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夢家和他的朋友們
- 方繼孝
- 2179字
- 2022-03-25 18:31:04
一、欣賞與關注
趙紫宸與陸志韋都是浙江人,且都畢業(yè)于東吳大學。趙比陸年長六歲,趙紫宸1888年出生于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陸志韋1894年出生于浙江吳興。1910年,陸志韋16歲入東吳大學時,趙紫宸剛好畢業(yè)并留校任附中教師。1907年,趙紫宸在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總干事約翰·穆德(John R. Mott)以及東吳大學校長孫樂文(D.L. Anderson)的影響下受洗成為基督徒;陸志韋是在入東吳大學的第二年,即1911年春天,17歲時接受洗禮,正式加入了基督教。同年夏天,陸志韋考取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他從傳統(tǒng)基督教立場出發(fā),對清華學堂的辦學思想提出批評。他感到難以適應清華學堂的學習和生活,9月中旬,仍返蘇州在東吳大學讀書。1912年,陸志韋結識了湖州老鄉(xiāng)趙紫宸。1920年,陸志韋獲哲學博士學位,任教于南京高等師范和東南大學,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工作。這年他26歲。這是趙紫宸與陸志韋聯(lián)系最多,往來頻繁,為終生友誼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在這時候,趙紫宸讓他唯一的女兒趙蘿蕤認下了陸志韋這個干爹。還是在這個時候,趙紫宸和陸志韋的共同好友劉廷芳將大妹妹劉文瑞介紹給陸志韋,二人于次年在北京舉行了新式婚禮,這時的陸志韋可謂春風得意。陸志韋、劉文瑞婚后回到南京,陸志韋繼續(xù)在南京高等師范和東南大學任教。
1926年春,趙紫宸經(jīng)劉廷芳舉薦,應司徒雷登之邀到燕京大學任教,不久舉家遷居北京。1927年春,應司徒雷登的邀請,陸志韋北上到燕京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得知寄父一家將來京,趙蘿蕤是最興奮的了。陸志韋抵京后,燕東園的教工宿舍已經(jīng)落成,陸家住37號,趙家住36號。陸志韋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作新舊詩,欣賞西洋音樂,鑒賞國畫,集郵,下圍棋,打橋牌,都很精通。趙蘿蕤在陸寄父的影響和指導下,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打橋牌、下圍棋。每當陸志韋和趙紫宸收藏到新的國畫,他們總會鑒賞一番,這時趙蘿蕤總會在旁邊聽他們評說,久而久之也掌握了一定的鑒賞書畫的要領。趙蘿蕤一生喜好集郵,也是受陸寄父的影響和熏陶。
1928年,16歲的趙蘿蕤憑借出色的語言能力,考上了燕京大學中文系。而這時遠在南京的陳夢家已于前一年的秋天以同等學力考入國立第四中央大學法律系,并在聞一多的指導下在寫詩中開始以格律約束自己。1929年秋冬之交,陸志韋擔任文學院院長。同年秋,趙蘿蕤讀完二年級,教授英國文學的美國老師包貴思找她談話,勸她改學英國文學。她的理由是,既然酷愛文學,就應該擴大眼界,不應只學中文。
在父親的激勵和寄父的啟發(fā)、指導下,趙蘿蕤開始大量閱讀外國名著,還選了多門音樂課,繼續(xù)學鋼琴。她和同學都喜歡讀《新月》月刊,喜歡讀月刊發(fā)表的新詩。趙蘿蕤最喜歡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他眼里只有你》《枉然》等,趙蘿蕤都喜歡。新月書店出版的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發(fā)行后,趙蘿蕤馬上找來讀,“覺得詞句、意境都美,只有他好算是一個真詩人”。對月刊上的游記、散文和小說,趙蘿蕤也都很愛看。大二專業(yè)是英文,翻譯作品也總是要瀏覽的。《新月》月刊常刊胡適譯的小說,趙蘿蕤對此評價道:“胡適譯的東西,終是火氣太大,令人覺得浮躁之至。”正是因為她喜歡徐志摩的詩,《新月》月刊每期她必讀。《新月》第二卷第九期甫一上市,她立即借讀,本期“詩”在徐志摩的名字之后,她看到了一個生疏的名字——陳漫哉。
陳漫哉是陳夢家的筆名,但用了沒幾次就不再用了。而這個筆名卻讓趙蘿蕤記住了。多少年后,趙蘿蕤回憶說當時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個奇怪的名字和他的詩會是一個只比她大一歲的青年寫的。這年,陳夢家還不滿18歲,趙蘿蕤不足17歲。
這期《新月》刊載了徐志摩的詩《活該》,列其后的是陳夢家的四首詩,依次為《一朵野花》《為了你》《你盡管》和《遲疑》,是迄今所見的陳夢家最早的作品。對這個陌生的詩人委婉朦朧的幾首“節(jié)奏近于歌,詞句清新,……寫出了青春愛戀的青澀”的詩,趙蘿蕤很是喜歡,尤其喜歡《一朵野花》,常常吟誦。趙蘿蕤在日記中寫下了讀詩的感受:“月刊上有的是不詩不文的東西,看了叫人生氣,而漫哉的詩才是詩。”此后,趙蘿蕤開始留意這個叫漫哉的人的詩和文。并且更加熱衷于練琴和寫詩。
1930年新年過后,趙蘿蕤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十一期上,看到了署名陳夢家的小說《一夜之夢》。這是陳夢家1929年10月在南京中央大學寫的,這時他19歲。趙蘿蕤是晚上讀的這篇小說,她被小說的主人公——“我”夢中的那個19歲的青年的故事吸引。但是趙蘿蕤并不知道小說的作者陳夢家就是寫《一朵野花》的詩人漫哉。半年后,《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十二號)再次發(fā)表了陳夢家的三首詩:《露水的早晨》《答志摩先生》《寄萬里洞的親人》。趙蘿蕤讀后,總覺得與之前月刊刊登的漫哉的詩有同工之妙,她也很喜歡。在寄父家里,趙蘿蕤與同樣喜歡詩的寄父和劉家兄弟說起陳漫哉和陳夢家的小說與詩,劉家兄弟告訴她,漫哉、陳夢家原本是一個人;還告訴她,陳夢家是聞一多和徐志摩的學生,南京中央大學的在讀生。此時純凈得像一潭清水似的趙蘿蕤,無論如何也沒法將陳夢家和他的詩文聯(lián)系起來。畢竟陳夢家才比她大一歲呀!
也是在這次討論陳夢家的詩時,陳夢家的名字得到了陸志韋和劉廷芳的關注。1932年經(jīng)劉廷芳介紹,陳夢家到燕大讀書,陸志韋于1934年赴芝加哥大學進修生理心理學時,在該校國際會議廳所作的系列演講,包括民歌、舊體詩格律與技巧、歷朝主要詩人等內(nèi)容,在第五講白話詩中,專門談到了陳夢家的詩作。陳夢家與趙蘿蕤的戀愛得到陸家夫婦的支持,或與此次的“先入為主”有很重要的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