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秉燭夜話(二)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023字
- 2022-04-21 00:50:16
“陛下所慮甚是,我朝雖已基本大治,只是限于時日,文風尚弱,縱使有科舉之良策激勵,短時間里只怕也難見大成效,究其根本在于經典艱澀,句讀難斷,寒門士子縱欲自修,怕也是有心而無力,然,微臣卻有一法,或有提速之效。”
太宗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自漢末以來,中原大地就始終戰亂不斷,文化傳承雖不致于到了斷層之地步,可文風始終不盛卻是不爭之事實,而儒家經典的艱澀無疑也是造成這等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趙文振顯然是心知肚明的。
“哦?愛卿可有何妙策?”
身為圣明君主,太宗自然清楚要想坐穩天下,文治才是關鍵,而今一聽趙文振自言有辦法提振文風,登時便來了精神。
“回陛下的話,此策非言語所能描述清楚的,可否借微臣紙筆一用?”
盡管即將成為駙馬,可趙文振卻并不滿足于此,不為別的,只因唐初的駙馬真心不值錢——高祖很能生,太宗同樣也很是能生,兩任皇帝加起來足有三十六個公主,扣除早夭的,那也還有著三十三位之多,毫無疑問,在這么個特殊時期,駙馬的身份根本不足為憑,要想活得滋潤,還得看個人的能力,而今,難得有個與太宗私下奏對的機會,趙文振又哪肯輕易錯過了去,自是須得好生表現一下才是。
“那行,就一道去書房好了。”
在強國一事上,太宗一向是極為著緊的,哪怕此時天已近了黃昏,他也自顧不得那么許多。
“微臣遵旨。”
太宗要長談,那無疑是正中了趙文振的下懷。
“此朕慣用之筆墨也,卿且隨意好了。”
太宗顯然心切著要知道趙文振所言的良策究竟是啥,這一走進了書房,立馬便指向了他所慣用的龍案。
“諾。”
聽得太宗這般吩咐,趙文振立馬緊著應了一聲,幾個大步便走到了文案處,但并未去后方落座,而是恭謹地躬身站在了文案前,添水磨墨了一番,而后方才提起了筆,蘸了下墨水,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四行字: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四句話的字完全一樣,可加上了標點符號后,意義就完全不同了,當然了,為了避諱,其中的民字都少了半筆——最后收筆的彎鉤沒了。
“陛下,您請看,微臣在每句話的末端皆加了符號,以示句讀之分,具體來說,便是一句話未完,則用逗號,意思完整后,便以句號示意,另有上下引號、問號,分號、感嘆號、破折號等,容某待會一一分說。”
在放下了手中的筆之后,趙文振緊著便將紙上所寫的內容呈現到了太宗的面前。
“唔,這符號倒是挺不錯的,只是這句讀……”
標點符號的用法可謂是一目了然,太宗只一眼便看得個差不離,只是對趙文振搞出的四種不同之句讀難免有些個狐疑不定了去,沒旁的,只因從三國何晏撰寫出《論語集解》后,有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的句讀就已經定了調,那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今,趙文振居然另行折騰出了其余三種句讀方式,難免有離經叛道之嫌。
“如陛下所見,句讀不同,則其意大相徑庭焉,何晏雖大儒,未必就無錯,孔圣一生以開啟民智為己任,主張有教無類,又豈會宣揚這等愚民之策哉,故,微臣以為此句之句讀當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宜焉。”
趙文振并未在意太宗的狐疑,自信地一笑之余,緊著便給出了個詳細的解釋。
“嗯,愛卿之言不無道理,荀子有云曰: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而亞圣也有云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此二條思忖了去,句讀當如愛卿之所言。”
太宗可不止是馬上皇帝,同樣也是個飽讀詩書之人,只略一沉吟,便已欣然接受了趙文振所給出的解釋。
“陛下圣明,句讀之謬,誤人實多,微臣屢思及此,皆為之心悸不已,遂決意尋一法,以絕此患,有賴陛下洪福,方略有所得,陛下請看,此為冒號,其用途……,此為頓號……,若朝廷以此法注釋經典及經集注釋,則寒門士子亦可憑書自修,再輔以科舉之健全,何愁我朝文風不大興哉。”
這一見太宗已認可了自己的解釋,趙文振立馬抓住了機會,絮絮叨叨地便又將標點符號的各種用途以及普及后的意義全都娓娓道了出來。
“此法大善,宜速行,朕明日便召國子監并禮部相關人等商榷之,唔,卿所謂的科舉之健全又當何解?”
在搞清了標點符號的用法之后,太宗之龍顏頓時為之大悅。
“陛下明鑒,此事說來話長,可否容微臣具本上奏。”
一番傾談下來,天都已是擦黑了,可太宗的談興卻依舊沒見消減,趙文振自不免便有些個穩不住神了,這便緊著提議了一句道。
“無妨,朕……”
趙文振倒是顧忌到太宗的身體,可太宗這會兒精神正自振奮著呢,哪肯就這么讓趙文振離去。
“陛下。”
太宗的話尚未說完,就見內侍監徐恩已手捧著個托盤,在兩名手持燈籠的小宦官之陪同下,從外頭疾步走了進來。
“牌子,朕今日就不翻了,爾等速速點燈,傳膳,朕要與趙卿秉燭夜談。”
太宗只瞄了眼隔著十數面牌子的托盤,便即不耐煩地連下了數道口諭。
“諾!”
這一聽太宗如此下令,徐恩不由地便大吃了一驚,可待得見太宗已扭回了頭去,自是不敢再多言啰唣,緊著應諾之余,指使著一眾小宦官們就此張羅開了。
“愛卿且接著說,我朝科舉當如何健全為宜?”
太宗根本沒去理睬一眾宦官們的反應如何,這一扭回了頭來,急吼吼地便出言追問了一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