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形創傷:如何療愈看不見的童年傷痛
- 王嘉悅
- 2287字
- 2022-03-23 16:55:28
爬蟲腦:生存的創傷
大腦最核心的部分是爬蟲腦,顧名思義,是爬蟲類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就已經擁有的大腦系統,即最原始的大腦組織。人類保留了自己的爬蟲類祖先為了生存而進化出的控制體系,它不包含任何感情和認知,而是像電腦程序一樣近乎死板地對外界進行反應。爬蟲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御,即保護自己的生命,比如小動物感受到風吹草動就會本能地逃走。爬蟲腦對我們的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因為人需要在遇到危險時(比如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以極快的速度做出反應。之所以說爬蟲腦是最原始的,是因為它有很多缺陷。比如,它很難根據現實情景做出調整,傾向于單一地重復那些最原始的生存反應,即使這些反應常常是失效的,比如典型的“木僵反應”。野外的一只小鹿會在察覺到有捕食者時僵住不動,這樣可能有利于躲避捕食者,讓捕食者無法感知它的位置。但是,如果這只小鹿跑上了高速公路,看到飛馳而來的汽車時,也會有類似的木僵反應,木僵反應并不能讓它避免被車撞。這時更適合的反應應該是加速跳走,小鹿的身體能力也能做到這一點,但在爬蟲腦的控制下它無法這樣做,這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其實人的一些心理和行為問題也和這個部分的大腦功能有很大關系,比如強迫癥。強迫癥患者在認知上明白自己的行為并無現實意義,但還是無法控制自己反復做同一件事,比如關門或洗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安全感。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強迫癥患者的爬蟲腦在起作用。
長期以來,杰莫都被強迫思維和行為困擾著。比如,他會反復回想自己有沒有在社交軟件上給人留下不當評論,或是有沒有在出門前把家中的燃氣閥門關掉。這些想法讓他既恐懼又疲憊。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很謹慎、很小心,不太可能做出這些粗心大意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又很恐懼這些事情的發生會給他帶來難以挽回的后果。
在和杰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探索了很多他幼年時期與母親之間的關系問題。杰莫的母親的家族經歷過戰爭,她自己雖然沒有經歷過戰亂,但是常常能感受到父母講述時流露出的恐懼,所以她常常生活在生存焦慮中,而這些焦慮又體現在她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之中。從杰莫懂事開始,當他不小心碰了電源插頭或試圖玩打火機時,杰莫的母親都會大驚失色并教育他這些事有多么危險,讓他一定要遠離。
對杰莫來說,已經成年的他,在理性和邏輯上當然明白,這些事情不會對他造成什么威脅,但是那種恐懼和害怕的感覺仍然深深地儲存在他大腦的杏仁核里。對幼童來說,父母是唯一的生存依靠,父母對于世界的反應和判斷是他們生存中最重要的指標。這些指標錨點會深深地印刻在他們本能的層面,而非認知思考的層面。這也是為什么強迫癥往往是一個很難完全根除的心理問題——爬蟲腦在自行工作,并認為自己在進行一項生存必要的本能行為。處理這樣的創傷問題不僅需要患者在理性層面做出改變,更需要幫助患者建立長期浸泡在更加安全的環境和關系里的體驗,以逐漸修復這種本能反應(本章僅以示例說明創傷產生的原理,關于養育關系中典型創傷的詳細闡述將在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進行)。
作為大腦的一套核心體系,杏仁核的運轉十分耗費能量。因為它一旦開始運轉,就會高速控制全身的神經和行為,并在零點幾秒內做出逃跑或戰斗的身體反應,所消耗的能量之多可想而知。
南茜有抑郁癥和雙相情感障礙,但是她一直覺得自己的表現不符合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她感覺自己并不是真的抑郁,因為很多時候她有動力去創造和努力工作;她的情緒的確波動頻繁,但并沒有表現出雙相情感障礙的躁狂狀態。她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常常感到十分疲倦,并且之后只想睡覺。她一直很困惑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探索了很多她的童年經歷,發現她遇到過很多偶然的人際危機和其他方面的危險事件。比如,她5歲時差點被人販子帶上一輛車,她拼命呼救逃跑才幸免于難;她交往過有暴力傾向的男朋友,那是她第一次戀愛,她不知道男友的暴力行為是不可原諒的,還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小心翼翼地避免激怒他,仍然努力維持著那段關系。
在與她交談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她的“危險雷達”其實一直開著,也就是說她的杏仁核體系一直處于備戰狀態,無論是在平時走路時,還是在工作時和有權力的男性相處過程中。即使沒有實際威脅,她也在潛意識層面一直處于很警覺的狀態。從這一角度思考,我們就可以理解南茜認為自己沒有抑郁癥和雙相情感障礙,卻常常非常疲憊、難以行動的原因了。她不是真的抑郁或躁狂,而是她過去的創傷經歷導致她的杏仁核長期處于“戰或逃”的警覺狀態,帶來大量的能量消耗,使她感到疲憊。
南茜的大腦一直在指揮身體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所以她的身體就會不斷地分泌出大量的皮質醇,這種激素會讓她的血管擴張、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幫助身體做出激烈的反應,但這也讓她感到十分疲憊。壓力會讓人容易過度進食導致肥胖也是類似的道理——試想你的大腦在不停地告訴你的身體,你隨時需要應對可怕的場景,所以必須儲存足夠的糖分,這樣才能隨時用百米沖刺的速度逃跑。這也是為什么焦慮和壓力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有著直接聯系。
眾所周知,譬如麻雀、壁虎這樣較小的動物的反應都非常靈敏,它們沒有人類那種較高級的皮質腦,卻需要在自己的環境中隨時提高警惕,提防捕食者。它們的靈敏、快速其實是因為它們的爬蟲腦一直在工作,而這是以消耗大量能量為代價的。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松鼠就會發現,當它們試圖把找到的食物埋藏起來時,即使選擇了沒有土的埋藏地點,它們也會做出用爪子刨土的動作,之后才離開——這就是爬蟲腦的工作方式,它是原始的、程式化的、不依據現實條件靈活改變的。爬蟲腦可以維持生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卻無法滿足它們那些更高級的需求或幫助它們應對更復雜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