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君子有怒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121字
- 2022-04-21 00:50:16
“稟殿下,西面傳來了消息,說是工部尚書趙彥自請去登州主持鹽場革新事宜,陛下已準了奏。”
明德殿的書房中,李承乾正自大發雷霆間,冷不丁卻見一名小宦官從房外匆匆而入,幾個大步便搶到了李承乾的身旁,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哦?”
李承乾一點都不懷疑消息的可靠性,概因傳來消息的人地位特殊,也斷無背叛之可能,此時此刻,李承乾懷疑的只是趙文振如此急地離京之用意何在。
“殿下,還有一事,陛下已給雍州府陳長史下了道旨意,著令其全城大搜何盤?!?
這都還沒等李承乾想明白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前來稟事的小宦官便又緊著報出了另一條消息。
“鴻文,依你看來,趙家小兒究竟想作甚來著?”
李承乾對第二條消息一點都不在意,沒旁的,概因何盤其人目下就藏身在東宮的衛率府里,沒有他李承乾的準許,別說雍州府那些上不得臺面的衙役了,便是陳凱這個雍州府的實際主持人也甭想走進東宮半步。
“不好說,不過依下官看來,這廝離京避風頭的可能性應是不小?!?
登州一事目下還是機密,京城里,除了趙文振與太宗之外,旁人都不清楚登州到底發生了何事,在此情形下,杜荷又哪能搞得懂趙文振急著離京的真實用心之所在,所能說的不過只是揣測之辭罷了。
“哼!落了孤的面子就想躲,哪有如此便當的事兒,若不給此獠一點顏色瞧瞧,那孤這東宮豈不是白住了?”
李承乾本就覺得趙文振此舉有著避難之嫌,而今一聽杜荷也是這般看法,臉色瞬間便陰冷了下來。
“某有一策可令趙家小兒身敗名裂,殿下不妨讓何盤自盡于市,留下遺書一封,痛斥趙文振仗勢欺人,如此,則民心可用也,我等只消再在暗中稍稍推波助瀾上一番,管叫那趙家小兒吃不了兜著走!”
今日庭審時,杜荷可是被趙文振當眾落了回面子,早將趙文振給恨到了骨子里去了,為了報復,他可沒管何盤之死活,眼神冷厲地便出了個絕戶計。
“哈哈……,好,那就這么定了!紇干承基,此事便交給爾去辦了,跟那何盤說清楚了,他若自盡,其家老少自有孤幫襯著,他若不肯,那孤便滅了他一家老幼!”
何盤在李承乾的眼中,不過只是件工具而已,比之螻蟻都不如,本來就打算滅口了的,而今若是能派上用場,那自然是得好生搗鼓上一把的,至于所謂的承諾么,李承乾其實壓根兒就沒打算兌現。
“末將遵命!”
紇干承基本就是軍中廝殺漢,視人命如草芥般的主兒,自是不會在意區區一個何盤之死活,冷聲應諾之余,轉身便退出了書房,自去安排相關事宜不提。
“殿下,末將本是山東人士,于綠林中人多有交情,殿下若是信得過,末將愿去山東一行,管叫趙家小兒去得回不得!”
紇干承基方才剛離去,一直默然不語的張思政突然上前一步,昂然便自請了一句道。
“嗯,好,卿且自小心,莫要走漏了風聲?!?
李承乾對趙文振的恨意可謂是傾盡了長江水都洗不清了的,這一聽張思政如此說法,登時便來了精神,渾然不管事情泄露會有何后果,毫不猶豫地便準了張思政之所請。
“諾!”
張思政本就是草莽出身,素來視律法于無物,這會兒見得李承乾準了自己的提議,頓時大喜過望,昂然便應了一聲,對此,杜荷明顯有所遲疑,只是嘴張了張之后,到底還是不曾有所表示……
“文振兄,那何家一案究竟是怎么回事來著?”
消息靈通的顯然不止是李承乾,李恪在京師里也有著自己的情報來源,這不,趙文振方才剛到家沒多久,李恪就已摸上了門來。
“呵,還能是怎么回事,雍州府布告上不是都寫得個清清楚楚了么?”
李恪盡管表現得跟一好奇寶寶似的,可其能在案發的第一時間便趕來噓寒問暖,在趙文振看來,終歸比李泰那廝的無動于衷要強得多。
“文振兄,請恕小王直言,東面那位心眼小得很,此事恐怕不會就此便作了罷論?!?
盡管知曉趙文振素來算無遺策,可李恪還是不免有些擔心趙文振會輕敵了去,這便緊著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或許罷,某已向陛下請了旨,明日一早便會趕去登州。”
李承乾的小肚雞腸,趙文振早就已領受過好幾回了的,又怎可能會不知這貨必定在憋著壞招呢,可那又如何呢,左右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唔,這風頭上,文振兄出去避避也是好的,只是小王擔心東面那位會趁機摸黑兄臺啊?!?
李恪同樣不清楚登州的局勢有多險惡,單純以為趙文振這就是在避風頭而已,自是不會對趙文振的登州一行有甚猜疑的。
“不妨事,某已擬了幾篇文章,到時候應景兒拋出去也就是了?!?
趙文振并不清楚李承乾那頭的安排,可也懶得去多費思量,概因引領輿論的事兒,他早就通盤考慮過了,還真就不怕李承乾的趁機摸黑的。
“哦?可否容小王一睹為快呢?”
趙文振可是當今的文章大家,每有大作問世,那都是長安紙貴來著,此時一聽趙文振居然一口氣便撰寫了幾篇文章,李恪立馬便來了精神。
“殿下要看,且就隨意好了?!?
文章,趙文振是昨天便已寫好了的,一共三篇——《君子有怒》、《正人先正己》、《法之所以為法》,抄寫了三份,其中兩份分別交給了祈韻與李預兩名座下弟子,著二人按著順序,適時拋出,以引導輿論,手邊還存了一份,本打算是用來留底的,這會兒李恪既是要看,趙文振也自無所謂得很,起身便走到了書櫥處,伸手將夾在一起的三份文章掏了出來,隨手便丟給了李恪。
“佛曰仁慈,金剛何怒?君子亦人,不平則鳴,哈哈……,文振兄此言一出,東面那位怕是要跳腳了。”
只一看了個開頭,李恪便即忍俊不住地大笑了起來,沒旁的,概因李承乾那廝一向以佛門居士自居,趙文振這話明顯有著打那貨的臉之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