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一):大秦風云作者名: 歷史不是僵尸本章字數: 2075字更新時間: 2022-03-30 15:00:29
8.終于可以施展拳腳了
呂不韋自從被趕回了封地河南洛陽,一住一年多。在這一年多的日子里,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
呂不韋是治世能人,把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失勢了,下崗在家,其他國家自然會派人過來下聘書讓他再就業。人才嘛,什么時候都會有人惦記!
這事不久便被秦王嬴政知道了。秦王嬴政擔心呂不韋耐不住寂寞,生出二心,對秦國不利,就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了一道手書:“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意思是說,你呂不韋算什么玩意兒,對秦國有什么功勞,能享受十萬戶封地的待遇;和我有什么關系,竟敢號稱仲父,趕快帶著家屬滾到蜀地去。
呂不韋看到親生兒子的手書,不知道有多么難受,那眼淚嘩啦就流了下來,長吁短嘆,無可奈何。本想回信把自己的委屈說清楚,但轉念一想,這能說清楚嗎?今非昔比啊!搞不好弄個家破人亡,株連九族就劃不來了。算了,也罷,反正也是自己的兒子,當年那么費勁心血不就是為了成全他嗎?還是自己死了算了,免得連累更多的人,也省得受罪。
父愛如山,只有做了父親的人才會明白呂不韋的心理狀態。主意已定,呂不韋斟滿毒酒,老淚縱橫地喝了下去。
當時呂不韋究竟是怎么想的,沒人知道,但肯定是悲喜交加:一方面,為自己大功告成,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而高興;另一方面,為自己滿肚子說不出的委屈而傷心難過。總之吧,誰造的孽,誰來承受。
呂不韋死后,被親信安葬在了今天的洛陽北面,與他早逝的老婆合葬一處。至此,秦王嬴政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獨攬大權,但他不滿足于現狀,接下來便著手籌劃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什么事呢?
就是一統天下!
一統天下,首先要滅六國。
當時,經過春秋戰國上百年的刀光劍影,中原大地僅存齊、韓、魏、趙、燕、楚、秦七個國家爭雄。
先說齊國。
齊國本來還算富足,號稱“東方強國”,但自從齊王建這個太平王繼位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又加上他比較能活,一下子活了四十多年,最終導致齊國整體實力落后于他國,內無賢臣,外無良將,此時只剩下“東方強國”的虛名了。
再說韓國。
韓國在山東六國中最弱,早在韓桓惠王時就臣服于秦國了。秦王嬴政計劃滅六國時,韓國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
再說魏國。
魏國在戰國初期傲視群雄,后來由于被秦國常年侵擾,慢慢就衰弱了下來。曾經有一次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機會,可以讓其恢復元氣,但是魏王昏庸無能中了秦國的離間計,罷免了信陵君,也就失去了最后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再說趙國。
趙國一直是北方強國,實力雄厚,歷史上出現過一位比較能干的趙武靈王,倡導胡服騎射、革新政治、富國強兵,讓國勢為之一振。那時,趙國北拒匈奴,南抗強秦,成為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諸侯國。但之后的趙王都比較昏庸,對本國良將廉頗、李牧等不能重用,導致奸臣當道,國勢日漸衰退。
再說燕國。
燕國早期比較弱小,經過幾代燕王的勵精圖治,疆域不斷擴大,發展得蒸蒸日上。但在燕王喜執政期間,窮兵黷武,經常與鄰國趙、齊搞摩擦,勞民傷財,國力消耗巨大,國勢驟然下降到六國中的倒數老二,略強于韓國。
再說楚國。
楚國在山東六國中最為強大,長期稱雄南方,兵多將廣、地大物博。但自從秦國的“殺神”白起攻陷過一次楚國都城后,就有點被秦國打怕了,數次遷都,大大挫傷了士氣,國勢大不如前。
最后說說秦國。
秦國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戎狄小國,遠祖據說名叫伯益,在舜時代曾經幫助大禹治水,干得很出色,被賜姓為嬴。
傳了幾代后,到了一個名叫惡來的子孫這一代,這位祖宗有點小本事,跑得快,力氣大,長期跟著商紂王瞎混,助紂為虐,結果與商紂王一起被人家干掉了。
惡來雖然被干掉了,但是其香火得以延續。他有個五世孫名叫非子,擅長養馬,為此很受周孝王賞識,得封秦地。由此傳了四代,到了秦襄公。秦襄公輔佐當時的周王立有大功,得到一塊肥沃的土地,受封為伯。從此之后,秦地逐漸發展起來。
又傳了幾代,到了秦穆公。秦穆公兼并周圍十二個小國后稱霸一方。又過了十余代,到了秦孝公。秦孝公起用商鞅實行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很快強大起來,定都咸陽。
秦孝公的兒子嬴駟繼位后,于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個王,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惠文王。到了武王、昭襄王的時候,秦國開始與山東六國爭雄中原。經過若干代人的努力奮斗,秦王嬴政時期,秦國已經脫穎而出,傲視群雄了。
這就是當時戰國七雄總的現狀。
我們可以從中明顯窺測出一個趨勢,就是秦國上升勢頭迅猛,而其他六國都在不同程度地衰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公司,都是如此。
秦王嬴政這位老大就是一位厲害角色。他不像現在一些所謂的富二代、官二代,甚至窮二代,一心想著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全無斗志理想,躺平度日,而是一位不甘心于享受既得成果的帝王。他聰明好學,生性好斗,手段毒辣,雄心勃勃,把一統天下作為畢生之理想,而滅六國是他完成這一理想的最重要一步。
面對滅六國的課題,秦王嬴政清醒地意識到,雖然山東六國早已有了衰敗之相,但都是大浪淘沙下來的,不是說滅就能滅的,需要做好周密謀劃才行。
那么,秦王嬴政會怎么謀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