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政權的轉移每牽連到政制的改革。三晉和田氏,在地盤的擴張中,各把國內林立的小封君陸續兼并了,最后連公室也消滅了。在建國之前,即在競爭生存的時期,它們為免實力的分散,不能把新得的土地多所割封。齊晉舊有的小封君于是逐漸被非世職而無采邑的地方官吏所替代。當四氏建國時君主集權的局面同時成立,它們沒有回到舊路的需要,而且權力這東西原是易握難放的,雖然此后這四國和同時的其他各國,偶然也把土地封給功臣或子弟,但受封的人數既絕少,每個封區若不是寥寥的數城或十數邑便是荒野的邊地,絕不足和中央抗衡的,戰國時代的國家,先后都向君主集權的路走,而最先走上這條路的是三晉和田齊。

這新建的四國當中,魏的新氣象為最顯著;它們的創業君主當中也以魏文侯為最英明。他開戰國招賢養士的風氣,在他的朝廷匯聚了國內外的人才。其中最可注意的除孔子的門人子夏外,有李克或作李悝和吳起。

(1)李克,魏人,是子夏的弟子,做了文侯的卿相。他是我國第一個大法律家,手定魏國的新法典。后世所傳他的《法經》六篇大約就是這法典的底稿。《法經》是我國第一部詳細的律文,可惜已經亡佚了,我們只知道其中一篇叫做《網經》,是關于盜賊的劾捕的;另一篇叫做《雜律》,有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條目。李克又替文侯改定稅法。從他自己所述這新稅法的提議中,很可以看出當時農民生活的情形,現在把原文抄在下面:

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民無傷而農益勸。今一夫挾五口,治百田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每石值三千錢,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令糴至于甚貴者也。是故善平糴者必謹觀歲,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收獲為平時的四倍,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倍,余百石。小饑則收百石,中饑七十石,大饑三十石。故大熟則上糴三而舍一將農民所余四百石取去三百石,中熟則糴二,下熟則糴一,使民適足價平則止;小饑則發小熟之所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所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所斂而糴之放給農民;故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補不足也。

這新稅法的實行,是戰國的初年魏國富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知道它到底實行了多久。

(2)吳起,衛人,或說魏人。曾從曾子和子夏受學。他是戰國著名的兵法家,有兵書傳后已佚,今本乃偽托。他曾給文侯將兵大敗秦國,后來任西河守,抵御秦、韓、魏甚得力。他將兵和最下級士卒吃著一樣,睡不鋪席,行不用車馬,親自負糧,和士卒分勞苦,因此大得軍心。

吳起在魏國以軍事顯。但他的政治本領卻留在楚國發揮。文侯死后,嗣君武侯,因受離間,對他生了疑心,他怕得罪,走去楚國。不久楚悼王任他做令尹。這時距吳人入郢有一百二十多年,楚滅了陳、蔡、祀、莒之后,疆宇大展,其國都久已遷回郢邑。吳起把三晉“明法審令”的一套介紹了過來,又教悼王把坐食無用的冗官悉數裁汰,把公族疏遠的廢掉,省下錢來養兵練兵,又把一部分貴族強迫遷徙,以實國中空虛之地;又替悼王立了一條新法,令每個封君的土地傳過三世之后得交還國家,這就是說,用緩進的手段把封建制度推翻。因為這些改革,吳起成了楚國的貴族的怨府。悼王一死前三八一年,他們便暴動起來,圍攻吳起,吳起只得匿伏在王尸旁邊。在刀箭紛集之下吳起和王尸一齊糜爛。太子正位后,借著毀壞王尸的“大不敬”的題目,大加株連,坐罪滅族的有七十多家。楚國的貴族幾乎被一網打盡。楚國的新局面也就成立。

吳起死后二十年而秦國開始變法。

吳起像

吳起(約前440—前381),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著有《吳子》,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州市| 荃湾区| 博湖县| 临猗县| 仁怀市| 沿河| 睢宁县| 衢州市| 建平县| 福鼎市| 连城县| 大安市| 霍州市| 临西县| 嘉定区| 西青区| 塔河县| 镇赉县| 邯郸市| 玉龙| 尼玛县| 岑溪市| 武汉市| 江川县| 江永县| 依安县| 金塔县| 安岳县| 睢宁县| 崇阳县| 红桥区| 商水县| 五台县| 南城县| 榆中县| 南丹县| 台安县| 大埔县| 丽水市| 岳池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