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家事國事天下事——袁紹對話袁術(shù)

一場關(guān)于廢立皇帝的書面對話,表面聊的是皇家之事,內(nèi)里聊的卻是袁家之事。袁家的家事連著皇家的國事,更牽扯著諸侯們的天下事。

在天下人眼里,袁紹、袁術(shù)兄弟絕對是領(lǐng)袖群倫的人物。

在誅殺宦官的行動中,袁氏兄弟果敢神勇,功不可沒。面對董卓的廢立篡弒,袁氏兄弟先后毅然離京,袁紹擔任討伐董卓的盟主,袁術(shù)擔任總督糧官,都是討董的中堅。尤其是留在京城的袁氏家族,自袁隗以下,慘遭滅族,數(shù)百口被殺,袁氏兄弟更是博得一片扼腕同情。“是時,豪杰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一時間,雄豪俊杰們無不打著袁家的旗號,士心、民心、天下心,一副人心向袁的景象。看到這種局面,連董卓都憤憤然地說:“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如此看來,假如袁紹、袁術(shù)兄弟聯(lián)手,一北一南遙相呼應(yīng),亦文亦武相得益彰,逐鹿中原、天下問鼎自然手到擒來。果真如此,一千年后,辛棄疾寫“天下英雄誰敵手”時,答案可能就要改成“二袁”了。

不過,龍爭虎斗、兄弟鬩墻也非罕見。家、國、天下,治國、平天下先擺在后面,自家兄弟先要分出個高下短長。

看到袁紹成為盟主,招攬?zhí)煜掠⑿郏g(shù)有一百個不服氣、一千個瞧不起。

從出身上講,袁術(shù)是司空袁逢的嫡子,而袁紹只不過是庶出的長子,還過繼給了伯父袁成;從履歷上講,自己歷任尚書、長水校尉、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后將軍,沒一處比袁紹差;從能力上講,自己以俠氣著稱,哪像袁紹那樣通過低身折節(jié)而沽名釣譽。所以,在袁術(shù)眼中,袁紹只是一個“家奴”,并非“袁氏子”,在與其他諸侯往來的信件中,他也多次申明這一點。

不久后,一次關(guān)于廢立皇帝的書面聊天,揭開了兄弟反目的序幕。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看到皇帝被董卓挾持、朝政被董卓把持,袁紹計劃另辟蹊徑,以另立幽州牧劉虞為新君的方式,徹底削弱董卓的政治影響力。為此,袁紹進行了廣泛的思想動員和輿論引導(dǎo)。一來二往,大多數(shù)諸侯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只有袁術(shù)、曹操等少數(shù)人反對。

曹操可以反對,但反對無效,因為當時他只不過是一條小胳膊,總歸拗不過袁紹這條大腿,有他這張贊成票不多,沒他這張贊成票也不少。但是,面對另一條粗腿,袁紹就不得不重視了。

于是,袁紹兩次致信袁術(shù),反復(fù)鼓動袁術(shù)站在自己這一邊。

信中,袁紹首先推翻了漢獻帝的合法性:“如今西邊名義上有個年幼的皇帝,實際上并沒有皇家血統(tǒng),朝中公卿都諂媚董卓,怎么能再相信。”一開始就從血脈上切斷劉協(xié)與皇家的聯(lián)系,拋開真假不說,這絕對算是釜底抽薪。

隨后,袁紹又從軍事和政治兩方面論證了擁立劉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只要派兵把住關(guān)隘,就會把他們困死。在東邊擁立一個圣君,太平的日子可以期望,還有什么疑慮的?”

最后,袁紹從國恨轉(zhuǎn)向家仇:“并且我們?nèi)叶急粴⒘耍汶y道不想像伍子胥滅楚一樣為親人報仇,還在北面侍奉這樣一個君主嗎?”

這下,袁術(shù)終于抓住袁紹的狐貍尾巴了!面對袁紹層層遞進的說辭,袁術(shù)剝洋蔥般逐一加以反駁。

首先,袁術(shù)從皇帝和董卓說起:“皇帝聰明睿智,有明君周成王那樣的資質(zhì)。賊臣董卓趁國家危亂之際,威壓朝中大臣,這只不過是漢朝的一個小厄運而已,你竟然說皇帝沒有漢家血統(tǒng),這豈不是造謠污蔑嗎?”

隨后,袁術(shù)聊到了家族之禍:“你還說全家被殺,不能向這樣的皇帝稱臣,然而,這事是董卓做的,哪里是皇帝的本意!”

