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節 結語

勞動創造舞蹈。首先是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和發展了原始人類創造舞蹈藝術的才能。原始人的勞動生活為舞蹈提供了最初的內容。人們在勞動中有所感受,當把這種感受用身體的動作把它表現出來時,便產生了舞蹈。所以古代的學者說:樂舞的產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要求表達;而思想感情的起因,則是由于客觀事物的刺激。這一認識是和歷史現象相一致的。

原始先民處于那樣險惡的自然環境中,一求生存,二求發展。要生存,就要通過勞動謀取生活資料;要發展,就要繁殖,求得種族的延續。這是原始社會現實生活最根本的內容。所謂“食色性也”,正是這兩方面,是舞蹈發生的主要推動力。而勞動則在舞蹈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縱觀傳說中的原始舞蹈,幾乎無一不和勞動生產有關。直接反映勞動生活的作品之外,歌頌的,主要是歌頌某一英雄祖先對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貢獻;祭祀(包括圖騰崇拜)、企求的,也主要是勞動成果的豐碩。

原始舞蹈帶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傳授勞動經驗,祈求豐收,訓練勞動技能,勞動間歇的娛樂與休息,這一系列的社會作用也都和勞動生產的實際要求有關。

從形式看,原始舞蹈的動作、服飾和道具,也都和勞動生活有關。勞動和勞動的對象提供了舞蹈最原始的動作,勞動工具和獵獲物提供了最初的服飾和道具。但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不是現實生活純客觀的機械的再現和模仿。舞蹈藝術是精神活動的產物,它不可能不具有人的主觀因素和感情色彩。古人所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明只有當強烈的情感激蕩在人們胸中,而語言、詠嘆、歌唱都不足以表達的時候,才會手舞足蹈起來。舞蹈是表現人的強烈情感的藝術形式,沒有感情內容,舞蹈也就失去了靈魂。

原始人在舞蹈中模擬各種動物和勞動動作時,同樣是有豐富多樣的感情色彩的。它們或是勝利的歡歌,或是生命和力量的頌歌;有時則是創造和智慧的贊歌;有時也模擬某個伙伴在和猛獸搏斗時的英勇表現,以致流血犧牲,這又是悲壯的悼歌……在這些歌舞中,無不飽含著先民們在鴻濛初開的天地里掙扎前進時所灑下的血和淚、歡樂和辛酸。

勞動生產無疑對原始舞蹈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但也不能說原始舞蹈只是反映了勞動生活一種內容,只能對勞動生產起作用。生活有不同的方面,人們也就有多種多樣的感情活動;舞蹈一經產生,就成為表現多種生活內容的藝術形式。在原始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活領域日益擴充,原始舞蹈的內容和形式也不斷豐富,社會作用也逐步擴大了。

我國的舞蹈藝術形成以后,在漫長的氏族社會里度過了它的童年期。到氏族公社的后期,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舞蹈藝術從即興的抒發到有了保留和繼承;舞蹈形式從簡單到比較多樣;音樂方面從節奏音響到旋律變化;服飾方面從自然形態到象征性的裝飾和美化:整體審美意識有了明顯的加強,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禮樂文化奠定了基礎。

注 釋

[1].《呂氏春秋·恃君覽》,《諸子集成》卷二十,中華書局1954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第154頁。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80頁。

[4].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509頁。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同上引書第512頁。

[6].摩爾根:《古代社會》,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37頁注①。

[7].吳曉鈴:《介紹古代印度舞蹈名著<姿態鏡銓>》。《舞蹈叢刊》1957年第三輯。

[8].《樂記·樂象篇》,吉聯抗譯注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年版,第29頁。

[9].《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王欲謀伐吳)范蠡復進善射者陳音。……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聞弩生于弓,弓生于彈,彈起于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褱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7頁。

[10].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普列漢諾夫美學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同上引書第三卷第508頁。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13].宋兆麟:《室內地畫與喪遷風俗——大地灣地畫考釋》,載《中原文物》特刊《論仰韶文化》。

[14].秋浦:《鄂溫克人的原始社會形態》,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92頁。

[15].《后漢書·西南夷列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標點本卷八十六。

[16].劉堯漢:《“十二獸”歷法起源于原始圖騰崇拜》,《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第78頁。

[17].《藝文類聚》引《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卷一天部上。

[1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第23頁。

[19].《伏羲考》,《聞一多全集》第一冊,三聯書店1982年版第3頁。

[20].劉堯漢:《中華民族的原始葫蘆文化》,載《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第218頁。

[21].《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禖。”《周禮·禖氏》:“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其時也,奔者不禁。”祀高禖用舞,見《詩經·魯頌·figure_0073_0071宮》:“萬舞翼翼”。“figure_0073_0072宮”即高禖神廟。中華書局1980年版《十三經注疏》本上冊。

[22].聞一多:《姜嫄履大人跡考》,《聞一多全集》第一冊第73頁。

[23].《事物紀原·樂舞聲歌部》:“《禮記·明堂位》曰:女媧之笙簧。簧,笙中之簧也。《世本》曰:女媧作笙簧。”1937年版叢書集成初編本第一冊第77頁。

[24].《中華古今注》卷下:“問女媧笙簧”條:“問曰:上古音樂未和,而獨制笙簧,其義云何?答曰:女媧,伏羲妹,蛇身人首,斷鱉足而立四極,欲人之生而制其樂,以為發生之象。”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第45頁。

