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突施冷箭(四)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041字
- 2022-04-21 00:50:16
“諸位愛卿,朕……”
外地官員不算,京中夠資格上朝的攏共也就兩百二十多人而已,而今站出來支持張亮的就已經近五十人了,小四分之一了的,妥妥就是眾望所歸來著,一見及此,太宗心里頭一直在張亮與趙文振之間左右搖擺不定的天平自然也就飛速地偏到了張亮一頭,但見其虛虛一抬手之下,這就準備為此事畫上個句號了的。
“咳。”
眼瞅著形勢要糟,李泰可就穩不住神了——張亮不肯赴他的邀宴,甭管是不是已經上了太子的船,這等姿態本身就意味著張亮斷然不會站在他李泰一邊,那他李泰自然沒有支持張亮的道理,而反觀李大亮么,雖說只赴宴了一次,席間也不曾有過什么承諾,可親近的姿態卻還是有的,倘若能助李大亮拿下工部尚書之位,那未必不能將李大亮收為己用,正是出自此等考慮,在太宗即將下決斷之際,李泰毫不猶豫地便假咳嗽了一聲。
“陛下,微臣有本要參相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亮諸多不法事!”
聽得李泰這么一聲假咳,徐震的眼神不由地便是一凜,可咬了咬牙之后,他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嚷了一嗓子,強行打斷了太宗的話語。
“……”
徐震此言一出,就宛若突然射來的一道冷箭般,剎那間便令整個朝堂就此詭異地安靜了下來,不止是朝臣們目瞪口呆不已,就連太宗也自訝異得連剛抬起的手臂都僵在了空中——徐震是言官,有著風聞奏本之權力,他要彈劾誰,那是他的自由,即便是太宗都不能強行阻止,可問題是眼下這時機實在是太過微妙了些,再考慮到徐震背后蹲著的可是李泰來著,自由不得眾人不為之浮想聯翩了去了。
“卿且把本章遞上來好了。”
太宗沉默了片刻之后,最終還是沒讓徐震當庭宣折子。
“微臣遵旨。”
太宗這么道口諭一下,徐震當即便暗自松了口大氣,沒旁的,概因張亮在朝在野的人脈都太廣了些,若不是李泰有令,徐震是斷然不愿跟張亮結下死仇的,而今,太宗既是不讓當場宣奏本,那一切就還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嗎?
“時鴻(張亮的字)。”
在接過了徐恩轉呈上來的奏本之后,太宗當庭便翻閱了起來,越看,臉色便越是陰沉,只是到了末了,太宗也自不曾當庭發飆,僅僅只是聲線冷硬地吭哧了一聲。
“微臣在。”
時值太宗翻閱奏本之際,張亮可是心驚肉跳得個夠嗆,沒旁的,概因他自己干過的事情自家清楚,那是斷然經不起查的,真要是被掀了個底朝天,那他的小命能不能保得住可就難說了,幸好,太宗當庭點名時,喚的是他的字,這無疑意味著太宗雖說很生氣,卻并未有深究之意,一念及此,張亮忐忑不安的心思立馬便稍稍安穩了些。
“家不治何以治轄區?朕希望卿回去后,能有所振作,再若無為,那就休怪朕不念舊情了。”
太宗一貫念舊,盡管對張亮的所作所為亦頗是不滿了的,可最終還是不曾下詔徹查,也不曾給予懲處,僅僅只是在將徐震的奏本丟給張亮之同時,語氣不善地警告了張亮幾句。
“謝陛下寬仁,微臣遵旨。”
心中有鬼的情況下,張亮根本不敢當庭翻閱徐震的奏本,也不敢說啥辯解的話語,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謝恩了事。
“陛下,微臣以為青海大都護趙彥才德兼具,又不失銳意進取之心,恰是工部尚書之不二人選,還請陛下圣裁。”
張亮這才剛汗流浹背地退將下去,魏征便已昂然從旁閃了出來,朗聲提議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以為魏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微臣附議。”
“臣亦附議。”
……
魏征話音剛落,這都沒等太宗有所表示呢,馬周、崔仁師、高季輔等諸多朝中青壯派代表人物也都跟著出了列,不僅如此,就連一向很少在大朝時言事的新任兵部尚書李道宗也從旁站了出來,人數上,比之先前支持張亮的雖說少了些,也就三十來人而已,可個頂個都是有著能臣之美譽者,論及聲勢,當真一點都不差。
“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在張英被徐震一記冷箭打趴下之后,哪怕曾與趙文振有過協議,李大亮還是不免起了些旁的心思,可待得見如此多朝中新銳官員出而支持趙文振之際,李大亮便知自己此番注定與工部尚書之位無緣了的,尤其是他等到了最后,也沒見原本支持他的蕭、楊二宰輔出面言事,才剛興起的心氣瞬間便煙消云散了開去,盡管心中還是有那么點不甘,可最終,愿賭服輸的念頭還是占據了上風。
“愛卿有話只管直說好了,朕聽著呢。”
在太宗心目中,李大亮也屬能臣之一,只不過在工部尚書的競爭一事上么,太宗卻是不曾考慮過李大亮的,原因很簡單,論資歷以及親近程度,李大亮不如張亮,而論治世之才么,他又明顯不如趙文振,總而言之,無論怎么排,李大亮都不是太宗心目中的最佳人選,饒是如此,太宗也不會不讓李大亮開口言事。
“謝陛下隆恩,微臣要說的就一件事,論才論能論德,微臣皆不如趙彥遠甚,故,微臣以為由趙彥執掌工部,乃名至實歸之事也,還請陛下圣裁。”
李大亮為人一向果決,既是認定自己無力跟趙文振競爭,他自然不會戀戰,很是干脆地便表明了自己讓賢之態度。
“嗯,大亮虛懷若谷,確是君子也,卿之提議,朕準了。”
太宗原本的想法是讓張亮入主工部,至于趙文振么,則是再調往一上州任上一任刺史,先積累一下資歷,然后再調回朝中大用的,可現如今張亮自己犯了錯,不給予處分已經是法外開恩了,重用自然是斷無可能之事,而今李大亮又一力舉薦趙文振,那太宗自然不會再有甚遲疑,也沒再問過其余朝臣們的意見,徑直便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