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危害地球的垃圾與白色污染(2)

還有一個調查事例顯示,處在吵鬧環境中的兒童,其平均智力比處在安靜環境中的兒童的平均智力低20%。

上述兩個事例說明。噪聲對生物大腦的危害,最嚴重時可以破壞腦細胞,導致死亡;輕微時也可能降低腦的功能,損害大腦的智力發育。

(三)空氣污染

空氣和大氣,從自然科學角度來看并沒有實質性差別,常常作為同義詞。但在環境科學中,對于較小區域如車間、居室、市區、山區等供動植物生存的氣體,習慣上稱之為空氣,而對大區域和全球性的氣流,則常稱之為大氣。大氣的總質量約為6000萬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十萬分之一。大氣的厚度約1000千米,其中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主要是距地面10~12千米范圍內的那一部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場合、不同區域,空氣質量相差很大。我們都渴望呼吸到新鮮空氣,那么,什么樣的空氣才算新鮮空氣呢?

大氣或空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它通常含有恒定的、可變的和不定的三種成分。大氣中氮占78.09%、氧氣占20.95%、氬氣占0.93%,這三者共占大氣總體積的99.97%,它們和微量的氖、氦、氪、氙、氡等稀有氣體組成了空氣中的恒定組分,這一組分的比例,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幾乎都相同。

可變的組分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2%~0.04%,水蒸氣的含量為4%以下,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是隨季節和氣象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也受人們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影響。

含有上述恒定組分和可變組分的空氣,是純潔清凈的空氣。

大氣中不定組分的來源有兩個:一是自然界出現的暫時性災難所形成的污染物;二是人類對環境的污染,這是空氣中不定組分的最主要來源,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氣除含有上述成分外,還含有少量負離子。負離子被稱作空氣維生素,可以幫助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海濱、山村、林區等地方,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負離子,人在這種環境中會感到特別舒適愉快。

總之,只有當空氣沒有受到污染,即當空氣中的氮氣、氧氣、氬氣及其他微量稀有氣體的含量與正常時相符,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在正常變化范圍內,且空氣中含有相當數量的負離子時,這樣的空氣才是新鮮空氣。

(四)惡臭污染

惡臭是指令人惡心的臭味。臭河溝、下水道散發出來的氣味,郊區的垃圾堆散發出的氣味,都是惡臭。由惡臭引起的污染就叫惡臭污染。

產生惡臭的氣體有許多,常見的有產生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氣體,產生爛洋蔥氣味、爛韭菜氣味的硫醇類化合物,難聞的瀝青蒸氣,還有一些會發出臭味的吲哚類化合物。很多惡臭氣體都對人體有害,如瀝青蒸氣、硫化氫、乙胺、丙烯醛等毒害都很大。惡臭物質進入大氣后,即使濃度很低,也會讓人感到惡心頭痛。

惡臭氣體會對人體產生毒害作用。人聞到這些臭味,就會感到不舒服,出現頭痛、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嚴重的惡臭污染還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產生一定的影響。人如果長期處于較低濃度的惡臭環境中,會引起嗅覺障礙。這時,人的嗅覺對惡臭環境“適應”了,雖然惡臭仍然存在,卻幾乎聞不出臭味來。腦神經持續不斷地受到惡臭氣味的刺激,時間一長就會受到損傷,影響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的調節功能。

在國外,惡臭公害事件時有發生。日本川崎市在1961年就曾連續發生三次惡臭公害事件。其中一次發生在午夜,當時居民正在熟睡之中,一家工廠趁天黑偷偷排放含硫醇的廢油。正巧趕上刮大風,惡臭順風吹來,波及范圍達20多千米。強烈的惡臭將許多人從熟睡中熏醒,人們感到惡心并開始嘔吐,很多人還覺得眼睛疼、頭痛,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惡臭是一種很嚴重的環境污染,科學家們開始研究怎樣防治惡臭污染。對于工業性的惡臭污染,目前可采用燃燒、氧化、中和、吸附等技術進行處理,這樣就能大大消除惡臭氣體。許多綠色植物像吊蘭、月季等,都能大量吸收有害的惡臭氣體。因此,大規模地進行綠化植樹,可以凈化環境,防治惡臭污染。

(五)光污染

1.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發出的過量光輻射,對人類的生活、健康和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和危害,這種現象叫做光污染。

可見光污染:較多的是眩光,如不合理的、雜亂的照明;強烈的閃光,如電焊光、核武器爆炸的閃光。強光能傷害人的眼睛。過分復雜而凌亂的信號燈系統發出的光會造成人的視覺疲勞,影響工作效率。可見光污染在某些場合會影響特殊工作,如天文觀測等。城市環境中雜亂、骯臟的景象,也可以被認為是光污染的一種特殊形式——視覺污染。

2.紅外線污染:近年來,在科研、工業、衛生、軍事等領域應用紅外線技術越來越廣泛。由于紅外線是一種熱輻射,所以對人體會造成高溫傷害,較強時還可能燒傷皮膚和眼底視網膜。長期受紅外線照射的眼睛,可能患白內障。

