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青少年的大師國史課
- 張蔭麟 呂思勉
- 2044字
- 2022-03-11 16:13:47
第八節
卿大夫
封君當中,不用說以大夫占多數。他們是地主而兼統治者階級的主體。雖然各國在任何時期的氏室總數,無可稽考;但我們知道,在魯國單是出自桓公的氏室已有三桓,在鄭國單是出自穆公的氏室已有七穆,宋國在前六○九年左右至少有十二氏,晉國的一小部分在前五三七年左右已有十一個氏室。
氏室的領地,或以邑計,或以縣計。言邑自然包括其附近的田土??h本來是田土的一種單位,但言縣也自然包括其中的都邑。
一個氏室的封邑有多少?這不能一概而論。前五四六年,衛君拿六十邑賞給一位大夫,他辭卻,說道:“唯卿備百邑,臣六十邑矣。”這恐怕只能代表小國的情形。我們知道,在齊國,管仲曾“奪伯氏駢邑三百”;又現存一個春秋以前的齊國銅器《子仲姜寶镈》,上面的刻辭記著齊侯以二百九十九邑為賞。
縣的名稱一直沿到現在。在春秋時似乎還只秦、晉、齊、楚等國有之。最初秦、楚兩強以新滅的小國或新占領的地方為縣,直屬于國君,由他派官去治理。這種官吏在楚國叫做縣公或縣尹。他們在縣里只替國君征收賦稅,判斷訟獄。他們即使有封邑,也在所治縣之外。這種制度是后世郡縣制度的萌芽。秦在前六八七年滅邽冀戎,以其地為縣,次年以杜鄭為縣。楚國在前五九七年左右,至少已設有九縣,每一縣即舊時為一小國。晉、齊的縣制較后起,它們的縣不盡是取自它國的土地,也不盡屬于公室。晉國在前五三七年左右有四十九個縣,其中九個縣中有十一個氏室;直屬公室的縣各設縣大夫去管,如楚國的縣尹。前五一四年,晉滅祁氏和羊舌氏,把他們的田邑沒歸公室;分祁氏的田為七縣,羊舌氏的田為三縣,各置縣大夫。在晉國,縣肥于郡。前四九三年,晉國伐鄭,軍中曾出過這樣的賞格:“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田后田字原作萬,蓋誤,庶人工商遂得仕進,人臣隸圉免免奴籍。”齊國在春秋時有縣的唯一證據乃在靈公時代的一件遺器《齊侯镈鐘》上的銘文,內記靈公以三百縣的土地為賞。顯然齊國的縣比晉、楚等國的縣小得多。

管仲像
管仲,名夷吾,字仲,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縣郡的區分在春秋時代還不普遍。在沒有縣郡的國里,公室和較大的氏室都給所屬的邑設宰。邑宰的性質和縣尹縣大夫相同,不過邑宰所管轄的范圍較小罷了。
上文有點離開敘述的干路了,讓我們回到列國的氏室,它們的土地最初都是受自國君。國君名義上依舊是這些土地的主人。雖然氏室屬下的人民只對氏室負租稅和力役的義務,氏室對于國君年中卻有定額的“貢”賦,所以有“公食貢”的話。國君或執政者可以增加貢額。舉一例如下:魯國著名的圣哲臧武仲有一次奉使去晉國前五五一年,半路下雨,到一位大夫家里暫避。那位大夫正要喝酒,看見他來,說道:“圣人有什么用?我喝喝酒就夠了!下雨天還要出行,做什么圣人!”這話給一位執政者聽到了,以為那位大夫自己不能出使,卻傲慢使人,是國家的大蠧,下令把他的貢賦加倍,以作懲罰。
大夫可以自由處分自己的土地。至少有些闊大夫把食邑的一部分撥給一個庶子,另立一個世家,叫做“側室”或“貳宗”。別的被大夫寵幸的人也可受他賞邑或求他賞邑。例如五○○年,宋公子地拿自己食邑的十一分之五賞給一個嬖人。又前四八六年,鄭大夫某的嬖人某向他求邑,他沒得給,許他往別的國里取,因此鄭軍圍宋雍丘,結果全軍覆沒。大夫也可以受異國君主的賜邑。例如前六五六年,齊桓公會諸侯伐楚,師還,一位鄭大夫獻計改道,為桓公所喜,賜以鄭的虎牢;又例如前六五七年,魯大夫某出使晉國,晉人要拉攏他,給他田邑,他不受;又例如前六五四年晉會諸侯滅偪陽國,以與向戌,向戌也辭卻。大夫又有挾其食邑,投奔外國的,例如前五四七年齊大夫某以廩丘奔晉,前五四一年,莒大夫某以大厖及常儀奔魯,前五一一年邾大夫某以濫奔魯。
大夫私屬的官吏,除邑宰外以現在所知,有總管家務的家宰,這相當于王室和公室的太宰;有祝、有史、有管商業的賈正,有掌兵的司馬。這些官吏都受大夫祿養。家宰在職時有食邑,去職則把邑還給大夫,或交給繼任的人。氏室的官吏有其特殊的道德意識:“家臣不敢知國”,“家臣而張公室罪莫大焉”。
氏室和公室的比較兵力沒有一個時代可以詳考?,F在所知者:春秋初年鄭莊公消滅國內最強的氏室,用車不過二百乘。當春秋中葉,在魯、衛等國,“百乘之家”已算是不小的了。但大國的巨室,其兵力有時足以與另一大國開戰。例如前五九二年,晉郤克奉使齊國,受了婦人在帷后窺視竊笑的侮辱,歸來請晉侯伐齊,不許,便請以私屬出征。而郤克的族侄卻至則“富半公室,家半三軍”。魯國的季氏從四分公室而取其二以后,私屬的甲士已在七千以上。
具有土地、人民和軍隊的氏室和公室名分上雖有尊卑之殊,事實上每成為對峙的勢力。強橫的氏室儼然是一個自主的國。原則上國君的特權在(1)代表全國主祭,(2)受國內各氏室的貢賦,(3)出征時指揮全國的軍隊,(4)予奪封爵和任免朝廷的官吏。但至遲入東周后,在多數的國家如齊、魯、晉、宋、衛、鄭……等,末兩種權柄漸漸落在強大的氏室,甚至國君的廢立也由大夫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