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農村貧困特征及致貧機理

(一)西藏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由于資源、環境、歷史和文化的影響,西藏自治區有著明顯的自身特性。基于西藏的這些特殊性,中央制定了針對西藏的各種特殊扶持政策,包括扶貧政策。可以說,準確認識并把握西藏的特殊性,是中央及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脫貧攻堅行動的指導思想的關鍵。

1.西藏具有顯著的、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征

第一,西藏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區位特點。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譽為“世界屋脊”。由這一狀況所決定,西藏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地廣人稀,且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方病多發。

第二,西藏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發展進程。在和平解放之前,西藏經歷了漫長的封建農奴制社會,西藏人民是從封建農奴制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至今日,“歷史上的一些固有傳統仍然在多方面發生作用,舊社會所遺留下的歷史痕跡仍然不可避免地在經濟文化、政治思想、倫理道德等方面產生影響”。[1]同時,歷史上形成的一些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文化仍然存在,嚴重制約著部分貧困農牧民自主利用各種機會擺脫貧困的行動。

第三,西藏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基于西藏特殊的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區位、文化等因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提出了明確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同西方敵對勢力和境內外敵對勢力、分裂勢力斗爭的前沿”。

可以說,西藏是我國社會發育程度最低、自然條件最惡劣、生態環境最脆弱、客觀條件最差、基礎設施最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最不普及、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最低、宗教氛圍最濃、守土固邊任務最重、反分裂斗爭形勢最尖銳的地區,[2]是我國脫貧攻堅實踐的一個十分獨特的樣本。

2.近年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很快,但總體水平還較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

(1)2012~2018年,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西藏地區生產總值(GDP)從701.65億元增加到1477.63億元,年均實際增速高達11.2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4.07個百分點。[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藏GDP連續2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且從2014年起,連續5年增速領跑全國。2019年西藏經濟運行繼續保持較高速發展勢頭,1~6月西藏GDP達681.69億元,同比增長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7個百分點,增速依然位居全國前列。[4]在國際國內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西藏取得這個成績很不簡單。但由于起點低,西藏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的差距還很明顯。2018年,西藏人均GDP為43397元,為全國平均水平(64644元)的67.13%,不到北京(140211元)的1/3。[5]

(2)近年來西藏農牧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收入絕對水平仍較低。2012~2018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5697元增長到11450元,年均實際增長10.5%,比同期全國增速高2.2個百分點。但是,收入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是偏低,2018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8.33%。[6]

(3)隨著經濟的發展,西藏財政收入、財政支出逐年增長,但財政自給率卻在波動中下降,表明西藏自我發展能力有待提高。2012~2018年,西藏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分別從865827萬元、9053384萬元增長到2302900萬元、19727100萬元,年均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7.71%、13.86%,國家財政補助收入從8042975萬元提高到15107587萬元(2017年),年均名義增長為13.44%。[7]

綜上所述,西藏是一個生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都很特殊的區域,在國家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很快,但總體水平還較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西藏的反貧困問題被賦予了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西藏農牧區貧困狀況、主要特征及貧困成因

1.西藏農牧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

西藏是目前中國唯一被整體劃為深度貧困的省份,所轄74個縣(區)均為國家重點貧困縣,貧困面廣,貧困問題嚴峻。2016年,西藏農村貧困人口為34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3.2%,居全國首位。不僅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也較高。具體而言,西藏農村人口在民族八省區[8]總人口中占2.30%,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0.40%;而西藏農村貧困人口在民族八省區農村貧困人口中占到2.41%,占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總數的0.78%。[9]

2.西藏農牧區貧困的主要特征

如上所述,西藏是一個生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都很特殊的區域。因此,西藏農牧區的貧困特征與其他農村地區相比,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具有特殊性。

(1)西藏貧困人口分布的空間差異明顯

西藏農村貧困人口的空間分布存在明顯的差異。一方面,日喀則市、那曲市和昌都市集中了西藏73.78%的貧困村、68.79%的貧困戶,以及72.66%的貧困人口(見表1)。另一方面,貧困程度深的縣也主要集中分布在昌都市、日喀則市和那曲市(見表2)。也就是說,西藏各地市的貧困面、貧困強度、貧困深度分布差異很大,林芝市、山南市和阿里地區的貧困面相對較窄、貧困程度相對較輕;昌都市、日喀則市和那曲市則屬于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連片貧困核心區(即西部沿喜馬拉雅山北麓地區、藏中農牧結合部和藏東橫斷山脈地區)。這些地區有著一些共同特點,即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土地產出率低、人口增長較快、勞動者素質差,[10]是西藏的深度貧困區域。