最后,袁術(shù)說了一句“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它”。就是說,我一片赤誠之心,只知道消滅董卓,不知道其他的事情。

總之,沒給袁紹任何面子。

主題:廢立天子

聊友:袁紹+袁術(shù)

時間:公元191年春

語錄: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它。

影響:逐漸形成了以袁紹、袁術(shù)為首的兩大聯(lián)盟。

啟示:道義在無道者口中,可能更加頭頭是道。

出處:《三國志·魏書·袁術(shù)傳》注引《吳書》、《資治通鑒》卷六十

于是,袁氏兄弟的矛盾徹底公開化了。隨后,雙方“各立黨援,以相圖謀”,明爭暗斗,一較高下。

第一招:叫板拆臺。

袁紹找回面子的做法直截了當。他索性直接插楔子,任命手下周為豫州刺史,直接去襲奪袁術(shù)的鐵桿盟友孫堅的根據(jù)地陽城。不過,隨著孫堅及時回師,袁紹這次同樣沒有得逞。

第二招:背后捅刀。

袁術(shù)結(jié)交公孫瓚,在袁紹后院點火;袁紹結(jié)交劉表,在袁術(shù)背后牽制。

原本,袁紹與公孫瓚有著親密的合作關(guān)系。兩人在針對韓馥的軍事行動中,公孫瓚充當黑臉,氣勢洶洶擺出進攻架勢;袁紹扮演白臉,殷勤備至派人勸降。結(jié)果,袁紹毫不費力就賺得冀州。為表示親密,袁紹讓妻小居住在他們共同的盟友劉岱那里,公孫瓚也派部下范方率領(lǐng)騎兵幫助劉岱。

然而,在袁術(shù)的挑撥拉攏和雙方的利益糾葛中,袁紹和公孫瓚最終翻了臉,公孫瓚成了袁紹在黃河以北最大的敵人。此后十年,袁紹始終沒有把視線從公孫瓚身上移開。同樣,袁紹也在袁術(shù)的身后插了根芒刺,一旦袁術(shù)蠢蠢欲動,劉表就會讓他芒刺在背、如坐針氈。

第三招:扶植強援。

一個好漢三個幫。斗爭中,袁氏兄弟各自找了一把“快刀”。袁術(shù)一路扶持所向無前的孫堅,保舉他為豫州刺史,支持他攻打劉表,占領(lǐng)荊州。同樣,袁紹也扶持兒時摯友曹操,保舉他為東郡太守,支持他爭奪兗州,抵御袁術(shù)。雙方各有利刃,針尖對麥芒,殺伐之心時時在心頭洶涌。

第四招:直接交戰(zhàn)。

有一次,袁氏兄弟甚至直接交兵。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當袁術(shù)進攻陳留(今河南開封附近)時,袁紹與曹操共同出擊,大破袁術(shù)。這回,袁紹算是找回些面子。

隨著袁紹、袁術(shù)兄弟你來我往、公開過招,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逐漸成了諸侯爭斗的一條主線,“舍近交遠”成了骨肉同胞的一致選擇,也成了諸侯間趨利避害的一種趨向。舍近交遠對袁氏兄弟而言,是舍棄了至近親情而結(jié)交遠朋,對諸侯而言則呈現(xiàn)出遠交近攻的局面。

隱約之間,諸侯勢力逐漸劃分為以袁紹、袁術(shù)為首的兩大陣營,袁紹陣營包括袁紹、曹操、劉表,袁術(shù)陣營包括袁術(shù)、孫堅、公孫瓚,而呂布、劉備等雇傭兵集團則在兩大陣營的夾縫中游離穿梭。

原文節(jié)選:

紹復(fù)與術(shù)書曰:“前與韓文節(jié)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內(nèi)見再興之主。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復(fù)信!但當使兵往屯關(guān)要,皆自蹙死于西。東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念子胥,可復(fù)北面乎?違天不祥,愿詳思之。”

術(shù)答曰:“圣主聰叡,有周成之質(zhì)。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亂尚未厭,復(fù)欲興之。乃云今主‘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先人以來,奕世相承,忠義為先。太傅公仁慈惻隱,雖知賊卓必為禍害,以信徇義,不忍去也。門戶滅絕,死亡流漫,幸蒙遠近來相赴助,不因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而圖于此,非所聞也。又曰‘室家見戮,可復(fù)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仇,況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它。”

——《三國志·魏書·袁術(shù)傳》注引《吳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留坝县| 政和县| 夏津县| 温州市| 岗巴县| 西藏| 酒泉市| 疏勒县| 启东市| 新和县| 涡阳县| 永善县| 托克逊县| 奇台县| 连云港市| 胶南市| 邯郸市| 新龙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田县| 浦江县| 华坪县| 敦化市| 五家渠市| 北京市| 三门县| 聊城市| 北票市| 瑞丽市| 博客| 财经| 杭锦旗| 长垣县| 义乌市| 鲜城| 邻水| 新巴尔虎左旗| 乌拉特前旗| 慈利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