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思考

不要陷入“造人設”式和“假努力”式的學習中去

在我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對我影響最大、最繞不開,也最難以面對的就是我的媽媽。

我是在盛夏出生的。那年和我差不多同時出生的孩子大部分是男生,所以在原本就有些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媽媽以及其他長輩也都期待著我能夠是個男孩。但往往你越期待什么反而越得不到什么,同齡人中我是家附近唯一一個女孩子。

媽媽嘴上不講,其實我知道她心里是憋著一股氣的,主要是她想要我奶奶知道,我這個孫女不比哪個孫子差。以至于她在我小時候對我要求特別高,尤其在學習成績上,嚴格要求我考取班級前多少名,要超過某某某,還給我報了一系列的補習班,生怕我被周圍的男孩子比下去。

這種不能比男生差的要求,一直持續到我大學畢業。在我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后,家里這種嚴要求、高對比的教育方式突然取消了,反而是開始在我的人生大事上下功夫?!皠e人家的閨女,對著異性會不由自主地撒嬌依賴,而她家女兒,連異性朋友都沒有幾個?!甭牭竭@種話,于是我媽就開始旁敲側擊地打聽我在情感上的狀況,話里話外都是希望我趕緊找個男朋友,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女孩子找個好的男朋友,才是頭等大事。連工作上都教導我“不要太好強,不要太愛出風頭,要學會展現女孩子的溫柔細致”。畫風突變得讓人不禁疑惑:這還是那個考差了就臉色突變的媽媽嗎?

幾年后,我開始慢慢理解了母親的這種變化,社會對男生女生的評判標準不一樣,男生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忙著幫他們存錢購房結婚,然后教育他們以后要養家糊口、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而女孩子則被教育只要能養活自己就行了,如果能嫁個好的結婚對象就更好了,對事業和財產不需要過多地規劃。久而久之,明明是受教育程度、生活起點都差不多的男女生,幾年之后慢慢地就拉開了差距。所以我想告訴大家,除了在校的學習,畢業后進入社會的學習尤其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你比在學校的時候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和方向要更清晰、更實際、更有掌控力,所學的知識也要更有目的性和實踐性。

可我發現工作后想沉下心來學習并不那么容易,有時想學些新知識,卻又不知道學什么。于是乎,就極易陷入兩種學習方式中。

一、“造人設”式的學習方式

這種情況,朋友圈是“重災區”。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下午茶、插花、烤蛋糕、油畫之類的愛好學習特別流行,拍出來的照片,無論是構圖還是色調都相當精美。

內容之高格調,讓你瞬間覺得曬照的是哪家午后悠閑的貴婦,而不是剛進職場的新人。

這樣的學習有用嗎?有,前提是,你已經衣食無憂,或者在職場上站穩了腳跟,需要這種閑情雅致的愛好來點綴、照亮枯燥的生活。但如果你實際生活中連下個月的住房租金或者房貸都還在發愁,又何必還在朋友圈硬拗歲月靜好的白富美人設呢?

你要學的是能提高你吃飯水平的硬家伙,在自身的領域專注、拼搏,做到有影響力,甚至是極致,這可比學那些軟技能要有用得多。在這里并不是抨擊插畫、烤蛋糕等技能,這些也是很棒很好的愛好,我自己在生活中也很喜歡。我在這里要說的是,在我們剛步入職場的時候,如若想更好地進步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更建議你去學習與職業規劃相關的硬技能,考取相關的職業證書。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越年輕的時候精力越旺盛,越能夠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能力越強,尤其是比較有難度的專業考試,真的是年齡越大精力越跟不上。所以不要跟別人比較,不要使自己陷入“造人設”的學習方式中去。

二、“假努力”式的學習

公眾號開設以來,幾乎每天都有人加我,說受我影響很大,目前正處于迷茫期,詢問我要不要也考研,或者出國讀書。說實話,這種問題我真的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以我為例,我剛萌生考研想法時,國內房地產大熱,金融業也處于周期性上升期,學經濟專業的人就業面很廣,到底是跨向地產專業還是金融專業,我曾在腦海里進行過激烈的斗爭。那時我已經用業余時間研究了很久的房地產投資,也向知名炒房團討教過有用的經驗,但論職業潛力,還是金融大一些,于是我果斷去考了金融專業。

