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政治的基本含義

什么是政治?古往今來,人們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釋和界定。

季康子曾經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還提出如下觀點:“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理解的“政”有公正、正派、正直、正義等含義,主要是指行為端正。自己首先做到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如果自己言行端正,治理國家、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的呢?如果自己言行不能端正,又怎么能要求他人端正呢?如果自身端正,無須下命令,老百姓也會按照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在孔子看來,修身以正人,實為事至簡、收效至速、成功至偉之治術。[1]

孟子提出:“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這是孟子教育弟子陳代的話,把自己弄得彎曲起來,扭曲了人格,怎么可能去讓別人正直呢?這與孔子的論斷“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有異曲同工之妙。

《墨子·公孟》中提出:“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國政?子姑亡,子之身亂之矣。”意思是,為政者必須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你連自己都管不好,哪里能治理國家呢?墨子認為“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即明知故犯。墨子從修身的角度對治國者提出要求,一個人如果言而不行,便不能治身,而不能治身也就不能治國。

孔子、孟子、墨子等關于“政”的解釋,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作為治國理政人員的正當性、合法性問題。對于今天黨員、干部的啟示是,要“為政以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珍惜名節、注重操守、干凈為官,給下級帶個好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此所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孫中山先生曾給政治做出界定。他指出:“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2]

不同的階級、政黨以及政治家和理論家,由于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以及時代的變化,對政治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釋,從總體上看,可以分為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和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兩大類。

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關于政治的看法,代表性的觀點有國家說、權力說、分配說、管理說等。“國家說”認為政治就是國家的運作。有的學者指出,政治領域可以和國家領域等同,政治乃是對于國家的統治,以及對于國家權力的獲得、行使和維持。[3]“權力說”認為政治是對權力的獲得和運用。16 世紀意大利思想家馬基雅維利認為,“政治是奪取權力、掌握權力的必要方法的總和”。因此,政治的目的不過是獲取并保持權力,政治的手段則是玩弄權術。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權力或力求影響權力的分配”[4]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政治是政治制度的運作,是人們在其公共事務范圍內的意志和利益的一種活動;是制定公共政策和執行公共政策活動等。如美國政治學家杰弗里·龐頓和彼得·吉爾認為:“政治是與社會事務的治理以及個人和群體對這種治理所具有的控制力的相關的制度安排。”[5]

上述定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某一方面的含義,有些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一部分特性。但是,由于學者們所處的時代以及立場的局限性,這些論述未能深刻揭示政治的本質特性。

[1]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商務印書館 2011 年版,第 71 頁。

[2] 孫中山:《三民主義》,《孫中山選集(下)》,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661 頁。

[3] 轉引自李元書:《什么是政治——政治涵義的再探討》,《學習與探索》1997 年第 5 期。

[4] 轉引自王浦劬等著:《政治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4 頁。

[5] [美]杰弗里·龐頓、彼得·吉爾:《政治學導論》,張定淮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9 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万源市| 宝坻区| 星座| 井冈山市| 高雄市| 卫辉市| 鄢陵县| 上杭县| 香河县| 福州市| 江阴市| 萝北县| 彩票| 唐山市| 安平县| 顺平县| 建瓯市| 泰兴市| 原平市| 松潘县| 上杭县| 乐至县| 岑溪市| 安达市| 泰安市| 台东市| 景德镇市| 西乌| 当涂县| 荔波县| 新郑市| 腾冲县| 浦城县| 渝中区| 太和县| 兴山县| 新民市| 垫江县| 昭平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