表2-1 2014年西藏自治區各地市貧困人口分布情況

表2-2 西藏自治區各地市貧困狀況綜合評價*

(2)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人力資本貧困特征明顯

首先,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2015年底,西藏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8.2歲,比全國平均預期壽命(76.34歲)低8.14歲。從經驗觀察來看,農牧區的醫療衛生條件明顯不如城鎮,可以預見,西藏農牧區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會比城鎮居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更低。而且,從貧困人口的健康狀況來看,2014年,西藏非健康貧困人口(包括患有長期慢性病、大病或殘疾)占比為10.16%,[11]貧困人口的身體素質較差。其次,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較低。2014年,一半以上的貧困人口為文盲或半文盲,那曲市、阿里地區、昌都市貧困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甚至超過六成。再次,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中勞動能力低的人口占比較高。2014年,西藏貧困人口中有40.87%喪失勞動力或無勞動力,[12]他們很難依靠扶貧開發脫貧,只能依靠政策性扶貧。最后,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大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勞動技能和增收手段,“等、靠、要”和安于現狀的傳統觀念比較嚴重。

(3)西藏農牧區貧困人口面對風險具有明顯的脆弱性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西藏農牧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貧困人口各種能力缺失,應對風險能力較弱,其貧困脆弱性明顯。其一,西藏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高發。貧困農牧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容易出現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的現象。其二,西藏農牧區生存環境比較惡劣、農牧民衛生條件較差、健康知識缺乏,部分地方地方病高發、傳染病易發,疾病風險相當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較多。其三,目前,國際經濟局勢動蕩,國際敵對勢力和達賴集團分裂祖國的活動等,都對西藏農牧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4)西藏農牧區貧困代際傳遞發生率高

由上述可知,西藏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高,貧困脆弱性明顯,進而呈現貧困代際傳遞發生率高、貧困代際傳遞周期短的特征。而且,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其貧困代際發生率較低;經濟欠發達地區,其貧困代際傳遞發生率較高。[13]

3.西藏農牧區貧困的主要成因

從宏觀層面看,西藏農牧區貧困既根植于西藏獨特的自然環境,又與其特殊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息息相關。西藏部分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惡劣,資源貧乏,自然災害頻發、地方病多發,受歷史原因制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貧困人口文化素質較低、觀念陳舊,致貧原因復雜,且多種致貧因素相互疊加。[14]

從微觀層面看,西藏農牧區貧困戶面對缺資金、缺勞動力、缺技術、缺土地、疾病、上學、殘疾、災害等多種致貧因素。例如,據西藏扶貧辦的研究,2014年,如果將各種致貧因素的作用大小從高到低排列,可以發現,因缺資金、缺勞動力、缺技術、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缺土地、疾病、交通條件落后、上學、殘疾、災害、缺生產用水而致貧的占比分別是31.53%、22.96%、16.99%、6.26%、4.64%、3.79%、3.11%、1.98%、1.18%、1.05%、0.63%,其他原因致貧占比為5.92%。[15]而且,我們在西藏的實地調研以及其他學者的調研顯示,大多數貧困戶存在多種致貧原因,缺勞動力、缺技術、疾病、上學等致貧因素疊加,致貧原因多元化、復雜化。[16]

總的來說,經過中央及全國各援藏單位對西藏的大力扶持,西藏農牧區及農牧民生存條件大為改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及水平大大提升,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因災致貧的情況得到有效緩解。目前,西藏農牧區的貧困不是缺衣少食的“生存型貧困”,而是缺資金、缺勞動力、缺技術、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等導致的“發展型貧困”與“相對貧困”。可以說,西藏扶貧工作已經從以實現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提高發展能力的新階段,進入一個更加注重提高貧困群體內生發展動力,更加注重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時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金湖县| 昌都县| 镇宁| 莱州市| 屏南县| 沈阳市| 永寿县| 余庆县| 乃东县| 卢氏县| 吉林省| 鄂托克前旗| 昆山市| 凤冈县| 崇信县| 太仓市| 竹溪县| 来宾市| 垫江县| 波密县| 平凉市| 蓝山县| 广昌县| 土默特右旗| 巴东县| 蕉岭县| 广州市| 黔南| 枣阳市| 桃源县| 德惠市| 云霄县| 平山县| 自贡市| 和田县| 通化市| 陆河县| 广元市| 静宁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