3.紫外線污染:人造衛星對地面的探測、消毒的工藝流程等都可應用紫外線技術。人體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眼角膜和皮膚易受傷害。

此外,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激光的應用日益廣泛,它的大部分光譜屬可見光范圍,少部分屬紫外光和紅外光。由于激光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所以更容易對人眼產生較嚴重的傷害,尤其要嚴加防備。

色彩燈光

(六)電磁波污染

我國某大城市的一所中學,學生和老師們時常頭痛、頭昏,晚上常睡不著覺,好做噩夢,疲乏無力,記憶力衰退。課堂上講課的老師,會突然暈倒在講臺上。但奇怪的是,生病的師生離開學校休息一段時間,病情就會好轉。經調查,原來是附近廣播電臺的發射塔在作怪,強大的電磁波傷害了人體。

電視塔

據測定,人體與電磁波的共振吸收頻率約70兆赫,這個頻率處在電磁波發射頻率的范圍內,因此超短波輻射對人體影響的可能性最大。處于高頻發射點附近的人,會吸收射頻能,轉換為熱能,發生生物學熱效應,或由于過熱而傷害肌膚;或在非過熱強度的電磁波長期作用下出現頭昏、疲乏、健忘等神經衰弱癥狀。有的還會發生心悸、心律減慢、心前區疼痛、血壓偏低、脫發、月經失調等癥狀。還有的人會患白內障,影響生殖功能和遺傳,甚至引發癌癥。總之,電磁波的危害是絕不能低估的。

(七)太空垃圾

到太空旅游,已經不是十分遙遠的事情了。據說,美國華盛頓的西雅圖太空探險公司,可以預訂5年以后乘航天飛機去太空進行“太空半日游”的座位。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啊!不過,欣喜之余,也得聽聽太空的呼喚:太空垃圾太多,亟待清道夫!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的手臂伸向太空,各種航天器頻頻進入太空。到90年代,人類向太空發射的航天器已經超過4000枚。這些航天器到了太空,有的自身爆炸解體,在太空留下爆炸產生的碎片;有些衛星完成使命后,被拋棄在太空。所有的火箭殘骸和其他遺棄物,都構成太空垃圾,給航天事業帶來種種威脅。

美國發射的一些小繩系衛星,常因太空垃圾碎片將衛星與航天器的連接繩切斷而丟失。據統計,在環繞地球的太空垃圾帶中,比網球大的物體有9500多個,稍小的碎片有10萬個以上,直徑不到1厘米的微小物體有350萬個。

美國空軍設在科羅拉多的一個監視網能夠監視那些比網球大的太空碎片,地面雷達站能夠標出它們的位置,并能操縱衛星避開。比網球小的那些碎片,地面就無法監視了。而小碎片由于在軌道上獲得了極高的速度,達10千米/秒左右,即使是小小小的油漆碎片撞在座艙玻璃上,也會在玻璃上留下凹痕,甚至造成險情或事故。

為對付太空垃圾,1993年在德國達姆斯塔特的太空地面控制中心,專門召開了一次太空垃圾會議,與會專家們認為一是派清道夫清掃垃圾,二是要設法少制造垃圾。

美國已研制了“太空芻動處理軌道碎片系統”的機器人,主要用于回收較大的太空碎片。這種機器人進入軌道后,能自動尋找垃圾目標,找到目標后,便應用系統中的激光束鋸將其切碎,然后用它那長長的機械臂把碎片放入貯存器。當貯存器裝滿碎片或者燃料耗盡時,地面指揮系統指令機器人返回地球,途經大氣層時,與空氣摩擦,機器人與垃圾同歸于盡。

美國休斯敦約翰遜太空中心的佩特羅工程師,又發明了專門消除太空中碎小垃圾的清除器,已獲得專利權。同時,美國和其他從事航天活動的國家,已經開始執行減少新垃圾產生的政策。例如,飛行控制人員在發射過程的末期將多余的燃料焚毀或排放掉,以防用過的火箭爆炸成無數碎片。航天飛機的設計人員要避免以前那種設計,即螺栓和其他零件易脫落進入軌道的設計。今后,商業衛星系統會變得更加龐大,更加復雜。因此,工程師們應將衛星定位在位置略有差別的軌道上,這樣,失事衛星的殘骸就不會干擾在這個網絡上運轉的其他衛星。

(八)建材污染

據有關部門調查,有3/4的工作人員抱怨辦公室空氣污濁,1/2的人感到總是沒勁兒,疲憊無力,不少人覺得精神壓抑、頭痛不適、委靡不振、老是提不起精神,因而工作效率很低。過去,人們把這種現象歸咎于社會因素,或埋怨同屋有人吸煙,或認為是勞累過度所致,經過深入研究才知道,原來是建筑材料散發的有害物質所致。因為現代化居室、辦公室的墻壁、墻紙、地板、地毯等用的建材、裝潢材料本身就含有很多有害物質,如混凝土中的微孔成型劑、密封劑、凝固加速劑或緩減劑,磚塊中有呋喃等致癌物和劇毒有機物,木質品中有防毒、防霉、防蛀的物質五氯苯酚,密封填料中有甲醛,塑料制品和化纖地毯中又有氯乙烯等有害物質,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向居室或辦公室釋放污染物。所以,我們即使不抽煙,同樣逃不脫這些有害物質的慢性毒害。