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是因為我意識到專注二級市場有一定的局限,一直在這一畝三分地里刨食還不夠,我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金融+其他行業”的可能性,畢竟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

彼時我很看好互聯網行業,奈何步子跨得太大,能力有些不足,于是就決定,要么多看看,要么投一些可靠的項目,實在不行,就找個從事這方面業務的前輩學習。

在外人看來,我讀了金融、經濟兩個碩士,又拿了個項目管理類的劍橋研文,之后還去讀博,看上去并沒有產生多少經濟效益,學費跟打水漂差不多。但內在究竟有沒有提升、提升了多少,只有我自己知道,你覺得沒有回報是你覺得,實際上房地產、金融、互聯網哪個風口我都沒錯過。

所以,讀不讀書、考不考研,取決于你的實際需要,如果是要做教授,那么當然是學歷越高越好,如果是職業需要,當然訓練越專業越好。該讀的書當然要讀。如果只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想面對生活壓力,不想找工作,不想找對象,才選擇去考研,那真沒必要,那不是求發展,那是假努力。

成年人的世界,比的是綜合實力,不是誰讀書多就能更成功,學習計劃要跟著整個人生規劃走,所以要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去選擇。你自己要頭腦清醒,目標明確,不能夠過于盲從,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人生,總要自己去走一走才有意義。

只有思考和勇氣才會給你更多的安全感

“大環境不好,錢沒以前那么好賺了”,幾乎是這幾年各行業的共識。早幾年,會計代做賬供不應求,隨便一個小會計,手上都有好幾個客戶,忙都忙不過來,但現在一下子少了好多,能守住老主顧就不錯了。

會計算傳統行業,那互聯網屬于風口行業了吧,我在圣誕節和人在網上聊天,國內某“巨無霸”IT公司的一位中層領導還在表達自己的擔憂:其他行業的不景氣終究會影響到互聯網行業。這個行業本來風險就比較大,一旦被裁員,面臨的窘境想都不敢想。

再說作為公認的離錢最近的行業——金融圈。投行、基金公司、券商等一度是畢業生的向往。

現在的情況是,高收入部門和職位當然還有,但門檻變高了好多,競爭者清一色名校畢業,那些學歷低一點兒的求職者想進那些高收入的部門,獲取高薪的職位,還是比較難的?,F在是千萬精英擠獨木橋,那年輕人怎么辦呢?——焦慮。

“中產危機”和“中年焦慮”一度是這幾年的核心關鍵詞,我也曾焦慮過,不過還要早幾年,那時還不算中年。

考研之前,我有一段難以啟齒的工作經歷,說不出口,不是指工作上不了臺面,而是自覺沒有價值。

舉個例子,那時單位經常會有一些重要的人或者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到訪,一開會我就要跟著布置會場。

把會議室幾十張椅子擺成一條直線,再把桌子上的茶杯對齊成一條線,總之就是要整齊劃一,連每杯茶葉放多少都有講究。

除了倒茶,還有洗水果,至少提前半天把果盤準備好,我們那個四十多歲的行政老總就這么盯著我,看草莓有沒有一顆顆洗干凈,綠梗有沒有摘掉,香蕉有沒有一根根擺放好。

會議結束后,還要進行打掃、整理。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周都會上演,久而久之我開始迷茫和焦慮,看起來每天都很忙,但一天下來,卻覺得什么都沒有做。

那時候最流行的話語是,年輕人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低頭學東西。但我不覺得干這些端茶倒水重復性的工作,能從中得到成長,我的志向又不是做會場布置,在這里學什么呢?

促使我離開的直接導火索,是某天前臺人員請假,行政老總在樓道一見到我,就指令我快去老板辦公室擦桌椅,一會兒他就來了。

說實話,我在家連醬油和醋都分不清,更別說打掃衛生了,我一臉蒙地找了塊抹布,到水龍頭那里接了水就忙活起來。

完工后,氣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我就被行政老總一臉嚴肅地叫進了辦公室,行政老總指著桌子問我:“桌子是你擦的?”我低頭一看,原來這種辦公桌用濕抹布擦完還應該用干抹布再擦一遍,要不等水漬一干就都是印跡。

那件事具體怎么收場的我已經忘了,但就是那天一個很清晰的聲音告訴我:你不適合這里,繼續待下去,你的精力和干勁早晚會被這些瑣事消磨光的。

從那時起,我刪除了手機里所有的娛樂軟件,上下班路上和閑暇時間開始拼命學英語、看專業書,特別有斗志,好像學習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能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去。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剛畢業的小年輕打雜是成長必經之路,熬出來就好了,或者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小事情做得好,領導才有可能給大機會。

然而事實是,時間很寶貴,做任何不擅長和無意義的事情,都是對自我的消耗,如果能直奔主題,為何非要曲線救國呢?

