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基地的環境算得上十分寬敞。
用馬特的話來說,十幾年來的歲月里時間,足以啟動那臺擱置在海底的造島機器十幾上百次。
在黑月落至地平線下的時間里,一次又一次的將海底山脈的體積擴大,接著開鑿、加固出更加寬敞的空間。
于是新的機械加工廠、新的生態培育艙、實驗室和新的住宿地點,在這段漫長的時間就順利建成了。
但縱使如此,馬特還是感到一陣發自心底的無奈。
搖了搖頭,這位大胡子的中年男人嘆息道:
“說到底,還是人太少了啊……”
說話間,幾人已經走進寬敞明亮的地下培育室。
但進入后的那一刻,眾人感受到最多的,就只有驚訝和新奇。
確實,如馬特所說,這里的的人并不多,但這并不代表‘人員稀少’……放眼望去,此時正有各種各樣的智慧水獺、海豚、虎鯨正與工作人員進行訓練。
更夸張的是,李海默還眼尖的看見了不遠處某些體型比尋常水獺大上兩倍的個體!這些巨型水獺全身并沒有什么不同,但都帶著某種改進過的輔助工具,正在輔助人進行工作!
簡直就像是科幻未來風的迪士尼童話。
“有關于智慧生物的成果,是我們研究的最成功的一個方向,我們認為這種不同智慧生物帶來的不同視角,或許能為我們打破一些慣性的思路和看法。”
馬特一邊解釋,一邊帶著詩慧骃與李海默二人繼續前進。
“在這十五年里,之前我們一共有過五次接收避難人員的時候,最高峰時期,這座科研所內的同時存在的人數已經有千人之多。”
這時三人正經過一處極為寬敞的地下區域,抬頭望去,拱頂、金屬墻壁、防爆門與中控計算機莫名的叫李海默感到眼熟。
“但現在還在行動的,就只有大概三百人左右。”
而等到一道顯眼的文字出現在大門之前時,讓青年才反應過來是何處。
【冬眠室】
“雖然有很多人選擇了冬眠,也有更多人選擇了離開尋找其他人類聚集地……”說道這里的時候,馬特的語氣明顯變得有些壓抑。
“但在后來,還在這里的人大部分還是被壓抑的生活給打敗了,很久沒有新生兒了,大家也沒有工作的干勁,經過集中的商討,我們決定采取輪流冬眠的方案來度過時光……呵呵,你絕對想不到之后發生了什么。”
經過冬眠室后,就是一段環境較為安靜的金屬甬道。
這里并沒有太多人員往來,而就算有,無論是穿著什么服裝的人,見到了馬特也最多就是問上一聲好,并沒有森嚴的階級觀念。
這可能也是世界末日后的一個現實。
當人們的生活已經無可剝奪,沒有可以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時,反而會讓人坦然的面對生活。
可本來以為接下來就要到那個帕芙拉所在的地區時,跟著馬特的二人就碰見了……有些‘詭異’的事情。
隨著接下來的區域人員愈發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機器設備逐漸增多起來,大多都是人類外形的擬真機器人,雖然機器人在原先的基地內部也不少見,但詭異的地方就在于此。
許多機器人居然在互相聊天!
甚至有一些機器人,還對李海墨一行人投來了新奇的‘眼神’。
沒錯,就是眼神。
“這什么鬼……這是人工智能?現在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
見又是兩個結伴的機器人走過去,李海默終于有些忍不住了,詩慧骃也感覺有些瘆人,向身旁的馬特問道。
而馬特的大胡子下面只是勾勒出一絲笑意,搖了搖頭,說道:
“不,他們是人。”
停頓了一下,補充道:
“冬眠的人。”
在最初的三年里,由于尼莫點科研所內大部分還是科研人員,游客多數都在第一波飛碟橫掃陸地時灰飛煙滅了,導致這個存活下來的集體大部分都還有著重返陸地,搜尋人類的雄心壯志。
但后來,隨著外派的無人機器被摧毀,衛星信號全部失聯,黑月橫空的恐怖場景,縱使再心高氣傲的人也會逐漸氣餒。
冬眠計劃也就是那個時候重新成為了主流。
但馬特.西隆卻是固執的保守派,他認為只要人類尚存,那以后的以后,未來的未來,總會迎來改變的希望。
于是他繼續主張推進科研項目,并鼓勵眾人生育,希望得到支持。但結果……
很不理想。
這時的馬特已經感受不到一點希望,但就在連他都要同意冬眠計劃,集體進入冬眠艙時……轉折卻突然出現了。
讓他看見了一絲曙光。
那就是帕芙拉。
這位來自俄聯邦的傳奇女子,其聲望水平其實已經達到了足以以一己之力左右基地內部輿論方向的能力,只是先前一直沒有站隊,專心致志的將精力投入自己的研究課題,直到現在才有了動作。
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那個時候,帕芙拉突然從自己的實驗室里鉆了出來,我還以為她在發什么瘋!結果真他媽的做出了新技術!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一個人居然真的能站在那種高度,做到那種地步!”
他的表情變得有些非常夸張起來。
“之后我才發現,原來‘全能之人’的稱號從來都并非夸大……可能我這輩子,都見不到她能看見的風景了吧。”
她首先甩出的東西基地里面就沒幾個人能看的懂,幾乎是用了半年的時間,幸存的人們才漸漸理解了這份研究的成果。
首先帶來的是全新的數學邏輯形式。
新的定義、拓撲、群論,有關于數學方面的大量工程性理論,都在一夜之間被鑿穿壁壘,好像先前沒有突破,只是帕芙拉還不想在這個方向耕耘一般,只要她想,任何學科都是挖一鏟子就能產出的油田——所有人都愕然發現,這赫然是哥德巴赫猜想與黎曼猜想的證明論文,兩個數學界的桂冠突然被摘下,而這些,僅僅是她開發出的新技術的前置。
接著,才是這項科技的全貌。
一種建立模擬人格的算法。
馬特在資料中看到了一種另辟蹊徑的手法。
既然無法創造意識,那就去模仿現有的形式。
在取得了更高形式的數學突破,完成了意識算法的初步模擬,只要運用【記憶的傳承】這一技術,就能在機器的內部實現完全的人格的模擬!
亦可稱之為虛擬人格技術。
這樣,將一個人的意識模型通過映射的手法,遠程載入到計算機的內部,再將一個人全部的記憶通過【記憶的傳承】技術轉換成計算機能讀懂的格式……
就能得到機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