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明皇游地府》

  • 擺皇
  • 騾子不吃羊
  • 3186字
  • 2022-04-13 13:06:14

叩門事件結束,生活依舊繼續,皇帝不出西苑,大臣們也沒有辦法,燒宮殿也解決不了問題,西苑里沒有文官的人,鐵板一塊,滲透不進去。

這段時間山西逐漸穩定,百姓返鄉繼續種地,北方不比南方,南方有一些小型作坊,百姓可以務工賺錢,北方只能種地,山西災情不算嚴重,大頭瘟也得到控制,沒有像原本歷史中失去控制。

山西巡撫兼左督御史龐尚鵬給朱翊鈞上奏疏,太原府有兩個知縣,貪污糧食,審明以后請王命棋牌給斬掉了。

朱翊鈞給他批復:“知道了。”

大明的王命棋牌可以調動軍隊,可行先斬后奏之權,御賜龐尚鵬王命棋牌,就是要他殺一殺山西官員不正之風。

戶部前后運到山西兩百萬石糧食,五十萬兩白銀,內庫也調撥五十萬兩白銀購買糧食,這些糧食足夠災民挺到秋收。

幾個月時間,奏章房里上的各種奏本、奏疏已經堆滿,大部分都是各種彈劾的奏疏,朱翊鈞讓陳矩帶著太監們,把奏疏送回司禮監,足足有十幾箱子。

“把這些奏疏、奏本全送回司禮監,再送到通政司,讓朝中的官員們,把自己上的奏疏全部領回去,朕一個字也不看,一個字也不批。”

朱翊鈞下旨:“各地地方官要秉公勤修公務,各有司不得荒廢政務,京營、邊軍剝削太甚也趕緊拾掇拾掇,各勛貴約束家里子弟,休要胡作非為。”

他這個皇帝可以摸魚,你們這些官員不能摸魚,丑話說在前頭,發現問題朱翊鈞真不慣著他們。

幾道圣旨下去,大明的皇帝再次開始不務正業,現在印刷業很發達,不做皇帝開始搞文藝,由朱翊鈞親自做主編,開辦《大明周報》,西苑的太監們負責印刷,朱翊鈞和陳矩、趙士禎寫一些有趣的事,辦報紙就是為了和文官們爭奪輿論。

從皇家書局抽調精兵良將,太監們負責印刷,然后再由京城里的店鋪賣出去,《大明周報》也不貴,一文錢一份,他這是純屬賠錢賺吆喝,就是為了惡心文官們。

“皇爺,咱們《大明周報》印刷多少份?”

“一千,先印一千份。”

一兩白銀八百錢,一千錢一貫,古代的一貫錢非常重,足足有十多斤,一千枚銅錢,很重的,朱翊鈞還可以拿一貫錢試了試,一個成年人出門,最多拿五貫錢,背著七十來斤,這就很沉了。

叩門事件結束兩天后,張居正上奏疏,請求丈量大明全國土地。

朱翊鈞絲毫沒有猶豫,直接在奏疏上否決。

“天下紛擾,不可!”

不知張居正的政治頭腦是簡單,還是此刻神志不清,要是后世的人看到朱翊鈞駁回張居正的奏疏,肯定會罵他,不過朱翊鈞有他的道理。

現在要審查田地,應該派誰去?大明疆域這么大,沒有幾萬人清丈不了大明的田地,難道讓各縣、各府的官員親自去清丈田地嗎?

現在丈量大明田地,就要辛苦百姓去丈量,這樣又要征發勞役,現在征勞役,又要百姓被官員剝削一次,還是百姓白白出工,沒有工資,吃住都要自己解決。

皇權不下鄉,最多只到縣一級別,各鄉、各村的里甲,都是大量侵占土地的人,讓里甲組織百姓清丈土地,這就是我查我自己,根本就實施不了,就算能實施下去,也是大尺變小尺,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土地田畝數上去了,賦稅全部加在百姓頭上。

朝廷要清丈土地,就要派遣軍隊下去,還要花錢請利益不相干的人去做,只有這樣才能清丈清楚大明的田地,像張居正奏疏上的這種做法,還是不實施的好。

再說張居正的奏疏,觸動了文官集團的利益,大明田地最多的就是文官和士紳階層,清丈大明的土地,這就是在動他們命根子,后來他莫名其妙的去世,也就在清丈土地這里。

北方的官員還有一些底線,清丈北方田地張居正還算安全,只要清丈到南直隸,張居正就必死無疑,別人做內閣首輔,都能活到六十、七十歲,他只能活到五十多歲,就是有這方面的原因。

也不想一想永樂皇帝為什么遷都在京城,就是因為南方官員想要搞宋朝這一套,都城放在南方,這是人家文官大本營。

太子朱標也是因為遷都的問題被文官干掉,這都是明擺著的事,現在朱翊鈞叫停清丈大明田地,就是為了保護張居正。

只要觸動文官、士紳們的利益,他們皇帝都敢做掉,你張居正這點都不懂?你一個文官被暗殺掉,這非常的簡單。

太祖時期清丈全國田地有國子監的太學生,一個個縣的清丈,后面還有軍隊保護,這才把田地清丈出來,現在大明兩百年田地沒有增多,當然不正常,但是,一動不如一靜,在沒有把握做這件事的時候,朱翊鈞選擇放棄,什么時候有兵再選擇做。

