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城鄉生活環境:西力東來與基層社會

晚清以前,中國廣大民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世代相沿,變化微小且緩慢。在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以鄉村為主體、以村社自治與皇權統治相結合的傳統社會秩序和生活環境里,人們祖祖輩輩聚族而居,生存繁衍,男耕女織,衣食自給,士農工商,自成秩序。朝廷在各地方設省、府、州、縣;筑城置官,代皇權治理地方;收賦稅、征徭役以上奉朝廷,理訴訟、緝匪盜而下安百姓,形成以城市為龍頭、以鄉村為主體的城鄉一體、自成秩序的地域社會。

清道光二十年(1840),正蓬勃發展工業化、對外拓展殖民地的英國人,挾堅船利炮跨洋而來,發動鴉片戰爭,轟開中國大門,迫使清廷割地賠款、開口通商,西方列強緊隨其后紛紛進入中國,船舶往來,商民涌入,傾銷商品,傳播西教,中國社會第一次受到一種強勢文明的沖擊與挑戰。中國社會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中國民眾的城鄉生活環境也隨之發生變化。

西方勢力首先從東南沿海進入中國,這些地區的民眾也最早承受外來沖擊與內部的激蕩。鴉片戰爭與開口通商,西方人以戰爭方式或征服者身份進入沿海地區,在給清朝君臣造成政治上的沉重打擊與損失主權的屈辱之外,給當地社會及民眾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民眾對于這些外來入侵者與闖入者有怎樣的反應?英人發動鴉片戰爭首先攻占了浙江沿海的舟山,且占據數年,舟山民眾用自己的方式對侵略者做出了回應,顯示了基層民間社會的內在力量。而在通商城市福州開埠之際,西方傳教士以征服者身份闖入居民生活空間,沖撞既有社會秩序,侵奪官民利益,官民反應消極無力,預示著西方勢力對中國城市社會侵入的最初格局。

鴉片戰爭后數十年間,西方勢力及其影響,由沿海地區、通商城市,步步深入擴散到內地城鄉廣大地區,一些元素在本土社會中融會化合,中國城鄉社會結構隨之變化。直至清末新政改革,仿效西法,城鄉管理體制也開始發生轉變,中國艱難遲緩地邁出社會管理近代化的步伐,使中國人的生活環境出現新的趨向。農耕為生的中國人常常遭遇災荒,歷朝政府都制定有應對這一社會危機的救災體制,這一體制的功能與效果,直接影響受災民眾的生命財產和生活狀況,也是檢驗社會管理優劣高下的一個標志??疾鞆那〉叫y年間,跨越150年的三個地方救災案例,可以看到新舊救災體制的轉換,預示著社會管理制度的更新,社會生活與管理制度出現改善和進步的新動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溆浦县| 莱阳市| 辽宁省| 锡林郭勒盟| 垦利县| 六枝特区| 环江| 安达市| 前郭尔| 德安县| 新晃| 大田县| 化德县| 疏附县| 夹江县| 漳平市| 曲阳县| 双流县| 丰宁| 三明市| 三台县| 宝兴县| 道真| 宝坻区| 金湖县| 从化市| 承德县| 齐齐哈尔市| 渝北区| 夏河县| 抚远县| 洪洞县| 朝阳市| 武穴市| 广丰县| 烟台市| 新余市| 原平市| 塔城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