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教授的16堂趣味數學課
- (英)大衛·艾奇遜
- 2126字
- 2022-03-24 18:19:14
第三章 但……這簡直是荒謬
在《綠玉皇冠案》的結尾,福爾摩斯以他常用的口吻娓娓道出他分析案情的方式:
這聽上去像極了數學里的反證法——一種最優美又極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
反證法的核心概念便是:先找到原命題的反命題,然后以此推出明顯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反命題不成立,最終結論自然是原命題是成立的。
這一連串的推理有時候也被稱為間接證明法,或者“歸謬法”。
作為第一個例子,我們來看看著名的科尼斯堡七橋問題。1736年,這個問題引起了當時最偉大的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的關注。
當時,科尼斯堡是位于東普魯士的一座小城。整座城市被普雷格爾河分成了好幾塊,互相之間僅靠七座人工橋連接。

科尼斯堡七橋
每當周末時,科尼斯堡的居民們都愿意在散步時跨過這些橋。久而久之,一些居民開始思考一件事情:能否找到一條路線一次性穿過所有的橋,且每座橋都僅經過一次。
乍看之下,我們似乎不得不面對一項既復雜又繁瑣的證明工作,把所有可能的路線都列舉出來,并得出結論:這樣的路線并不存在。但是,就如歐拉向大家展示的那樣,有更聰明的方法存在。使用反證法來描述這個問題就是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

科尼斯堡地圖
那么,假設這樣的一條線路確實存在。也即是說,我們從ABCD四個區域中的一個出發,通過每一座橋一邊,并最終回到它們當中的某個(可能是我們出發點所在區域)。
很顯然,至少有兩塊區域既不包含出發點也不包含終點。讓我們選擇一塊這種途中區域來細致研究一下。我們來到這塊區域的次數和離開它的次數相同,同時我們經過每座橋僅一次,結論便是能夠達到這塊區域的橋梁數量必須是偶數。
可惜的是,在科尼斯堡的地圖上,沒有任何一塊區域符合這個條件。五座橋可以到達A區,其他的BCD三區都各自有三座橋可以到達。
簡而言之,你不可能一次性穿過科尼斯堡的七座橋,且不重復經過任意一座。
至少,在1736年時沒人能做到。據我所知,現在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科尼斯堡現已更名為“加里寧格勒”,受到二戰后重建的影響,當地的橋也只剩下五座。
用于展示反證法更高難度的例子來自質數。
所謂一個質數是一個比1大的整數,并且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根據這個定義,2、3、5、7、11、13、17、19……都是質數,但15這個可以被3和5整除的數則不是。

前100個質數
每個大于1的整數都可以寫成質數的乘積,或者本身就是質數。舉個例子,17是質數但18可以寫成2×3×3。從這個意義上說,質數是數字世界里的建筑材料,我們能用質數來表示任何其他數字。
隨著我們從1往上數,質數一開始出現得十分頻繁,然后就越來越少。前一百個整數里有25%的數都是質數,但當我們數到1000000的時候,這個比例下降到7.9%。
一個明顯的問題在于:質數會有被寫完的一天嗎?還是說它永遠能被寫下去?
這次,歐幾里得找到了答案:質數的數量是無窮無盡的。
然而,他是如何證明這個結論的呢。
答案在于歐幾里得選擇了反證法。首先,他假設質數的數量是一定的,那么最大的質數可以被叫作p。完整的質數列表如下:2、3、5、7、11、13……p。
到目前為止,一切看上去都正常。看到這里,你也許覺得所有的步驟都平平無奇,但是下一步會讓你眼前一亮。
歐幾里得的聰明才智讓他想到這么一個數:
N=2×3×5×……×p+1
即是把所有的質數相乘,并最后加上1。
這么一來,N肯定大于p,又因為p是最大的質數,所以N不可能為質數,并一定能寫成某些質數的乘積。或者說,至少有一個質數能被N整除。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選擇任何一個質數,并用N去除它,你都會得到一個余數1。
最終,我們得到了一個矛盾的結果。能解決這個矛盾的唯一方法便是接受“原命題是錯誤的”這一結論——質數的數量是無限的。
但是,有些數論問題更加讓人難以捉摸。
假設我們來討論和整數相關的理論,比如兩個完全平方數相加,是否能得到另一個完全平方數。經過簡單的嘗試,我們發現這確實是可能的,比如說下面這個例子3 2+4 2=5 2就完全符合條件,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
但當我們想找到兩個立方數相加得到另一個立方數的時候,就相當困難。經過一番艱苦的嘗試,我們碰到一些幾乎成功的例子。比如729 3+244 3=401 947 273,同時738 3=401 947 272,差一點兒就符合要求了,但永遠都不會相等。不論我們如何嘗試,似乎都找不到合適的a、b、c,讓它們符合a3+b3=c 3這個式子。不僅如此,似乎a4+b 4=c 4也找不到合適的a、b、c。
而這一切都在1637年,被一位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費馬一眼看穿,他將自己的判斷寫在一本教材里,被稱為“費馬大定理”:
讓人感到“最不舒服”的是,費馬又馬上在他的定理后加上了如下語句:

數學上報紙頭條還挺難得
可惜,就算費馬曾經真的找到了他口中的完美證明,歷史也告訴我們從沒人見過他的證明。直到1993年,安德魯·威爾斯終于發表了他針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這也成了二十世紀曝光率最高的數學事件。
雖然這份證明只有專業的數學家才能看懂,但它所采用的主要策略依然是我們剛剛聊過的反證法。
兩千年以前,歐幾里得使用反證法在質數的研究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天,反證法依舊生機勃勃并且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