司禮監把奏疏送還給張居正,上面有朱翊鈞的朱批,駁回清丈田地的請求。

張居正內心很失落,最近幾個月他思退的心思越來越重,小皇帝不再配合他,司禮監保持公事公辦,西苑他又進不去,感覺整個內閣成為擺設。

奏疏被駁回,在內閣辦公也沒有任何精神,張居正晚上回到家,坐在書房內,看著外面的月亮,這月亮還是大明的月亮,陛下不再是以前的陛下,他感覺被今上盯著了,沒有以前凡事都要張先生做主,自從馮保去南京修繕太祖陵寢,張居正感覺他在朝中的威望一點一點消失,山西官場地震,巡撫還是他舉薦的人,遼東李成梁殺良冒功,逼反王兀堂這事,也算在他的頭上,天可憐見,他見都沒見過李成梁。

在書房內,提起筆再次寫請辭的奏疏,張居正已經忘記這是第幾次寫請辭奏疏了,上個月就寫了兩次,陛下躲在西苑,內閣、六部、九卿被罵個狗血淋頭,朝中官員把陛下不出西苑這口鍋,扣在他的身上,這真有些莫名其妙。

張居正清楚,他最好的結局就是楊廷和,搞不好自己就和夏言一個下場,聯絡馮保,犯了文官們的忌諱,陛下也不會容他,現在算賬的時間已經到來。

………

六月初七,早晨。

因為沒有早朝,文官們也清閑許多,大部分文官都在府里吃早飯,也有一些新科進士們,出來吃早飯,京城的繁華不必多說,各種店鋪都有,就是房價有些貴,一間帶院子的房子,最少要五百兩白銀,七品官一年俸祿才八十多兩,大部分都借錢生活,京官借錢過日子,外放一年就能撈回來,七品知縣一年常例銀就有兩千多兩,一年就能還清債務,商家也愿意借給在京的官員們。

“《大明周報》咯!”

“《大明周報》咯!”

幾個文人打扮模樣的人,聽到《大明周報》,瞬間來了興趣,朝廷的抵報也不敢加大明兩個字,這什么《大明周報》,居然把大明都加上去,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也不管一管?

“一文錢一份《大明周報》。”

“給我來一份!”

“給我也來一份!”

一個銅板一份,這紙錢都不夠,印刷的真清楚,上面還有插畫。

戶部主事李三才也買了一份,看著《大明周報》,不停點頭,這樣的文稿很有新意。

開篇就是小說《明皇游地府》,這個《大明周報》太膽大了,不止叫《大明周報》,居然敢妄議皇帝。

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

左環滄海天一帶,右擁太行山萬圍。

戈戟九邊雄絕塞,衣冠萬國仰垂衣。

太平人樂華胥世,永永金甌共日輝。

當先洪武爺掃蕩胡塵,定鼎金陵,到永樂爺從北平起兵靖難,遷于燕都,是為北地之京,只因這一遷,把個苦寒地面,變作花錦世界,自永樂爺九傳至于萬歷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至今已第八個年頭。

明皇萬歷爺,在首輔張閣老輔佐下,把大明江山治理的如鐵桶一般,一日黃昏,萬歷爺醉酒落入金水河中,被通州河龍王救下,進入龍宮后,通州河龍王跪拜人皇。

龍宮里的蝦兵蟹將都要來拜見皇帝,萬歷爺一句:“免參免見。”這才讓蝦兵蟹將退下。

通州河龍王宴請萬歷爺,最后把他送回去,宮里大漢將軍季、藍兩位將領,把萬歷爺從河里拉上來。

山西幾個月干旱,萬歷爺率領朝中文武百官前往天壇祈雨,萬歷爺心誠感動上天,玉皇大帝敕旨:“辰時布云,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通州河龍王與萬歷爺有舊,多下雨一尺一寸零一十二點,雨后發放眾將班師。

通州河龍王喜游樂凡間,在街上遇到一卦師,此人看到通州河龍王幻化的書生,卦師仰面朝天冷笑道:

“你違了玉帝敕旨,克了點數,

犯了天條,你在那剮龍臺上,恐難免一刀。”

原來此卦師,本是欽天監靈臺博士廖均卿的后人。

李三才看著正過癮,沒了。

“這就沒了?”

《大明周報》后面是做菜,還有南洋趣事,《明皇游地府》也沒寫完,這什么《大明周報》?

李三才生氣把報紙扔在地上,回頭又撿起來,寫《明皇游地府》的人,肯定走進皇宮過,不然怎么會知道皇宮內有金水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禹州市| 邵阳县| 孝昌县| 太仆寺旗| 南华县| 四子王旗| 丰城市| 南郑县| 清河县| 铜鼓县| 冷水江市| 星座| 高邑县| 双辽市| 新密市| 呈贡县| 津南区| 革吉县| 抚宁县| 峡江县| 胶州市| 长汀县| 金坛市| 尼勒克县| 金沙县| 余干县| 高邑县| 常德市| 新巴尔虎左旗| 开阳县| 安岳县| 天台县| 永善县| 溆浦县| 太原市| 麦盖提县| 吉木萨尔县| 平南县| 阳城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