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文治江山

  • 信天下
  • 吞天童
  • 2500字
  • 2022-06-15 14:29:00

劉恒除了用拉攏的手段鞏固自己的權勢外,打擊重臣也是他的一項重要措施。

這方面主要體現在對大功臣周勃的處理上。

周勃因為擁立劉恒有功,每次退朝后,出來時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里。

而劉恒對他更加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

有大臣勸說劉恒,不該對周勃這樣重禮,有失君主的身份。

從此,劉恒的神色變得越發嚴肅,而周勃則越來越敬畏。

周勃的屬下及時提醒他:小心功高蓋主,引火燒身。周勃如醍醐灌頂,猛然醒悟。于是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漢文帝也很快答應了。

一年后,因為陳平謝世,劉恒任命周勃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后,他又以列侯應歸封國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職。

當時,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長安,這給京城的糧食供應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劉恒就下詔命,讓列侯們到自己的封國去生活,即使朝廷恩準留在京城,也要將自己的兒子派到封國去。

但很多人找各種各樣的借口留在京城,這使劉恒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職務。

再后來,有人舉報周勃身披盔甲,懷有謀反之心,劉恒馬上把他抓捕。周勃趕忙通過帝舅薄昭向劉恒說明自己因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的實情。劉恒在重新調查后,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

劉恒知道自己在漢廷并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瑯邪王劉澤為燕王。后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又徙封為淮陽王,后徙封為梁王;劉參為太原王,后徙代王;劉揖為梁王。

翌年正月,劉恒即位三個月后,根據群臣的建議,劉恒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帝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制。同月,劉恒立竇氏為皇后。

由于漢初大力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開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劉恒的即位,使得劉氏宗室內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

文帝三年,由于認為劉恒在皇位繼承后的利益分配不均,濟北王劉興居率先發動叛亂,開啟同姓諸侯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劉恒立刻派兵鎮壓,叛軍很快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又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劉恒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王位,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劉恒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于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用激烈的方式去實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構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

直到文帝十六年,齊文王劉則死,無子嗣位,劉恒趁機將最大的齊國分為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

賈誼關于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

在民生方面,劉恒以秦亡為鑒,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財而罷建露臺;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于封國,不須留于長安奉朝請;借緹縈救父之事而下詔廢肉刑;又詔罷天下田租。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

劉恒君臣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出自漢初以來的首個國家繁盛時期。

后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劉恒在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七歲。群臣上廟號為太宗,謚號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

文帝在位期間,軍事上一直采取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即位后,將軍陳武等提議收取南越和朝鮮,文帝說:“朕能任衣冠,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栗栗,恐事之不終。且兵兇器,雖克所原,動亦秏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原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

劉恒對匈奴的國防政策亦是如此。為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讓的態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干戈。

然而,匈奴雖然受益于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邊之策。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

其主要內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

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

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

劉恒在不同程度上采納了晁錯的這個策略。他還在邊地建立馬苑三十六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漢文帝生前的這一系列措施對漢朝邊郡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改變了單一輪換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御力量;同時有利于休養和生息,使內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大漢日后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而此時的韓信,已年逾七十,依然堅守在遼東的土地上,他親眼見證了這些年大漢國力、軍力的穩步提升,尤其是各邊郡的人口、戍卒規模顯著得到增長,騎兵的戰馬數量也已遠超漢初時期。

韓信預感到在不久的將來,大漢朝廷一定會改變過去對匈奴一味忍讓的策略方針,新的大戰即將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左云县| 安溪县| 广德县| 阿尔山市| 开阳县| 延寿县| 合江县| 天津市| 石城县| 长春市| 青岛市| 合水县| 张家川| 莆田市| 安庆市| 池州市| 和龙市| 农安县| 馆陶县| 英吉沙县| 盐池县| 嘉义县| 黔西| 留坝县| 巩留县| 平武县| 景德镇市| 从化市| 枝江市| 玉环县| 板桥市| 汉沽区| 尼勒克县| 宜兰县| 呼伦贝尔市| 深圳市| 岳阳市| 桃园县| 新和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