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富汗文件: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上的謊言、欺騙與真相
- (美)克雷格·惠特洛克
- 5604字
- 2022-03-15 10:25:26
前言
“9·11”恐怖襲擊事件兩周后,美國準備出兵阿富汗。一名記者直截了當地向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提問:政府會不會為了誤導敵人而在軍事行動上對新聞媒體撒謊?
拉姆斯菲爾德站在五角大樓簡報室的發言臺上。彼時空氣中仍散發著煙霧和飛機燃油的味道,在恐怖襲擊發生時,美國航空77號班機撞向五角大樓西側,造成了189人死亡。這位國防部長引用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名言回應道:“在戰爭時期,真相是如此寶貴,要用謊言來護衛。”他解讀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制訂的代號為“保鏢行動”的欺騙計劃,這一作戰計劃迷惑了德軍,使其無法識破1944年盟軍登陸歐洲大陸的時間和地點。
拉姆斯菲爾德的說法聽起來像是在為戰時散布謊言而辯護,但隨后他改口堅稱自己絕不會做這種事。他說:“我的回答是,不,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我沒有對媒體撒過謊。我不打算去撒謊,而且也沒有理由這樣做。我有幾十種方法可以避免讓自己陷入謊言之境。我不會去撒謊。”
當被問及國防部其他人是否也持同樣看法時,拉姆斯菲爾德停頓了一下,微微一笑。
“你在開玩笑吧。”他說。
在五角大樓進行采訪的記者們也隨之笑起來。這是典型的拉姆斯菲爾德風格:聰明、有說服力、不打草稿,并且能消除別人的戒備心理。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前摔跤明星,他一直都是掌控局勢的大師。
2001年10月7日,也就是拉姆斯菲爾德答記者問的12天后,美軍開始轟炸阿富汗。沒人預料到這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漫長的戰爭——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都要漫長。
不同于越南戰爭及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民意幾乎一致支持向阿富汗開戰。美國人對傷亡慘重的恐怖襲擊感到震驚和憤怒,希望他們的領導者能像日本偷襲珍珠港后那樣堅決地保衛家園。“9·11”事件發生3天后,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立法,授權布什政府向基地組織以及任何為其提供庇護的國家發動戰爭。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次援引《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款:任一締約國遭受攻擊時即履行集體防御的承諾。聯合國安理會一致譴責這一“令人發指的恐怖襲擊”,并呼吁所有國家將作惡者繩之以法。甚至敵對國家也站到了美國這一邊,伊朗有數千人參加了燭光守夜活動,伊朗“強硬派”22年來首次在每周祈禱時沒有高喊“美國去死”。
憑借這些強有力的支持,美國政府官員大可不必通過撒謊來為阿富汗戰爭尋找托詞。然而,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領導人很快開始做出虛假保證,并且掩蓋戰場上的失利。積年累月之后,越發顯得欲蓋彌彰。特別是軍事指揮官和外交官更不愿意承認錯誤,也更難在公開場合做出清晰、真實的評估。
沒有人愿意承認這場“正義之戰”已經淪為失敗的戰爭。從華盛頓到喀布爾,一場暗中涌動的陰謀完全掩蓋了真相。這種故意隱瞞的做法中必然摻雜著欺騙行為,最終導致徹頭徹尾的荒謬現實。2003年和2014年,美國政府兩次宣布結束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但這只是一廂情愿,與實際情況毫不相符。
* * *
奧巴馬總統曾發誓要結束這場戰爭,讓美軍回家,但到2016年其第二任期即將結束時也沒有達成這一目標。美國人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海外戰斗。撤軍幻想屢次破滅,許多人對此不再關注。
那時,我已經在《華盛頓郵報》做了將近7年的專門負責報道五角大樓和美國軍隊的相關信息的記者。我采訪過4位國防部長和5位戰爭指揮官,多次隨高級軍官前往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在此之前,我曾作為《華盛頓郵報》駐外記者進行了6年的海外報道工作,主要報道對象是基地組織及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東、北非和歐洲的分支。
