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中秋詩會殺人夜
- 大唐第一惡人
- 夜謠
- 2117字
- 2022-04-21 05:50:48
毆打書生們的行動告一段落,潑皮們在秦瑤的帶領下開始做正事了。
從占領地盤收保護費開始,一個坊市一個坊市地拿下。
經過改造的潑皮們每個月都會從他控制的地盤上收取不少保護費,那些小販的保護費也不是白交,每當有無理的客人鬧事,潑皮們就會立即出現教訓那人維持治安。
每當發生意外,比如攤子被過路的馬車掀翻,這些潑皮們也會立即出現,攔下馬車索要雙倍賠償,之后再幫小販收拾攤子。
如果哪家店鋪不小心走水,最先趕來救火的也是那些潑皮和潑皮新收的小弟們,救火之后還會幫著店家收拾商鋪中的一切物品,若是商販損失慘重,潑皮們甚至會出錢幫忙進貨。
不需要還的那種。
沒過多長時間,秦瑤手中的地盤,所有商戶都自愿繳納保護費。
這些保護費也足夠支付潑皮們的日常開銷。
秦瑤的地盤上很快沒了小偷惡霸,多出來的都是一臉兇神惡煞的好心人。
大家都很愉快。
地盤擴張也很快。
原本地盤上的潑皮當然不會答應,雙方自然會開戰,但秦瑤這邊屢戰屢勝,從無敗績,發展及其迅猛。
到秋收之時,秦瑤已經將整個長安城的潑皮無賴小偷惡霸全都收拾的服服帖帖。
長安城的治安環境突然變得極好,從古至今都沒有這么好過,真正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當然,整個長安城所有商販都在給秦瑤繳納保護費,不過現在他們是自愿的。
這一番操作下來,李二和群臣又看傻了。
“這到底是朕的長安城,還是秦瑤的長安城?”
李二捫心自問一番,又出去微服私訪了兩番,最終悲哀地發現,長安城名義上還是他的,但坊間人們談論的話題卻一直是秦瑤。
李二的存在感已經被降得極低。
秦瑤做這些當然是有目的的。
他要對崔姓兩家動手了。
統治長安地下世界,是為了自己動手之時后院不會起火。
值得一提的是,那素未謀面的寡婦趙氏得了潑皮們的極大關注,整日有人送錢送吃食,外出才買也會有潑皮們前呼后擁,尊敬有加。她的生活水平和社會地位突然直線上升……雖然她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茫然了很長時間。
深秋。
秦瑤將三十里鋪和兩個小村子的事情鋪排妥當,就帶著張胡子出發了。
先去清河,再去博陵。
中秋月圓夜,團員時節。
清河崔家各地近親齊聚。
大房二房已經被秦瑤給整垮,三房崔家掌控運河,情況稍好,但也沒有好太多。
整個崔家沒了錢,清河縣的情況自然寥落。
往年的華燈不見,往年絡繹不絕的商旅不見,往年前來恭賀的小官小世家也不見了。
清河縣城都顯得非常落魄,往年官府和崔家分別舉辦的兩場詩會也被取消,大家早早睡了。
夜深,清河縣進入一片安靜。
崔家大房外卻潛來千多人。
其中三百魏武卒已換上新甲,陸戰已經無敵。他們將是進攻主力。
其余一千多死士默不作聲地提著直刀散布四處。
秦瑤一聲令下,所有人動了。
靜悄悄地潛入各個房間,靜悄悄地殺人,之后靜悄悄地離開。
大房解決后,去二房、三房,以及所有崔姓小分支。
斬草除根。
清河崔今年雖然落魄,但這一族屹立千年,各種關系網絡盤根錯節十分發達,再加上手中的大量田產房屋,還把持著運河咽喉,只需要幾年時間便可緩起來。
所以秦瑤可不會留著這一族過年。
趁他病要他命,這個中秋團圓夜正是滅族的大好時機。
清河縣,一夜殺戮。
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安則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雖然天公不作美,大唐遭了災,但也得了土豆玉米等至寶,還得了礦鹽精煉制法,奠定萬世基業。李二陛下總的來說還是很高興的。
于是,中秋大慶。
開宵禁,辦詩會。
百姓們也因為糧荒和秦瑤被壓抑了整整半年,需要狠狠慶祝一番。
整個長安張燈結彩,深夜依舊車水馬龍,可比往年中秋熱鬧太多。
要說中秋詩會,長安城中可不止一個地點舉辦。
幾乎有影響力的酒樓、青樓、甚至學社都會舉辦,屆時所有青樓頭牌都會出動,去往各個詩會獻藝表演或者誦讀詩詞。
因此九場詩會同時舉辦,場場都是爆滿到了極致
沒辦法,長安城的讀書人本就極多,附庸風雅者更多。
書生們會按照各自的等級劃分,前往合適的那場,擠破頭沖進去放下自己的詩作供人朗誦品評。
幾個詩會間還有交流,比如某篇詩文質量極高,就會被推薦往更高等級的詩會之中參與評定,那書生的等級自然也跟著高了,往后每次詩會都將進入更高等級的場所。
這是不成文的規定。
九場詩會,最低端的一場在翠香樓舉辦。
翠香樓是一所很不錯的酒樓,據說幕后老板是程咬金秦瓊等一眾國公大將,背景極深,影響力也還行,有舉辦詩會的資格。
前來這里賽詩的,多是新到長安想要博取功名的書生,或者長安城原本那些從未去過更高檔次詩會的落魄文人。
人數極多,非常熱鬧。
外來學生又以晉地和江南兩處所出人才眾多,每年都有大量詩詞從此處送往更高等級的幾場,甚至總有幾篇一路打穿,直達國子監詩會。
九場中最盛大最矚目最熱鬧的的當屬國子監詩會。
李二陛下會帶著皇子公主親自出席,所有重臣自然齊聚,還有最負盛名的文學大家書法大家一起參與評定。
若是某篇詩文能被這些大家認可,那作者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了。
據說公子也會在國子監詩會中挑選意中人,無數青年書生們對此也是趨之若鶩。
秦瑤在去往清河之前給李蕓兒留下一個任務,就是帶著他新做的一闋詞去詩會。
李蕓兒十分聽話,自然照辦。
不過此時詞這種文體剛剛出現沒多少年,受眾也大多是些青樓女子,并不受那些高雅人士待見,因此李蕓兒鉆入書房,將秦瑤之前隨便寫的詩詞草稿全都找了出來,一一篩選。
最后,又把秦瑤當初做給自己的桃花詩親筆寫下,這才滿意地外出,在無數莊戶潑皮們的拱衛下,前往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