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綱智庫作品合集(全17冊)
- 智綱智庫
- 1461字
- 2022-03-31 11:03:50
王志綱五人談
我和他的個人交往很長,我們經常一幫朋友聚會,一般他都成了主講嘉賓。他是一個很能聊的人,高屋建瓴,穿透性比較強。
有一次我給碧桂園寫一篇文案,在他的指導下,我改了七八次,最后一次給他看時,他掃了一眼,說了一句話:天上有正氣,文章要大器。完了大家再也沒有說話。這篇文案奠定了當時碧桂園學校成功的一個基礎,其文案的主題是——最明智的選擇,莫過于投資子女。這些年來,我經常會想起這事,因為他那句話給我醍醐灌頂的感覺。寫文章也好,做人、做事也好,這句話對我影響是最大的。
——楊正勇,廣東鴻昌集團企業發展戰略顧問
第一,他創造了一個知識分子或者說文人為自己定價的標準。到目前為止,我覺得還是很少有文人能達到他這樣的高度。他開創了一條路,而且開創了一個市場價值。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第二,王志綱看問題非常有高度,分析問題非常深刻,又能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說得夸張一點,他有毛澤東的特點。聽他講話也好,我們一起聚餐也好,他很快就成為大家的焦點。每次跟他聊天,聽他縱論國家大事、世界風云,企業界、文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他口里娓娓道來,那是一種享受。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熊曉杰,長隆集團市場總監
我在媒體見到他比較多。我在學校也不會提他是我父親。中學時,一個同學在雜志上看到采訪我爸的一篇文章,拿給我看說這個人很有想法。我一看,那不是我爸嗎?不久班里就沸騰了。后來老師讓我叫我爸來學校演講。
他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個人的抱負比較大。他總在外面跑,在家的時間比較少。我們見面的時間一般是黃金周假期,他會帶我們到各個地方去玩。基本上從小時候到現在的假期,都是跟著他在外面過,到各種地方考察項目。他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一般在這時候完成。他不像別人的父親,給兒子買些好玩的、好吃的,他的教育都是內在的,而且言傳身教。
——林小驥,王志綱小兒子
我認識王志綱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那個年代工作室還是個新鮮事物,我和他都用自己的名字來做工作室。當時我還年輕,看到他時,見他大手揮舞,侃侃而談,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太有才了!有一次,我跟他到三峽考察,碰到他的一個忠實“粉絲”,居然逢王志綱的書就買,除了兩本沒買到,其他的書都有,包括幾本冒充王志綱名字的書,連王志綱在20多年前出的一本《中國走勢》都有。可見王志綱在各地的影響力。
王老師有句話:事情做好了,賺錢是附帶的效果,賺錢并不是目的,要把知識經濟變成財富。國內很多知識分子也請教他,比如說易中天,現在易中天的資產跟王老師差不多了。
——蔣宏,蔣宏工作室藝術總監
1997年,我剛從美國回到貴陽老家。一朋友跟我說,貴州出了中國策劃界一個名人,還推薦我看他的書《謀事在人》。我看了之后就對王志綱的印象很深刻。我想,我們貴州能出這么大的才子,真不容易。后來我在北京打高爾夫球認識了他,成了很好的球友。書中的王志綱像一個策劃大師和戰略家,現實中的他更親切,像我的朋友和師長。我們在一起說的是貴陽話,他說話有家鄉口音,他用的典故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
2006年我們到美國去考察,我陪他去打球。在中國一般都是老板去打球,有球童服務,用什么桿,多少距離,都給他講好了,一套規矩。在美國就不一樣,什么都得自己動手。他一上場就傻了,桿怎么拿?包怎么背?距離也不知道怎么弄了。他后來才明白,真正的高爾夫運動跟在中國打的是不一樣的。在中國打的是老爺球,在美國做的是自助球。
他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在中國當今的策劃界,他對中國的國情,包括城市的規劃,經濟的格局,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劉新飛,美國仁愛醫療集團副總裁
轉自2008年第22期《新周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