和許多記者一樣,我也認為阿富汗是個爛攤子。美國軍方空洞的聲明表示“這場戰爭戰略正確且進展順利”,我對這種說法越來越不屑一顧。《華盛頓郵報》和其他新聞機構多年來一直在揭露這場戰爭的各種問題,一些著作和回憶錄講述了阿富汗戰爭中關鍵行動的內幕以及美國政府的政治內訌。但是,我認為每個人都沒有看清問題所在。
這場戰爭是如何陷入可預見的無法取勝的僵局的?美國及其盟友最初在2001年摧毀了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到底是哪里出了錯?沒有人對戰略的失敗公開進行過徹底的清算,也沒有人對這場行動是如何失敗的進行過嚴厲的質詢。
時至今日,阿富汗方面沒有人員參與“9·11”事件調查委員會。該委員會認為,阿富汗政府應為沒能阻止美國遭受最嚴重的恐怖襲擊負責。美國國會也沒有召開關于阿富汗問題的富布賴特聽證會。要知道,參議員們曾經在聽證會上對越南戰爭進行過激烈的質疑。由于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有許多人需要為大量錯誤負責,因此鮮有政治領袖愿意提出質問或接受指責。
2016年夏天,我聽說有個不知名的聯邦機構——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Office of the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簡稱“SIGAR”)——在推進一個名為“吸取教訓”的采訪項目,旨在檢視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政策,以便未來不會重蹈覆轍。在采訪中,數百名戰爭親歷者中的大部分人都發泄了壓抑已久的受挫情緒。
同年9月,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涉及阿富汗問題的經驗教訓總結報告,但這些報告只是沉悶的公文,并沒有提及我在采訪中聽到的嚴厲批評和指責。
調查記者的任務就是找出政府隱瞞的真相并向公眾披露。因此,我根據《信息自由法》向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提出申請,要求獲得“吸取教訓”采訪項目的底稿、筆記和錄音。我認為公眾有權利知道政府內部對戰爭的批評——這是永不磨滅的真相。
對于這些請求,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在每個關鍵節點都進行拖延和抵制——美國國會建立這個機構為的是監督納稅人繳納的巨額稅款如何用作戰爭支出,它卻對納稅人的請求虛與委蛇。《華盛頓郵報》不得不兩次提起聯邦訴訟,迫使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公布“吸取教訓”采訪項目的文件。經過3年的司法斗爭,該機構最終公布了結果。這些采訪記錄超過2 000頁,受訪對象是428名在阿富汗戰爭中發揮直接作用的將軍、外交官、援助人員和阿富汗官員等。
出于隱私方面的考慮,該機構對部分文件進行了處理,并隱瞞了大多數受訪者的身份信息。但采訪顯示,許多美國高級官員私下認為阿富汗戰爭是一場徹底的災難,這與白宮、五角大樓和國務院一致樂觀的公開口徑自相矛盾。這些官員年復一年地向美國人保證,他們在阿富汗取得了進展。
坦率地說,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言論不會公開,所以才向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承認,阿富汗戰爭計劃有致命的缺陷,美國政府為把阿富汗改造成一個現代化國家白白浪費了數十億美元。采訪還揭露了美國政府在遏制腐敗、建立一支有戰斗力的阿富汗安全部隊以及打擊日益增長的毒品貿易方面的無效舉措。
許多受訪者稱,美國政府確切且長期地故意誤導公眾,喀布爾的軍事總部和白宮經常歪曲統計數字,以讓民眾認為美國贏得了這場戰爭。但事實并非如此。
令人驚訝的是,指揮官們承認他們在沒有合理的戰略規劃的情況下著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曾兩次在布什政府擔任美軍指揮官的陸軍上將丹·麥克尼爾抱怨道:“根本就沒有行動計劃。”
2006—2007年領導美國和北約部隊的英國將軍戴維·理查茲也表示:“聯軍沒有連貫的長期戰略。我們想要統一謀劃長遠戰略,但只形成了很多戰術策略。”
其他官員表示,美國從一開始就把戰爭搞砸了,在誤判的基礎上又犯了錯誤。
布什政府負責南亞及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理查德·鮑徹說:“我們當時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曾在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擔任陸軍中將的道格拉斯·盧特也認為:“我們對正在做的事情一點概念都沒有。”盧特哀嘆如此多的美軍士兵喪生,但令人震驚的是,他作為三星中將竟然暗示政府無視這些犧牲。“如果美國人民知道這種失敗狀態會嚴重到導致2 400人喪命,那么誰會去做徒勞的犧牲?”
