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青春期孩子的18場關鍵對話
- (韓)尹多玉
- 1014字
- 2022-03-10 18:03:34
引言
可愛乖巧的孩子去哪兒了
曾經,我一直認為有了孩子就會知道該怎么做父母,所以在生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更沒有為此煩惱過,只是在懷孕時想象過生孩子會有多痛、多可怕而已。有了孩子后,雖然感到幸福的時候很多,但是經受的折磨和痛苦也不少。很多父母的經歷應該和我相似吧。
一直以來,父母們糊里糊涂地扮演著養育者的角色,到了孩子青春期時,突然會對自己的做法產生懷疑,因為孩子變得如此陌生,不再是曾經那個被抱在懷里的小可愛了。和孩子能聊的話題越來越少,內心的“翻譯機”也像是出了故障一樣,即使面對面也無法溝通,完全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父母雖然是成年人,也常常忍不住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賭氣,也常常會感到受傷、委屈、驚慌失措。
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一問題的背后存在太多變數。要是太過堅持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更難解決。我在這里想分享幾條建議,希望父母們能夠銘記在心。
無論是什么理由,都不可以嘲笑孩子
父母嘲笑孩子,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把自己的煩惱當回事兒,“因為這件事,我都煩惱和痛苦得快要無法承受了,爸爸媽媽居然不了解我的心情”。孩子非常討厭被嘲笑,也會因為被人嘲笑受到很大的傷害。
不要踐踏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即使很難接受孩子的某個想法或行為,也絕對不能用壓制或無視的態度去回應,這么做只會讓孩子更聽不進去父母的話,哪怕這些話都是對的。如果對孩子的行為不滿,也沒必要總是硬碰硬,不妨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先讓事情過去,找合適的機會再與孩子溝通;或者先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思考,再進行溝通。
要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永遠都相信你,永遠都站在你這邊”
這并不是用嘴巴說說就可以的,如果父母不是發自肺腑地跟孩子說這句話,那對孩子一點兒幫助也沒有。另外,對孩子說“就是因為你做錯了××,所以才會××”這類話,只會讓孩子覺得“連爸爸媽媽都不站在我這邊,他們大概是不愛我了”。無論是在什么狀況下,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傾聽孩子的心聲,嘗試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即使他們的行為不一定都是對的。
請把青春期視為能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堅固的機會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為成為“好爸爸媽媽”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就足以對他們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當孩子疲倦時,父母如果可以扮演給孩子鼓勁兒、讓孩子振作精神的角色,孩子將來也會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獨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