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梁子雯的辦公室,李曲云并沒有退出云網,她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打開了“星際遠征”號的航行日志,檢索到王墨林所說的時間,在那三周的值班日志里并沒有提及潘著的事,看上去一切正常,不過這就有些不正常了,按說即使是王墨林出現了幻覺,根據航行守則也必須在日志中有所記錄,也許宇航員們確實擔心會影響航行吧,李曲云想著,但是在弄清事實之前,尚不能下定論,她想了想,又后退到飛船登陸“星墟”前的一刻,一段三維影像顯現出來。
“星際遠征”號的指令艙出現在畫面中,冬眠中的宇航員一定都復蘇了,平日空空蕩蕩的指令艙現在坐滿了人,巨大的舷窗之外就是黑色的宇宙深空,星墟正在從黑暗中顯露出來,與“星際遠征”號簡直近在咫尺,它的外形像是一道連綿起伏的山脈,透著洪荒與沉寂的氣息,它的軌道比較固定,姿態也幾乎靜止,并沒有翻滾的動作,看起來又像是一艘關閉了發動機處于無動力狀態的星艦。
“決定實施二號方案,進行飛船伴隨交會對接,開始調整飛船姿態,尋找著陸點,五分鐘準備。”
一個深沉而自信的聲音響起,那聲音來自指令長坐席上的一位身材高大的宇航員,李曲云意識到,那就是自己的父親,常遠征。雖然在影像資料里見過他,李曲云還是不由自主地看著他的臉龐,那是一張五官分明,像是花崗巖切削而成的面孔,這樣的面孔無疑是非常英俊的,可是又透著冷漠和距離感,感覺有些不真實似的。
“星墟”的身影越來越大,幾乎占據了舷窗的整個視野,或者說“星際遠征”號已經調整姿態,靠上了對方,一根銀色的對接臂從飛船中部的登陸艙探出,緩緩接近“星墟”一處較為平整的山頂,對接臂是網格狀的,像是四把梯子組合在一起,頭部是一個像是八爪魚一樣的機械手,一陣較為劇烈的震動傳來,指令艙里一陣晃動,但轉瞬便平靜下來,著陸的第一步成功了。
“發射固定錨,關閉調姿發動機,注意對接臂狀態,登陸小組開始調試設備……”常遠征發出一連串指令。
數十根鋼索從船身飛出,鋼索頭部標槍一樣的固定錨深深射入“星墟”的巖體中,與此同時,飛船尾部和頭部閃耀的發動機噴焰熄滅了,“星際遠征”號與“星墟”渾然一體,同樣變成了宇宙中漂流的一顆小石子。
后面幾天,宇航員都在忙碌登陸事宜,沒什么意外發生,李曲云略過了這一部分,時間來到一周后,對“星墟”的探索已經全面展開,“星際遠征”號著陸的山峰被命名為“零點”峰,山峰下的山谷里,由六個增壓艙組成了一個小型基地,宇航員們可以在里面休整和研究,不用再返回飛船;幾輛越野勘探車在向臨近的幾座山峰做試探性搜索。
基地之所以設立在這個山谷,因為旁邊就有一座外星文明的遺跡,跟著宇航員頭部的鏡頭視野,李曲云第一次看到了神秘的外星建筑,那是一座黑色的方尖碑,已經斷成了三節,橫陳在一片碎石中,看不出它的質地,但是表面非常光滑,里面卻顯露出復雜玄妙的花紋,雖然不知道經歷了多久的歲月,除了斷裂的地方,竟然沒有一點磨損或者生銹的痕跡,一眼看去就是非自然產物,這也是“逐影”號探測器確定“星墟”為外星遺跡的標志之一,除此之外,在方尖碑的周圍堆滿了碎石,但是許多碎石的形狀非常規則,很容易斷定是某種建筑材料,甚至在方尖碑二十米外的地方還留有一道殘墻,就是由長方形的巖石砌成的,表面雕刻著一些像是某種生物的形象,李曲云有些詫異,在她想來“星墟”文明應該是極度發達的,可是這道殘墻和方尖碑卻顯得像是地球上的某個類似瑪雅文明的遺跡。
不止李曲云疑惑,后面的一段視頻是基地內的討論會,一位宇航員提出了同樣的疑問,常遠征拿出了一個黑色的正三角體,只有拇指大小,表面如鏡子一般光滑,看上去與方尖碑的質地相同,“這種材料酷似巖石,但是它的密度遠超金剛石,我們的自然界里還找不到這種東西,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在其它的星體上存在,不過對它的加工就必須要有完善的文明工業體系來支撐了,”他一邊說著,把三角體放入一臺臨時組裝像是投影儀的機器中,鏡頭中隨即投射出一片色彩斑斕的畫面,但都是類似極光或者海市蜃樓般的光影,看不出內容,“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三角體的鏡面之下存在著高密度凹坑,大家都感覺到熟悉吧,這是光存儲的方式,我改裝了一臺機器,不過形成的光束過粗,遠遠低于讀取要求,況且也沒有解碼規則,所以只能顯示出模糊的光影,但是從存儲密度和對這種黑色材質進行加工的技術來看,至少能證明,留下這處遺跡的外星文明在科技上要超越了人類文明。”
