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出版法(二)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021字
- 2022-04-21 00:50:16
“徐恩,宣。”
對趙文振搗鼓出來的《出版法》,太宗原本是不太在意的,畢竟現(xiàn)如今雕版印刷術(shù)才剛成型沒多久,刻印的大多是各種經(jīng)文,至于話本么,嚴格來說,還真就只有《玉簫情緣》這一本而已,太宗是真心不覺得有立法之必要的,可在看完了趙文振的奏本之后,太宗卻明顯改變了看法,雖不曾有所置評,可讓徐恩宣讀本身就表明了太宗對此事的重視。
“諾。”
太宗金口這么一開,徐恩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緊著應(yīng)諾之余,手腳麻利地便拿起了奏本,略一清嗓子,就此朗聲宣上了。
趙文振所上的奏本可不短,洋洋灑灑兩千余言,但卻并不顯得枯燥,原因就在于真正的法律條文其實并不多,也就只二十來條而已,其余的內(nèi)容全都是釋義與舉例說明,可謂是生動而又有趣,眾人自是都聽得個津津有味。
“諸公且都議議看,此策究竟可行與否?”
太宗對這么份《出版法》顯然很有興趣,當然了,他在意的倒不是那么點版稅,而是防微杜漸之功能,無他,于上位者而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輿論控制無疑是再重要不過之事了的。
“陛下,老臣以為此策殊有不妥,詩書本是風雅事,此策一出,銅臭味十足焉,實是有傷風化,斷不可取。”
蕭瑀生性耿直,哪怕明知太宗對此策已然動心,可該說啥,他卻依舊照直說了去。
“蕭公此言差矣,詩書確是風雅事,可書生縱使再風雅,那也是要吃飯的不是嗎?”
風雅能當飯吃么?顯然是不能的,毫無疑問,蕭瑀這話純粹就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在趙文振看來,完全就是在扯淡。
“哼,我輩讀書人,焉能為五斗米折腰。”
這一聽趙文振如此說法,蕭瑀登時便怒了,雙眼一瞪,毫不客氣地便訓斥了趙文振一句道。
“蕭公,您確是高風亮節(jié),然,似您者罕矣,蕓蕓大眾終歸還是得為五斗米而忙碌,我等身為朝臣,又豈可以己度人呢?且,我輩讀書人欲得佳作,往往都須得禪精竭慮,甚或是嘔心瀝血,既如此,又為何不能以之換取應(yīng)得之錢財呢?這不正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么?”
蕭瑀自己一生富貴,他當然可以高風亮節(jié),可以不在乎五斗米,問題是旁人可沒他這等投胎的本事,真玩不起啥風骨的,再說了,就算能玩得起,那也沒必要跟錢過不去吧?
“……”
蕭瑀本身就不是個能言善辯之人,被趙文振這么一頂,一時間還真就不知該如何分說了去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然如是哉,卿等且議一下這么些條文是否有誤好了。”
太宗雖說不太喜歡蕭瑀那過于耿直的性子,可到底還是不忍見其被趙文振這個后輩頂?shù)孟虏粊砼_,這便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太宗這話聽起來是在和稀泥,可實際上卻是在明確表達對《出版法》的支持,在此情形下,眾宰輔們自是不得不慎重行事,全都默默地思忖起了具體條款來,可越是思忖,眾人的眉頭便皺得越緊,但并非是對那些條款有啥異議,實際上恰恰相反——趙文振所擬定的條款可謂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又面面俱到,饒是眾宰輔們都是閱歷過人之輩,也自找不到啥不妥之處。
“陛下,老臣以為經(jīng)書子集當與雜書有所區(qū)別,為勸學故,似應(yīng)減免版稅為宜。”
一眾宰輔們悶頭想了許久,都沒能有所挑刺,這氣氛可不就難免有些尷尬了,好在長孫無忌腦瓜子靈,憋悶了片刻之后,終于找到了個可以拿出來說上一說的事兒。
“嗯,此該當之事也。”
太宗本來就沒在意那么點版稅的收入,此時自然不會駁了長孫無忌的面子,很是爽利地便給出了答復(fù)。
“陛下圣明。”
意見既已提完,那就意味著自個兒的挑刺任務(wù)已然達成,長孫無忌當然是不想再節(jié)外生枝的,也就只稱頌了一句,便即退到一旁去了。
“陛下,老臣以為此策已頗有可觀處,然,究竟是否合宜,終歸還得先試行一段時日方可知端倪。”
長孫無忌這么一功成身退之下,其余幾名宰輔可就不免有些頭疼了,又是好一陣的沉默之后,這才見房玄齡從旁站了出來。
“善,且就于明日早朝先過上一過,若眾臣工們都無異議,那便先于關(guān)中試行也罷。”
鞋子合不合適,那自然是得先上了腳才能知道,這么個道理,太宗又豈會不明。
“陛下圣明。”
太宗既是已有了決斷,那群臣們自然不會在此時再多橫生枝節(jié),齊齊稱頌也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
內(nèi)朝已然定了盤的事兒,到了大朝會上自然不會有太大的礙難,當然了,太子一系的官員們還是沒少給趙文振找些麻煩,可也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啥效果都沒有,就這么著,《出版法》提前了千余年橫空出世了。
《出版法》一經(jīng)公布,早前盜版的那家劉姓書商頓時大慌,第一時間便提著重禮趕到了趙府,痛哭流涕地陪著不是,對此,趙文振并未過于己甚,也沒打算放棄自己應(yīng)得的利益——就那么攏共一百二十來貫的錢,于家底厚實的趙文振來說,當真多不到哪去,有與沒有,其實差別不大,然則為了給后來者做個榜樣,趙文振還是不嫌麻煩地跟劉姓書商簽訂了正式的出版合約。
劉書商顯然是很有經(jīng)濟頭腦的,這不,合約一到手,他立馬便開始了瘋狂的加印,派出不少人手往全國發(fā)行了去,于是乎,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而已,《玉簫情緣》便已傳遍了大江南北,趙文振的名聲鵲起之余,非議也就跟著來了——時不時便會有自命正統(tǒng)的高門士子、老夫子公然斥責趙文振敗壞世風,對此,趙文振根本不予回應(yīng),純?nèi)划敵捎腥诜停摳缮兑琅f干啥,壓根兒就沒把那些叫囂啥的當一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