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82,參觀廣宗寺憑吊倉央嘉措

82,參觀廣宗寺憑吊倉央嘉措

去廣宗寺,也叫南寺,游玩已經好多次了,這次車子沿著山下的一條小路緩緩行走,兩側的山上刻著滿蒙藏文的六字真言。這里是內蒙古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巖刻筆畫群。

離寺院還有一段距離,就能感到濃厚的宗教氣氛,每到轉彎處的樹上滿是白色藍色的哈達,五彩的經幡在山間巖石上遍布著。很濃郁的藏傳佛教風格與賀蘭山雄渾巍峨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景色很迷人。

以前去廣宗寺,都是以爬山游玩為主,避開寺院直接繞道上山。進山有兩條路,一是坐景區擺渡車上山,然后沿木棧道順勢而上,一路上風景很好,可以坐車觀賞到賀蘭山美景,但需要過檢查站,特別是下山的時候,檢查很嚴格。一條路就是繞開寺院,抄近道,直接上山,這條山路比較難走,一路從溝內上。兩條路殊途同歸,登上頂峰,山上有詹卯山、雪嶺子森林及高山草甸風景,極目遠眺,騰格里沙海、蒼茫戈壁灘及巴彥浩特、銀川等盡收眼底,山上清涼,也很適合避暑。

因此,以前沒有參觀廣宗寺的布局和建設,更設有特意關注寺內的一些歷史記錄。這次來到廣宗寺,想寫游記,就上心了,特意了,看的仔細,問的也多,了解的也多。

在巍巍賀蘭山懷抱中,有一座藏傳佛教南寺,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規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廟。整個寺院依山而建,從高到低依次是紅廟、大經堂、黃廟、佛海壇城塔、藥王殿、時輪殿等等組成。整個建筑氣勢宏偉,富麗堂皇。

黃廟是信眾朝拜的重要場所,走進大殿,大這里的裝飾很有特點,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風格在這里相互融合。一條條長長的五彩經幡,四壁掛滿佛經故事壁畫和唐卡,中間是一些做法事的鑼、鼓、镲等法器。

殿堂正中靠墻,是一鑲金銀嵌珠寶的藏式尖頂鎦金靈塔,塔高3米,塔內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真身舍利,塔前供奉著佛祖和倉央嘉措的畫像。

第六世達賴喇嘛就是那個譽為“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他一生寫過諸多情詩,最廣為流傳的有《那一世》、《我問佛》。

這首最出名的詩現在還立在黃廟前的一個牌子上,用蒙文藏文漢文書寫的“那一年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祈福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瞬間融化了多少紅塵中的人們啊。我看著這遺跡,腦中卻回蕩著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苦澀。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個傳奇人物,他對后世也有著一定影響,但對于他的圓寂時間、地點、所葬之處,更是眾說紛紜。其中一個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法,卻與ALSZQ的廣宗寺有關。據傳說倉央嘉措因為政派斗爭不幸成了犧牲品,在被押解途中,因路途變故,便出現了好幾個版本的傳說。清朝官方稱是途中病逝,有的說是在路途被害,還有的傳說是當時倉央嘉措并沒有死,在押解他的士兵中有一位被他感化,偷偷放走了倉央嘉措。后來倉央嘉措輾轉來到了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大力弘揚佛法。在長達30年之久的傳播佛教,使得整個阿拉善地區人們篤信佛法,后來倉央嘉措親自選址,終于在賀蘭山西麓的一個山谷中確定了寺院的方位,遺憾的是倉央嘉措并沒有等到寺院的建成就圓寂了,他的大弟子阿旺多爾濟遵從倉央嘉措的遺命,親自建造了廣宗寺。

參觀完寺院出來,可以沿著山路繼續往山上走。森林密布,古樹參天,這里的空氣極好,林間的鳥兒自由自在的鳴叫著,樹林間還有賀蘭山著名的紫蘑菇,賀蘭山野生蘑菇面中的蘑菇,就是用賀蘭山里的紫蘑菇做成的,配上寧蒙地區的羊肉做成的賀蘭山野生蘑菇面,芳香四溢。

不知不覺中,一天的時間就過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余干县| 华亭县| 定日县| 武强县| 洞头县| 政和县| 澄迈县| 洪雅县| 扎囊县| 普安县| 普宁市| 金昌市| 长阳| 耿马| 宣汉县| 广宁县| 祁东县| 武宣县| 宁远县| 泰和县| 威宁| 贺兰县| 英德市| 铁力市| 鄂温| 镇康县| 崇阳县| 天津市| 洞头县| 靖边县| 沐川县| 太和县| 垣曲县| 嘉定区| 基隆市| 乐山市| 凉城县| 当阳市| 天水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