不知道是不是常遠征的話起了神奇的作用,此后的考察忽然順利起來,在一個山坳里發現了被掩埋的大量建筑群,從建筑材料上看都與方尖碑的差不多,不過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建筑中的其它材料都在時間的消磨之下消失或者腐朽了,從這些建筑的規模看,倒像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古代宮殿群,一些房間里存儲著數以千計,造型各異的機器人,除了骨架完成,其它部分都缺失了,還有一些房間看上去像是工廠廠房,里面陳列著說不出用途的機器或儀器,雖然也是破損嚴重,即使保存完整一些的也看不出用途,不過這些一旦運回地球,經過長期研究之后,總能夠發現它的原理或構造,也必然會使人類的科技水平獲得長足進步。
有一點讓宇航員們失望,他們始終沒有找到“星墟”文明的主人,那些殘留的雕塑或者紋飾上也沒有他們的形象,到現在為止,“星墟”人長得什么樣子,屬于哪種生命形態,宇航員們仍然一無所知,這件事一直困擾著他們,時間在黑暗的虛空中流逝,眼看快兩年了,卻仍然一點兒線索也沒有。
對于“星墟”人的認知對“金色晨曦”計劃很重要,比這些蘊含著大量技術的遺跡還要重要,一方面人類一直渴望著兄弟文明的存在,以證明自己不是浩瀚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另一方面,人類在自身的發展中漸漸碰到了天花板,每前進一步都顯得格外艱難,他們抬眼處就是星辰大海,似乎唾手可及,卻又好像只是海市蜃樓,永遠也不能踏入,他們需要有人指出一條通往星辰的道路。
計劃中兩年的考察期即將臨近,大量的“星墟”文明遺跡被發掘出來,分門別類存儲在“星際遠征”號的存儲艙,發掘物品的豐富超過了預期,不過考察所用的設備和車輛自然不用帶回,登陸設備艙也臨時改成了倉庫,只是關于“星墟”人的空白看來要成為此行的遺憾了。
誰知就在“星墟”考察即將結束之際卻出了事故,出事的地點就在“零點”峰下的基地附近,那座首先被發現的遺跡,潘著在做撤離前的清理時,在山腳處發現了一個隱藏的洞口,他頭盔上的攝像頭記錄了當時的影像,那個洞口很小,僅容一人通過,看上去很普通,甚至像個天然的洞窟,可是走出十米遠后,山洞豁然開朗,在射燈的照耀下顯露出寶石般的四壁,上面還懸浮著精美的浮雕,晶瑩剔透,如夢如幻,視頻里可以聽見潘著發出一聲驚嘆,但也就是在這一刻,不知道出發了什么,一道奪目的藍光突然爆發出來,連攝像頭也在瞬間黑屏。
潘著在被發現的時候昏迷在洞口處,身上四處灼傷,屬于高能射束貫通,宇航服亦破損,幸好發現及時,經過緊急搶救之后恢復了心跳,但是由于一處傷口在頭部,始終處于昏迷狀態,此外肝臟和肺部的傷口也是致命傷,盡管知道潘著的情況已不能挽回,宇航員們商議后還是決定將其送入冬眠艙冰封。
此后,常遠征帶領三名宇航員對洞穴內進行了探索,破除幾道防御設施之后終于來到洞穴盡頭,那里出現了一個圓形的門,但是此后就沒有影像資料了,因為他們打開門的瞬間,似乎是出現了某種強烈干擾,所有的電子設備都失效了,李曲云在航行日志上看到的是常遠征等人的文字描述,圓形門內是一個球形房間,或者說是一處墓室,除了墻壁上的紋飾,就只有球心出懸浮的一座黑色石棺,他們幾番嘗試之后打開了石棺,里面是一套制作精美的服裝或者說盔甲,但是沒有遺體,或者說遺體也早因為過于久遠而沒有留存了,雖然很遺憾,但是他們從這套遺留的服飾終于可以判斷“星墟”人與人類有著很高的相似度,至于更多的發現則要等到返回地球之后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了。
不久之后,“星際遠征”開始返航,大部分宇航員進入冬眠艙,只留三名宇航員值班,每三周輪換一次,此后的航行日志幾乎千篇一律,直至返航。
李曲云退出了云網,航行日志上看不出什么特別的事情,不過她覺得還是謹慎為好,需要對潘著的情況做進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