是金子就一定要躺著等待別人發現嗎?就不能主動把身上的塵土撣掉,告訴別人:我就是那塊金子,我可以做這份工作,我有能力勝任嗎?

回想起來,那是我最焦慮的時期,之后遇到任何困難我都沒再怕過,因為經驗告訴我:焦慮就像是身體發出的一種信號,在提醒你當前的環境并不適合你。你要么勇敢地跳出來,要么就做只在溫水中妥協的青蛙。

后來我了解到英國哲學家查爾斯·漢迪的一個理論,他提出過“第二曲線”的管理學觀點,意思是: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有起伏的周期,如果想一直保持在狀態中,就要在第一事業曲線走向衰敗之前,開拓新的增長點,即“第二曲線”。當然,你也可以總結為:居安思危。

而焦慮,就是在新舊交界點上,直覺給你發出的信號。

身為女性,尤其是大齡女生,伴隨焦慮一起來的,還有一種“病癥”,叫“我沒有安全感”。這句話,幾乎沒有男性經常掛在嘴邊,因為他們覺得:我只要有了錢,就什么都可以得到,沒錢就什么都沒有。

但是女性所受的教育、家庭的傳統灌輸決定了,她們常把安全感的希望,寄托在跟異性的關系上和今后的婚姻上。

說得赤裸點兒,就是因為“我”沒有安全感,所以要向男人討好處,要金錢和寵愛,來滿足內心需求。說得委婉點兒,叫尋找愛情。

問題是,你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就等于把籌碼給了別人,然后自己在他身上使勁兒。這是很不利于自身成長的,最后的結果也大多是失望。

如果你改用男人的思維思考問題,像男人一樣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寄托于感情和婚姻,那你的境況只會好不會差,因為你對事情主動生出了責任感,就會潛意識地多付出一些努力,結果自然不同。

當你焦慮了,就要改變,當你做出改變了,害怕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那么你擁有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只有思考和勇氣才會給你更多的安全感。

誰說大環境不好,你就賺不到錢了?誰說工作不好找,你就不能改變了?誰說年紀一到,你就必須結婚生子,不然就是失敗者了?誰規定男人就該這樣,女人就該那樣?

沒有,沒有人規定,有的只是你內心的恐懼,以及缺少改變的勇氣,然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困在麻木里。

這就是我這些年,像穿山甲一樣,在一些事上鉆到頭破血流后收獲的最大認知。

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晃在新加坡待了差不多有兩年了,日子過得也算是緊湊,忙學業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享受生活。這邊的天氣比較好,我會時常去逛植物園,去看海。大自然總是會治愈我們。但在國外待得久了,有時會覺得跟不上國內的發展步伐,會有一種不甘心的感覺。

上周末跟國內的朋友聊天,他說你出去的這些年,你知道你錯過了多少發展的機會嗎?我又不傻,怎么會不知道呢!

但這個事情,我確實是做過掙扎跟權衡的,那時候我對自己講:如果擺在你面前有兩個機會,一個是掙錢的機會,一個是求學的機會,你會選哪個?自問了幾次,都毫不猶豫地選了后者,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這么選倒不是說淡泊名利了,我這么一個平凡的人怎么會不想掙錢呢?只是我覺得,如果能力不到位,哪怕靠運氣賺了錢,也未必守得住,最后還是要還回去的,但如果我在年輕的時候多進行學習,有知識有頭腦,哪怕錯過了這次機會,也會有下次。

掙錢的機會想有總是能找到,但讀書的機會可不能錯過,越是在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的時候,越要更多地去學習、去研究,過幾年年紀大了,精力散了,再想讀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我仍覺得選擇出國讀書,繼續深造,是我做的頗為正確的決定。有時候你要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能力,不要光聽別人的勸導,要自己做決定。

