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內容結構

本研究試圖通過對社會變革大背景下,具有結構嵌套性特征的高校場域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過程的追述,分析變革對高校人才培養實踐的影響機制,高校場域中各行動者對培養目標的能動性行動,從而揭示變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的實踐邏輯。在行文上,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緣起與分析框架,包括兩章。第一章為導論,介紹研究的背景,及對高校人才培養實踐關注的緣起,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的學用錯位原因研究進行探討,厘清本研究的空間,并定位研究視角與切入點;第二章回顧了社會學中解釋社會發展的結構與行動兩大范式,在結構與行動的范式下解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受到了結構和行動的雙重限制。但不能否認的是,結構范式或行動范式在就業難解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其提出的策略措施也各有側重與局限。在理論比較與梳理的基礎上,本研究搭建了超越結構與行動的整合范式,作為分析框架,將高??醋餍袆诱邅硌芯扛咝H瞬排囵B模式的改革與實施過程。將學校看作行動者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將學校組織看作行動者,其有自己獨特的組織理性與行動方式,并以場域嵌套性的特征進行各種有目的的、以他者為對象的社會行動;二是指學校的行動歸根結底是由學校場域內部嵌套的各場域中的個體行動者來進行與完成的,學校場域行動的生成、變化都要受到其內部嵌套場域中個體行動者的影響與制約。這一研究趨向也暗合了上文所講的本研究將結合“自上而下”的目標執行模式與“自下而上”的目標實踐模式,來揭示高校人才培養實踐路徑的分析思路。

本書的第二部分為主體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分別闡述高校場域內,制度層、管理層與技術層等各層級圍繞人才培養展開的日常實踐,以及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對培養結果的反饋,重點追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目標確定、方案設計、培養實踐以及結果反饋等環節中的重要實踐,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在哪些環節產生了移位”以及“為什么產生移位”的問題,揭示高校人才培養的實踐邏輯。第三、四章分析高校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的目標確定與方案設計環節,重點分析高校制度層與管理層在對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與方案設計過程中,出于各種現實考慮而的在體現與反映社會需求的目標確定中的權宜與決斷,并揭示其行動的深層邏輯:制度層在實踐過程中有合法性建構的思考,同時還有爭取資源等的考慮,管理層的協調遵循制度邏輯與效率邏輯共同作用的目的理性。第五章展現高校技術層實踐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管理層的激勵、監督與控制,教師對培養目標與方案的判斷與認知態度,自身的技術素養與專業精神,用人單位的參與以及與學校實踐者的互動,都對技術層的實踐選擇有關鍵影響,通過對這一實踐過程中關鍵人物的態度行為進行解讀,分析技術層面教師在實踐人才培養方案時,并非僅僅遵循效率邏輯的指引,而是受到自身專業價值的影響,感受到現實生存環境的壓力,因而其實踐并非單純的價值理性或利益理性,而是受多方面影響共同決定的“目的理性”的左右。第六章從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視角,對人才培養結果的反饋進行分析,闡述“供需移位”的表現形式。并進一步揭示按照社會需求進行的人才培養的最終走向,及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各行動者的行動邏輯。

第三部分是理論提升與本研究總結部分,包括兩章。第七章主要從理論上探討了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具體行動的不同實踐邏輯,以及整體行動中的“目的理性”。第八章為總結部分,回應研究主題,總結研究發現,并討論研究發現可能的延伸意義,最后總結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未盡的任務。


[1] 張兆曙、蔡志海:《結構范式和行動范式的對立與貫通——對經典社會學理論的回顧與再思考》,《學術論壇》2004年第15期,第61~65頁。

[2] 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李康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第6~7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上),人民出版社,1964,第8~9頁。

[4] 雷蒙·阿?。骸渡鐣W主要思潮》,葛智強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第99頁。

[5] 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李猛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第11~13頁。

[6] 盧海峰:《促進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融合》,《消費導刊》2012年第2期。

[7] 賴德勝:《大學生就業難在何處》,《求是》2013年第20期。

[8] 徐敬、鞏麗:《高校在畢業生就業中的宏微觀作用發揮研究》,《江蘇科技信息》2016年第11期。

[9] 周仲高:《大學生就業困境:形成機理與應對策略》,《高等農業教育》2014年第4期。

[10] 周曉紅:《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294頁。

[11] 蘇國勛:《當代社會理論的發展趨勢》,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580700.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9月10日。

[12] 于海:《西方社會思想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第214頁。

[13] 張趙曙、蔡志海:《結構范式和行動范式的對立與貫通——對經典社會學理論的回顧與再思考》,《學術論壇》2004年第5期。

[14] 李功華:《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政策、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2018,第14頁。

[15] 陸廣峰:《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國成人教育》2015年第14期。

[16] 高明月:《財經類高校女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云南財經大學,2018,第7頁;劉強:《轉型期中國就業增長問題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山東大學,2015,第32~37頁。

[17] 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方法的新規則》,田佑中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第277~278頁。

[18] 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論》,李猛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第2頁。

[19] 李全生:《布迪厄場域理論簡析》,《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20] 戴維·斯沃茨:《文化與權力:布迪厄的社會學》,陶東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第161頁。

[21] 戴維·斯沃茨:《文化與權力:布迪厄的社會學》,陶東風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第161頁。

[22] C.E.Coburn,“Beyond Decoupling: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room,”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3(2004):211-244.

[23] 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第1頁

[24] 張巖:《行動的邏輯:意義及限度》,《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5] G.鄧肯·米切爾:《新社會學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第256~257頁。

[26] Palumbo & Calista,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Opening up the Black Box (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0),p.72.

[27] W.R.Scott,“Field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s,” in J.G.March,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Chicago:Rand McNally & Company,1965),pp.260-304.

[28]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19個字拉開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帷幕;同年10月,以中央下發11號文件為標志,東北振興戰略正式實施;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2005年,國辦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5〕36號);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即從重點領域振興,轉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振興,為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新階段帶來了新任務,對振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11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

[29] 對這兩位教師的歸類頗費了些心思,按照理論,院領導等中層領導應該歸入管理層,但這兩位教師除了有行政上的職務外,也確實給試點班上課,從這個意義上,又可以歸入技術層。但在本書中,對這兩位院領導的訪談主要針對是試點班方案的設計與認知的問題,對資源的爭取與調配等管理行政層面的問題,而且實際上,他們的角色與所起的作用也更屬于管理部門,因而將其歸于管理層,在“定制式”試點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過程中,他們實際上承擔了貫徹上層領導意志、執行政策的職責。

[30] 這五位教師均為專任教師,是指全力教課而沒有任何行政或事務性工作的人員,但他們并非只給試點班上課,也給其他班級上課。他們沒有任何行政上的職務,如校長、院系主任、教研室組長等,因而可以劃入技術層,如校長、級部主任。

[31]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第27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凤台县| 乌拉特前旗| 双牌县| 龙胜| 德州市| 达孜县| 哈密市| 策勒县| 大港区| 滦南县| 渑池县| 溧阳市| 阜城县| 平乡县| 广丰县| 米泉市| 乌兰浩特市| 牙克石市| 宜州市| 芦溪县| 永福县| 庆云县| 普兰县| 襄城县| 万州区| 景谷| 赤壁市| 通道| 上犹县| 扬中市| 本溪市| 高密市| 方城县| 奉节县| 通城县| 石林| 定边县| 水城县| 乐昌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