怎樣才能減少居室建材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呢?除改變建材的化學結構和制造工藝外,最重要的是要常打開門窗,使居室的空氣經常更新,使室內污染物濃度減低。此外,在可能的條件下,可適當到室外活動,減少對污染物的接觸。一般說來,不必為居室建材污染而驚慌失措,因為這些污染物的數量和濃度很小,只要注意空氣流通和戶外活動,上述所謂“建筑綜合征”還是可以防治的。

(九)土壤的污染

進入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時,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狀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降低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危害到人體健康,這種現象稱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通過水質(污染水灌溉和酸雨等)和大氣污染造成的,過量地施用農藥和化肥,也能使土壤遭受污染。由于土壤是不流動物質,本身的自凈能力差,被污染后較難恢復,因此,防止土壤污染是首要任務。辦法有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的排放,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學肥料等。治理污染土壤的措施有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屬,施加抑制劑,控制氧化還原條件,改變耕作制,容土、深翻等。

(十)土地沙漠化

世界著名的巴比倫文明的發祥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域,都是因為森林植被受到人為的破壞,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終導致河道淤塞、河水泛濫,甚至成為不毛之地的。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地,土地沙漠化,是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問題。

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發展,主要原因是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人類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打亂了水分的循環,氣候出現干旱,土地出現松散的流沙沉積。

土地沙漠化是人類文明的大敵。當年,沙漠埋葬了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截斷了著名的絲綢之路,掩埋了埃及96%以上的國土。現在,全世界有1/3的土地面臨著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受沙漠化影響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6%以上。因此,治理沙漠被列為世界十大難題之一。

我國在防治沙漠化方面很有成績。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使我國約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善。這個治沙經驗,已引起世界矚目。但是,沙漠化仍然是一個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吉林、黑龍江、遼寧等12個省區的幾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脅,如不加速治理,幾年之內,沙化的土地將達二三十萬平方千米。

土地沙漠化,是農業生態系統的一大威脅,給農牧業帶來嚴重的損失。據我國內蒙古烏蒙后山地區7個縣、旗的統計,因沙漠化危害而改種、毀種的面積達50萬~70萬畝,使糧食平均畝產嚴重下降。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世界性問題,它向人們敲響警鐘:必須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沙漠化,就要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防止濫墾、濫牧和濫采的現象發生。

我國的黃土高原,歷史上曾經是茫茫林海、莽莽草原,曾給中華民族以非常適宜的生活環境。但是一度人口集中過多,加上掠奪式的開發,破壞了植被,引起了生態系統的退化和水土的嚴重流失。到如今已變成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著名的巴比倫文明的發祥地。它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受到兩河的滋潤,這里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從四五千年前的古巴比倫王國開始,就形成了歷史上燦爛的巴比倫文明。但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兩河上游的森林被毀壞。由此造成氣候失調,水土嚴重流失,土地沙化,這塊孕育了光輝文明的肥田沃土成了不毛之地。

瑪雅文明是古老的中美洲文明。它在低地熱帶森林中(現在的危地馬拉)發展起來。前2510年,瑪雅文化、建筑、人口達到鼎盛時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千米200~5100人。由于森林破壞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加上其他因素,從800年起瑪雅文化開始崩潰,在不到100的年時間里,幾乎到了人煙絕跡的地步。

人類殘暴地掠奪土地,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亞洲開發銀行的一位專家曾經有過這樣的結論,“當你從1數到10的時候,地球上就有10英畝原始森林被砍伐而消失。”近年來,約有30萬平方千米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了。這不僅破壞了全球性的生態平衡,而且降低了土地對氣候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土地一天天走向貧瘠。按目前耕地貧瘠化的速度發展,只需要過20年,世界上就會有1/3的耕地不能再耕種。殘酷的現實擺在人類的面前,人類時刻受著全球荒漠化的威脅。

四、什么是白色污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丰县| 元朗区| 建水县| 台江县| 深州市| 霍州市| 余干县| 柘荣县| 牙克石市| 汶上县| 精河县| 塔河县| 宜城市| 兴山县| 连江县| 土默特右旗| 江陵县| 界首市| 龙泉市| 东阳市| 苏尼特左旗| 喀喇沁旗| 东台市| 津南区| 抚宁县| 湖北省| 鸡西市| 曲麻莱县| 黄冈市| 霍邱县| 岳阳县| 阜新| 桃园市| 上栗县| 永州市| 广宁县| 岗巴县| 绥棱县| 泰顺县| 衡南县|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