20年來,超過775 000名美軍士兵被部署到阿富汗。其中超過2 300人死于阿富汗戰場,21 000人負傷回國。美國政府還沒有計算出相關開支的總額,但大多數估值都超過1萬億美元。
* * *
“吸取教訓”采訪項目的記錄與美國國防部關于越南戰爭的絕密檔案“五角大樓文件”大致相似。這些文件直接揭示了美國是如何陷入一場勞師動眾的戰爭的,但政府決心對公眾隱瞞真相。1971年,五角大樓文件泄露后引起了轟動。該文件透露,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在美國卷入越南戰爭這一問題上誤導民眾。
這份長達7 000頁的研究報告共47卷,完全基于外交電報、決策備忘錄、情報報告等政府內部文件撰寫。為了保密,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發布了一項命令,禁止起草者采訪任何人。
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辦公室的“吸取教訓”采訪項目不受這樣的限制。2014—2018年,該項目采訪了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官員。與五角大樓文件不同的是,最初沒有一份“吸取教訓”的采訪文件被列為政府秘密。然而,一旦《華盛頓郵報》要求公開這些材料,其他聯邦機構就介入了,并在事后對一些材料進行保密。
“吸取教訓”的采訪文件幾乎沒有涉及軍事行動,但從戰爭初期到特朗普政府上臺,大量的批評者都在駁斥官方對戰爭的敘述。
為了補充“吸取教訓”采訪項目的內容,我獲得了2001—2006年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口述或接收的有關阿富汗戰爭的數百份機密備忘錄。這些備忘錄是拉姆斯菲爾德向其下屬下達的簡短指示或批文,通常一天下達數次,被拉姆斯菲爾德及其工作人員稱為“雪片”。
2011年,拉姆斯菲爾德公開了一些“雪片”文件,并將它們與其回憶錄《已知與未知》一起發布到網上。但其他大部分“雪片”文件——差不多59 000頁仍然保密。
2017年,為回應位于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提起的《信息自由法》訴訟,美國國防部開始滾動審查和發布拉姆斯菲爾德其余的“雪片”文件。檔案館把這些文件分享給我。
在拉姆斯菲爾德直率的措辭中,許多“雪片”文件預示著10多年后仍困擾著美軍的問題。在戰爭開始將近兩年后,拉姆斯菲爾德在給其情報主管的備忘錄中抱怨道:“我不知道在阿富汗到底誰是壞人。”
我還得到了非營利性組織外交研究與培訓協會對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官員的幾份口述史采訪記錄。在這些采訪中,外交官們坦陳己見,發泄了關于美國政府對阿富汗問題的無知及其對戰爭處理不當的情緒。
隨著我逐漸整理了所有的采訪記錄和備忘錄,我越發清晰地意識到它們構成了一部戰爭秘史——對這場永不停息的沖突的確鑿評價。這些文件還顯示,美國官員對在阿富汗發生的事情一再向公眾撒謊,就像他們在越南戰爭時做的那樣。
憑借新聞編輯部眾多員工的才智,《華盛頓郵報》于2019年12月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雪片”文件的文章。數百萬人閱讀了該系列文章,查閱了《華盛頓郵報》在線公開發布的采訪和“雪片”文件數據庫。
多年來基本忽視了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國會,舉行了多次聽證會來討論和質詢調查結果。在證詞中,將軍、外交官和其他官員承認政府對公眾存在欺騙行為,所有政治派別的議員都對此表達了憤怒和沮喪。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埃利奧特·恩格爾說:“這是個該死的記錄,它凸顯了在阿富汗事務上美國人民與其領導人之間沒有開誠布公的對話。”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稱,《華盛頓郵報》的一系列報道“非常令人不安。它說明了美國的戰爭努力因使命偏離和沒有可行目標而嚴重失利”。
