序一
最吸引人、最永恒的神話之一是電影《黃金時代》描述的那個神創造的無憂無慮、也未認識到疾病、衰老和死亡的時代。但科學的證據表明,疾病比人類更古老,而且會和人類“相伴到永遠”。如何消除疾病、遠離衰老也就成為人類不斷探究世界的永恒動力。
大腦是人類身體上最復雜的器官,是迄今為止唯一未能成功移植的器官,也是我們人類尚未清晰認識的器官,它的很多超微結構、具體功能依然是個謎。其實就像很多神經科學家指出的,我們的大腦里有個自己的世界(internal world),我們錯以為它就是真實世界本身,其實它只與真實世界相切,它試圖通過反應、計算,模擬真實世界。
心理學與計算科學的淵源頗深,兩者之間相互啟發促進由來已久。概因人腦與電腦,一碳一硅,本身就有很高的可比性。人工智能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既是心理學家也是計算機科學家,他因為心理學和計算科學方面的成就獲得過諸多榮譽。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人腦的根本功能是計算,無論你喜不喜歡數學,也無論你是情感豐富還是理智豐富,本質都是計算,這種計算不是簡單的數學計算,而是“大數據”的計算。因此對大腦認知的理解脫離不了數學模型,因為大腦就是靠著對數學模型的喜歡,進而模擬世界、把握人生。
計算科學對醫學尤其是神經科學的影響堪稱深遠,計算心理學和計算神經信息學的快速發展為精神醫學打下了堅實基礎。說到底,科學要有能夠預知未來的能力,而計算精神醫學有可能會幫助整個精神醫學插上預言的翅膀。
工作內容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實和精。《計算精神醫學》內容精煉、實用,它的出版無疑將為精神醫學和神經科學乃至交叉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提供新的參考、新的思路,希望中國的精神神經科學發展越來越好!
2016年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