我觀察事物很細,閱讀速度也很快,凡事喜歡做總結,所有的心得體會和靈光一現的好想法,都會寫進日記里,這些年寫了好幾本厚厚的日記。

其實嚴格地講,也不是日記,是從學生時代的錯題集衍生而來的。

我記得那個時候,每逢寒暑假,我媽會去給別的孩子補課,留我在家自學。學什么呢?提前學下學期的數理化和英文單詞。英語是早上讀背,晚上默寫。數理化則是看課本、做課后習題,做完對照答案看看自己錯在哪兒,反復錯的題就記在錯題本上,沒事就拿出來看。

我用的是活頁紙,這樣開學了有新的錯題就可以補充進去,同時已經確定不會再犯的就移除掉。不知道你們中有幾個人也有這種錯題集,我反正是感覺幫助很大。

等到大學畢業后上班了,我就改成了寫日記,寫今天發生了什么,觀察到什么,自己有什么心得體會?;蛘呓裉熳x了什么書,感覺怎么樣,那些我覺得對今后有用的地方,還會用其他顏色的筆標注出來,這些成了我如今寫文章的寶貴資料。

在國外學習的時候,我學會了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叫作“Story Telling”,即講故事。同樣的事情,你能不能用講故事的方式轉述出來,能不能讓聽眾有畫面感、有共鳴,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我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了寫作中,而且國外的論文寫法很講究套路,重視行文嚴謹性,跟我們古代的八股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對我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讓我不管寫什么,腦海中都始終想著全文的主題是什么,偏離多遠都能繞回來。誰說學習的收獲,就一定得是用文憑去換工作,然后折算酬勞的?我自己有成長也算的。

當然最大的成長還是比以前更會“獨立思考”了。千萬別小看這四個字。

我有一陣子因為久坐腰酸背痛,就去報了個健身班,那個普拉提女教練是一個湖南妹子,知道我做股票,說自己也有A股的賬戶,讓我幫忙看看。

一打開,好家伙,全是綠的,有些公司聽都沒聽過。我問她你知道這些公司都是做什么的嗎?她說不知道,聽人家說好就買了。我問她那個人做得怎么樣?她說是朋友,但水平怎么樣自己也不知道,就跟著買了。

你看,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買了,像不像隨便一個人給你介紹對象,你就跟人家結婚了?對方什么情況、做什么的、有沒有過婚史你都不知道,這嚇不嚇人?

我一直以來堅持的投資原則就是:看不懂的東西不去碰。

這個看不懂不是說上來就不懂,而是做了一番研究之后發現還是不懂的。因為我覺得買股也好炒基金也好,都考驗你的認知能力。你想贏,想拿到好收益,先要提高自己的認知,動腦子去挖,去下功夫找到合適的產品、好的公司?;橐龈星橐彩且粯拥?,你精心挑選的成功率肯定大過隨隨便便就嫁了的。

如果是沒有底子的投資小白,我都是建議先從基金買起,不要上來就買股票,為什么呢?因為買個股容易有永久性損失,比如你買了就被套住了,然后舍不得割,結果被越套越深。但是基金不一樣,專業人士的風險控制能力會比較好,而且相對于股票更好操控一點。

兩者的差異有點像親自買食材自己做跟去餐廳點菜。自己做,看著活蹦亂跳的海鮮有點下不了手。點菜就不一樣了,白灼、清蒸、蒜蓉都是現成的,你只要找有經驗、口碑好的那家就對了。

要想職業生涯更長久,想在投資上取得高效回報,學習和獨立思考很重要,只有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體系和打法,并且不斷地進化,最后才可能得償所愿。因為選擇的過程,也是體現你能力的過程,雖然贏了可能有運氣的成分,但是虧了一定有能力不足的原因存在。

比賺錢更重要的事

去年年初和小伙伴在土耳其旅行,擼貓、吃烤肉、坐熱氣球,玩得不亦樂乎。路過阿凡諾斯時,不禁被商店里精美絕倫的陶瓷制品吸引住了,特別想買幾個回去。同行的小伙伴強烈制止了我,說這些東西價格那么貴,都是騙人的,不要沖動消費。哪怕是后來店主拉著我們到店里詳細察看并給我們講解介紹,我還是被小伙伴給勸阻了,最終空手而返,導致我惦記了很久,后來在紐約的某個展銷會上我又看到一模一樣的制品,但價格已經翻了三倍不止了。