這些揭露性文件觸動了人們的神經。許多美國民眾一直懷疑政府實施了戰爭誤導而極其憤怒。公眾迫切渴望得到更多證據,以便更多地還原事情的真相。
我知道美國軍方曾對在阿富汗服役的士兵進行過口述史采訪,并且出版了一些學術專著。但不久后我便發現,美軍擁有大量的這類文件。
2005—2015年,堪薩斯州萊文沃思堡戰斗研究所開展了“陸軍作戰指揮官體驗項目”,采訪了3 000多名曾在“全球反恐戰爭”中服役的士兵,他們大多數人曾在伊拉克作戰,但大部分人已被派往阿富汗。
我花了數周時間篩選出非保密且完全可以公開的采訪,并留出600多份以“阿富汗老兵”為主題的采訪稿。口述史采訪中包含了生動的第一手材料,大部分來自戰場一線的初級軍官。我還得到了華盛頓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的少量口述史采訪材料。
軍方授權采訪的目的是進行歷史研究,因此許多士兵對自身經歷的描述比在接受新聞采訪時更放得開。總的來說,他們對戰爭的錯誤實事求是,與五角大樓的官員們兜售的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在弗吉尼亞大學發掘出另一批揭露性文件。自2009年以來,該大學專門研究政治史的無黨派機構——米勒中心開展了喬治·沃克·布什總統任期的口述史采訪項目。該中心采訪了大約100人,主要包括政府官員、外交顧問、議員和外國領導人等。
大多數人同意接受采訪,條件是筆錄要保密多年,或者直到他們去世以后才能解密。從2019年11月開始,米勒中心向公眾開放了布什總統任期內的部分檔案。對我而言,這是天賜良機。我獲得了十幾份軍事指揮官、內閣成員和其他負責阿富汗戰爭的高級官員的口述史采訪記錄。
弗吉尼亞大學的口述史采訪項目再一次傳遞出不同尋常的坦率觀點。曾在布什政府中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副主席的海軍陸戰隊上將彼得·佩斯對沒有向公眾坦陳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能會持續多久而表示遺憾。
“我需要告訴美國民眾,這不是幾個月或幾年的問題,而是幾十年的事情。”佩斯說,“據我所知,布什總統沒有向民眾坦陳情況,而我也沒有那樣做,我知道美國人民一定認為這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爭。”
* * *
我寫本書的初衷并不是要完整地記錄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歷程,本書也不是一部以作戰行動為主的軍事史。相反,它試圖解釋問題在哪里,以及連續3任美國總統和他們的政府為什么沒能說出真相。
總而言之,《阿富汗文件》基于對當時親歷戰爭的1 000多人的采訪,包括了“吸取教訓”采訪記錄、口述史采訪記錄和拉姆斯菲爾德超過1萬頁的“雪片”文件。本書對這些文件未進行編輯和處理,它們傳達了從在華盛頓制定政策的人,到在阿富汗的山區和沙漠中戰斗的人的聲音。這些人深知美國人民被灌輸的阿富汗戰爭官方敘事已被極大地“凈化”過了。
然而,在公開場合,幾乎沒有政府高官有勇氣承認,美國正在慢慢輸掉一場曾經獲得民眾壓倒性支持的戰爭。由于美國軍方和政界領袖串通一氣保持沉默,他們逃避了被問責,也錯失了進行可能改變結果或縮短戰爭時間的重新評估工作的機會。他們選擇掩蓋自己的錯誤,放任戰爭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