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云南“夷人圖說”研究
- 李立 史青
- 646字
- 2022-03-29 09:54:02
第一章 爨僰二分的民族分類(1)
明清云南志書中有關于古代民族(2)的記載,此外有附于志書或單獨成冊的夷人圖說。對于志書的民族分類,著名學者丁文江這樣說,“講云南人種最詳細的莫過于云南通志。它征引他書所得的人種多至127種。其實其中同種而異名的不計其數。……其余如所謂飛頭僚、地羊鬼等又全是迷信,與人種無關”(3)。早期民族學者徐益棠持相同看法,稱志書“分類方法極不合于科學”(4)。史家方國瑜認為古代修志者或夷人圖說作者的民族分類陳陳相因,沒有現實依據,不具科學性,對道光《云南通志稿·種人》的評價是“其種類分別無根據,多以所采錄志書之名為名”(5)。不過,參與編纂《云南史料叢刊》的潘先林在道光《云南通志·種人》編者后記中說:“雖然其種類分別無根據,多以所采錄志書之名為名。但它畢竟代表了當時云南人和官方對云南民族的認識,亦是訖清代道光年間為止對云南民族較為全面的一次‘識別’。”(6)針對元至清地方志對滇西民族的分類,賈益探討方志“種人”分類系統與現代“民族”知識系統的斷裂與張力,以此揭示傳統中國向現代民族國家轉型在地方呈現出的復雜性,使問題得到更為深入的思考(7)。
清代修志者當然沒有今天的民族概念,圖說中的夷人亦非現代科學指導下的民族識別產物。不過,古代修志者對夷人進行分類是一個事實,他們所做的分類與命名有其所依循的原則。在這個過程中,修志者需要處理的問題,一是如何敘述一般意義上包括城鎮漢人在內的風俗與偏遠之地夷人的風俗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二是如何在爨、僰這兩大類型的基礎上再進行分類,以應對新發現或命名的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