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貨幣權力:貨幣創造如何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作者名: (英)安·佩蒂弗本章字數: 1075字更新時間: 2022-03-15 10:20:36
第3章
貨幣的“價格”
信用制度的發展是對高利貸的一種反抗。這種反抗高利貸的暴力斗爭……一方面把一切閑置的貨幣準備金集中起來,并把它投入貨幣市場,從而剝奪了高利貸資本的壟斷,另一方面又建立信用貨幣,從而限制了貴金屬本身的壟斷。
卡爾·馬克思
《資本論》第三卷
鑒于對私人商業銀行能夠創造的信貸和債務的數量沒有進行必要的限制,所以信貸本質上是一種免費的商品——不受限額或市場供求關系的限制。由此得出,正如凱恩斯在《貨幣論》(Treatise on Money)和《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所論證的那樣,貸款的“收費”或利率,應該始終低于實際水平(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
正如第2章指出的那樣,貨幣體系中信貸的創造和管理的發展,是文明的革命性進步,這是因為它確保了融資渠道變得更為廣泛。反過來,這種融資又會產生經濟活動,比如就業、創造、創新、科學探索、提供商品和服務——這些活動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是有用或重要的(有時它會為戰爭提供資金,這對社會來說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和就業又產生了收入:工資、利潤和稅收,而收入的總額又遠遠超過了銀行提供的催化資金。
但對于社會和經濟來說,同樣重要的是,這種更廣泛的融資可用性在降低貨幣的“價格”或者利率方面頗有成效。
約翰·勞、凱恩斯、馬克思以及其他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一旦銀行貨幣體系發生變化,信貸變得更為廣泛,社會就不再需要依靠現有的財富持有人進行融資。城堡里的“強盜貴族”,即剩余資本的所有者,將不再是市場上唯一提供貸款的人。他們失去了借錢給借款人并索要贖金的權力。他們再也不能爭辯說,如果貸款人把資金借給另一個人,而不是投資于一家盈利的企業,就會產生“機會成本”。他們也沒有立場來爭論說,債權人完全有權要求高回報率了。這一論點不再有說服力,因為社會不再需要儲蓄資金來資助新的企業、新的機會、新的投資。早年財富所有者所行使的權力,如今應當讓步于社會更廣泛的利益。如今,銀行創造的信貸產品可以為那些需要投資資金的人提供資金,而且,這些銀行家不會任意放貸,他們提供融資的根據主要是借款人的信譽,以及企業獲得的潛在收入。創造性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冒險的企業家和創新者,如果需要資金來進行新歌劇的上演或科學上的突破等活動,不再需要付出高昂的貸款利率來獲得資金。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發展進步。向經濟活動征收的信貸利率對于經濟的健康和穩定來說是一個根本要素,因為經濟的就業水平和活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率。保證信貸可持續,保證償還的債務在可承受范圍內,這也很重要,這也是本書如此重視利率的原因。過高的利率會打壓企業、扼殺創造力和主動性,最終導致債務無法被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