這件事讓我如鯁在喉,非常別扭和難受。很多時候遇到喜歡的東西總是會猶豫不決,覺得這次不買下次再買也一樣,或者不在這個地方買,去其他地方看看再說。然而事實卻是:很多地方你去過一次后很少會再去第二次。而換個地方,未必能找到一模一樣喜歡的,即使你找到了,但那時候心情已經變了,可能沒那么喜歡了。后來,我再遇到一眼就相中的東西時,就會忍不住提醒自己:人生沒必要處處太摳,如果真的喜歡且能帶給你很好的情緒價值,那這個錢還是值得花的。錢在該花的地方不及時花掉,將來需要花掉更多去彌補。

我媽媽退休后,時間一下子充裕起來,我就會偶爾給她報一個老年團去旅游,出去散散心。有一次我給她定了高檔的舒適酒店,里面可以泡溫泉,很適合老人,卻遭到媽媽強烈的反對和抱怨。然后我就勸她:如果一直把價格適中的酒店當作唯一的住宿選擇,時間長了這個經濟型酒店就會成為你的住宿標準,你就會很少再去嘗試、體驗其他類型和標準的酒店。但是如果體驗到了同一個東西的其他標準,你就會知道原來貴的東西有這樣舒適良好的體驗和服務,就能更加確定自己想要的東西和奮斗目標。創造機會去看看標準更高的東西,才會更明確該朝著什么樣的生活去奮斗。一輩子騎共享單車沒什么不好,但你也要努力創造機會去坐一次寶馬。這里并不是說便宜、低標準的東西不好,也不是鼓勵大家去盲目爭取自己能力之外的東西,而是人生就是要去多嘗試,多去感受不同的標準和不同的體驗,你才會更有動力去爭取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F在我媽見人就講:“我這一把年紀,活得還沒女兒想得通透。”

當然這個道理不是我一出生就明白的,而是看過、經歷過很多事情之后逐漸感悟出來的。

我在國外留學時,很少去高檔餐廳吃飯,通常都是忙于學習,自己隨便應付一口,做一點吃的,或者去附近的餐館吃。有一次和其他國家的同學一起出去逛街,她邀請我去當地一家特別有名的高檔酒店吃飯,我心生一絲介意??傆X得這種餐廳看看就好了,我們普通人還是不要進去吃了,消費高是一方面,更怕自己不懂得他們做的菜品,會丟人??赡筒蛔⊥瑢W一個勁兒地叫自己,就跟她進了酒店。

沒等一會兒,菜就上來了,每一樣都好吃得不行。酒店的環境、氛圍、食材質量、員工服務也都很周到、細致,客人的檔次也不一樣,他們穿著考究,氣質迷人,舉止優雅,仿佛這些才是高昂價格的附加值。那天晚上我破例喝了一大杯酒,半醉半醒中,一個聲音在耳畔不斷重復:“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我一定要努力成為配得上這里的人?!?

這次吃飯帶給我的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在這個餐廳認識了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朋友。那天吃到一半,我去了洗手間,在洗手池邊遇到了一個亞洲女孩,她有些窘迫地用英文問我有沒有衛生巾,我說有。看到牌子她驚喜地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是,兩人聊著聊著就加了微信,然后發現還是老鄉,我倆在紐約住得還挺近,感情一下子就升溫了。她在我之后的留學生活中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除了學業指導,在生活方面,當我遇到煩惱時也會跟她傾訴。她跟我有差不多的經歷,所以能夠理解我的想法,并提出很多優秀的建議,堪稱我的指導老師。

那次去高檔餐廳吃飯,使我認識到,有時候我們花錢不僅僅是花錢,換個角度講也許是投資。人生多去嘗試,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多去更高的平臺看看,才有機會接觸到自己的“良師”。永遠在一個圈子里轉圈是不會進步的,人一定要去自己平常不敢去的圈子里看一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密县| 邻水| 南丰县| 昌黎县| 云阳县| 衡山县| 阳东县| 龙泉市| 华坪县| 台南县| 石首市| 兖州市| 阳泉市| 金乡县| 广丰县| 河东区| 汕尾市| 盐亭县| 德保县| 临猗县| 甘南县| 鸡泽县| 邵阳县| 龙陵县| 滨海县| 北流市| 阿城市| 宾阳县| 嘉义市| 北票市| 昌图县| 贵港市| 纳雍县| 鄄城县| 米泉市| 海伦市| 海原县| 榕江县| 安丘市| 明溪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