[25].《路史·后紀》:“(女媧)作《充樂》。用五弦之瑟于澤丘,動陰聲,極其數而為五十弦,以交天侑神。聽之悲不能克,乃破為二十五弦,以抑其情,具二均聲。樂成而天下幽微無不得其理。”中華書局影印本《古今圖書集成·樂律典·樂律總部梟考一》。

[26].《通典》:“神農樂名《扶持》,亦曰《下謀》。”《路史·后紀》:“(神農)捋土鼓以致敬于鬼神,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厘來,是曰《下謀》。”同上?注引書。

[27].《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14頁。

[28].《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鳥獸之極。”中華書局《諸子集成》本,《路史》卷七:“(葛天氏)其及樂也,八士捉扴,投足摻尾叩角亂之,而歌八終,塊拊瓦缶,武噪從之,是謂《廣樂》。”轉引自《古今圖書集成》。

[29].《路史·后紀》:“(少皞)立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風。作《大淵》之樂以諧人神,和上下,是曰《九淵》。”同上注?引書。

[30].《漢書·禮樂志》:“顓頊作《六莖》。”中華書局1962年版標點本卷二十二。

[31].《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惟天之合,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乃令鱓(鼉)先為樂倡——鱓乃偃寢,以尾鼓其腹,其音英英。”李斯《諫逐客書》:“樹靈鼉之鼓”注:“鼉,其皮可冒鼓。”《諸子集成》本卷五。

[32].《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塤、篪、鼗、椎鐘。帝嚳乃令人抃,或鼓鼙擊鐘磬,吹苓展管篪,因令鳳鳥天翟舞之。帝嚳大喜,乃以康帝德。”同上?注引書。

[33].《史記·五帝本紀》:“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蓻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figure_1111_0001、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中華書局1959年版標點本卷一。

[34].《白虎通德論·禮樂》:“黃帝樂曰《咸池》。《咸池》者,言大施天下之道而行之,天之所生,地之所載,咸蒙德施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諸子百家叢書”本第18頁。

[35].《史記·天官書》:“西宮咸池。”司馬貞《索隱》:“案《元命苞》云:咸池主五谷,其星五者,各有所職。咸池,言谷生于水,含秀含實,主秋垂,故一名五帝車舍,以車載谷而販也。”中華書局1959年版標點本卷二十七。

[36].《左傳·昭十七年》:“郯子曰:……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中華書局1980年版《十三經注疏》本卷48。《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官名皆以云名,為云師。”應劭曰:“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也。”中華書局標點本卷一。

[37].《莊子·天運》:“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樂也者,始于懼,懼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據王夫之著:《莊子解》,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124頁。

[38].《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黃帝又命伶倫與榮援鑄十二鐘,以和五音。”同上?注引書。

[39].《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孫氏瑞應圖》:“黃帝習(樂)昆侖,以舞眾神,玄鶴二八翔其右。”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四冊第4062頁。

[40].《韓非子·十過》:“師曠曰:昔者黃帝……大合鬼神,作為《清角》。”《諸子集成》本卷3。《晉書·樂志》:“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于涿鹿,帝乃命始吹角,為龍鳴以御之。”中華書局標點本卷二十三。

[41].《蘇氏演義》卷下:“黃帝之初,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銅頭鐵額,食啖砂石,制五兵之器,而變化云霧。……任昉《述異記》曰:冀州有蚩尤神,謂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涿鹿間往往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骨也。齊梁尚有蚩尤齒,長二寸,堅不可碎。秦漢間說蚩尤牛耳,須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冀州舊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帶角而相抵,即角抵之戲,蓋其遺制也。其后人通以角勝之戲為角抵焉。或獨以兩人競力為角抵,非也。齊魏之間,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向不用牛頭。”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第26頁。

[42].馬克思:《資本論》第四卷《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第296頁。

[4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同上注③引書第2頁。

[44].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古者文舞執羽,武舞執干戚。儀者文舞所執,以羽為之。其羽可用為儀,言鴻羽可用作舞具也。”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186頁。

[45].秋浦:《鄂溫克人的原始社會形態》同上注?引書第104頁。

[46].《白族文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云南省民族民間文學大理調查隊編寫之初稿本第一章。

[47].《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昔陰康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雍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路史》卷九:“陰康氏之始,水瀆不疏,江不行其原,陰凝而易閥。人既郁于內,腠理滯著而多膇重,得所以利其關節者乃制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導之,是為《大舞》。”同上注?引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新源县| 普陀区| 公主岭市| 延安市| 云安县| 汽车| 磐安县| 娱乐| 姜堰市| 涟源市| 樟树市| 穆棱市| 云阳县| 于田县| 大荔县| 班玛县| 彩票| 刚察县| 富源县| 温州市| 延寿县| 芦山县| 西乌| 易门县| 德令哈市| 称多县| 余干县| 黎平县| 崇阳县| 英吉沙县| 南雄市| 历史| 赤水市| 仁怀市| 云南省| 通化市| 临澧县| 岢岚县| 腾冲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