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心小學大樓開建,老師們的思想態度完全不同。本村的教師不希望并校免去奔波勞頓之苦,鎮上的老師和外村老師希望并校,鎮上的同樣希望免去奔波勞頓之苦,外村的老師覺得在哪都是上班,還是去環境好的學校。
本村教師工作起來比較認真,除了本村幾位老師,其他老師干起工作就是敷衍了事,生怕不能并校。于洋老師甚至直接找到李牧說:“你這樣工作,這學校還能并嗎?”
李牧不知道如何回答,現在正處在兩難之中。不努力工作,本村老師不高興;努力工作,鎮上的、外村的老師不高興。其實李牧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并校大勢所趨。從師資力量上看,大河小學找不出六位班任,能夠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的班主任也不超過三人;從地理環境上看,大河小學離鎮上僅七華里;從育人環境上看,面對低洼牧場,房子時常漏雨。中心小學建了那么大的教學樓,周邊學校不并過去,這大樓蓋的有什么意義?不能把大樓放在那兒做擺設。
所以李牧還是耐心的做同事們的工作,講解其中的道理,無論怎么說,兩種思想的沖突是難以解決的。家在鎮上住的老師上課時就是讓學生打開書自己看,有不懂的問老師。學生家長很生氣,找到校長反映情況。老師這樣做誰有什么辦法,都掙國家錢,你能把他咋樣?李牧苦思冥想,終于決定找老師們談話,談話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最后,李牧只能組織老師們開會,官話私話一起說:“并校與不并校不是我們說了算,那是上級的決定,我們操心也沒用。但我們拿著國家發給我們的工資,這份報酬就是給我們培養孩子、教育孩子的錢。既然我們拿了這份報酬,就應該把自己那份工作完成。各位兄弟姐妹們,我們都有兒女,如果我們的孩子上學,老師不好好教,你是什么心情?在并校結果沒出來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們的工作狀態,不能決定是否并校。所以,我們正常工作就是了?!崩钅林v完話,給老師們深深地鞠了一恭。
目前教師的思想波動,不只是大河小學,全鎮各個村小都是這樣,有的學校比大河小學還嚴重。因為老師不好好上課,幾乎每周都有去中心小學反應情況的家長。
這場思想波動的風波一時難以平靜,學校的工作也就難以恢復往日的節奏。李牧心急如焚,只能隨時和老師們交流思想,和孩子們了解情況。
烏云密布了天空,騎行在公路上的李牧不知道秋末冬初來的是雨水還是雪花。不論是雨水還是雪花,這條公路都將是泥濘不堪。
騎行在泥濘不堪的馬路上,李牧隨時都可能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