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卸下黃巾軍誓死抵抗的銳氣,朱儁下令撤除一部分包圍,圍三缺一,繼續猛攻內城。逼迫城中黃巾軍逃出來。
漢軍雖然沒有將整個內城包圍,但進攻卻是越加猛烈,韓忠見到包圍解除了以為是漢軍兵力不夠了,韓忠為了尋找生路趁著漢軍進攻其他面時,集結本部兵馬一個勁往外沖,其他黃巾軍見此都軍心渙散,無心再戰一個勁的往內城南面逃跑。
朱儁在外城城墻上,磨刀霍霍的看著慌不擇路的黃巾軍們,不帶猶豫,讓埋伏在街道中的漢軍士卒一齊殺出。
轉瞬間宛城中血色沖天,漢軍士卒間精密配合,只進不退打的黃巾軍節節敗退,但是黃巾軍大部還是拼死沖出了宛城,逃出來的韓忠與眾黃巾都以為自己安全了的時候,又中了孫堅的埋伏,韓忠被孫堅俘虜,剩余黃巾士卒沒有主將指揮調度毫無章法,東逃西散。孫堅率軍追亡逐北數十里,斬首萬余級。
———————————————
七月中旬,盧植接到了漢帝劉宏下旨的指責,多是斥責盧植在行動上的遲緩,并下令盧植要盡快攻破張角,盡快解決河北的黃巾軍。
接到旨意的第二天,盧植就指揮漢軍對廣宗城突然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四面齊攻,直接打了廣宗城黃巾軍一個措手不及,數次都差點被漢軍攻上城墻。
劉績跟在盧植身旁,看著盧植調兵遣將,靈活運用各種攻城器械讓漢軍士卒能更有效的進攻城墻上的黃巾軍,廣宗城上的黃巾軍則是持弓奮力還擊,雙方戰斗的異常激烈。
廣宗城下攀登云梯的士卒此時非常難受。軍中的司馬與軍候,親自或者間接的命令著士卒們努力沖殺上去。
現在云梯上的漢軍士卒在梯上慌張地躲避箭羽或者落石,真正能躲避成功的非常稀少。
部分士卒在小隊長的率領下,成功先登上了城墻,然而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士卒們雖然僥幸的登上了城墻,但是完全形成不了有效的攻勢,不到片刻的時間沖殺上城墻的漢軍士卒,立刻就被黃巾軍圍殺。
井闌上的弓弩手仗著高度優勢比爬云梯的士卒好上許多,然而頃刻間,廣宗城內出現甚多綁一些草支、布匹加灌油脂之類的東西,點著火后,用弓出去的箭羽,朝靠近的井闌射去,眨眼間井闌燃起大火不再前進,井闌的弓弩手們紛紛抱頭鼠竄,倉皇逃離,有甚者見退路被燒斷了,心一橫直接跳下井闌,橫死當場,血肉模糊。
城墻上的黃巾軍可以依托城墻盡力保護自己,城墻下的漢軍士卒則沒有保護可以,居高臨下防御或者進攻往往都是事半功倍,仰攻城池基本上都會付出數倍的代價。
孫子兵法就曾言:“用兵的原則,有十倍于敵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于敵的兵力就進攻敵人,有一倍于敵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有與敵相等的兵力要設法擊敗敵人,兵力比敵人少就要退卻,實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決戰。”
待攻城戰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時,黃巾軍用上了防御大殺器。
煮沸騰了的【金汁,銅液】,也就是人的糞尿等攪拌在一起并煮沸騰糊狀物,相當于古代生化武器。
被燒熱的大鼎沸水倒在人身上就能造成非常嚴重的燙傷,沒有處理及時甚至會危及性命。
如果在冬天被燙傷還好,然而若是夏天被燙傷的話,加上炎熱的氣候與作戰時身體上的臟東西,會使傷口加快化膿,古代有沒有消炎藥,很快人就會死。
然而【金汁,銅液】比煮沸騰的水還要恐怖,你被熱水燙傷還有概率活,但被【金汁,銅液】燙傷的話立刻就會造成嚴重感染,無藥可救,幾乎就是當場宣判死刑,而且那個味道極其反胃,惡心。
不客氣地說,一陣風吹過,味道往漢軍戰陣這邊飄過,那味道使得殺人都不眨眼的劉績與眾校尉們當場就吐了滿地,連續幾天都感覺那股味道在鼻腔中揮之不去,不管用什么辦法都沒法好生吃飯。
初時都有校尉建議盧植拔陣移營,味道實在太大了,盧植似乎是內心自制力很強,聞到時也就微微皺眉,捂了捂鼻子,后面每天依然照常吃飯,面不改色。
廣宗城攻防戰之后,雙方都暫停了動作,各自遣人打掃戰場,收斂尸體,許多鮮活的生命消逝于此,死不瞑目者已經鋪滿廣宗城墻四處。
沒有戰事的幾日中劉績經常奉命巡查營寨和填埋尸體,至于立碑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現在營寨中的傷兵營帳,許多被燙傷或者被砍傷的士卒無力的躺在營帳中,凄慘的傷勢,絕望無光的眼神與痛苦的嚎叫,不甘的死去,互相伴隨著形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戰爭就是無窮的欲望,貪婪,私欲,乃世界上最厲害的絞肉機,普通士卒想要走得更遠,不再像狗一樣活著,就得不停的殺人建立功勛,殺的越多走得越遠。
營寨中行軍醫官在軍隊中非常稀少,一千名士卒才能擁有一名軍醫官,就算軍醫官不帶停歇的治療,都無法有效的救治士卒。
很多士卒雖然受的是輕傷只需要一些草藥包扎就能恢復,但是卻因為沒有足夠的軍醫官從而導致治理不及時,憤恨的死去。
古代傷兵死亡概率實在是太過高了,直到明朝才能達到一百五十士卒擁有一名行軍醫官。
看著每天在痛苦中死去士卒和如此低效的救治劉績向盧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此時少有戰事,他請求帶著本部騎卒向行軍醫官學習簡單的清理傷口與包扎方法,先幫助受傷不重的士卒處理一番,盡最大可能挽救傷兵。
久經沙場的盧植也是知道上過戰場的士卒與新卒之間的差距,立即同意了劉績的要求,于是劉績迅速帶著屯騎們跟隨軍醫官認真的學習,隨后就投入實踐。
在此期間劉績想到了后世的消毒殺菌之法,便令士卒們每次包扎的時候都要將各種布料放入鼎中用熱水煮一段時間,再進行包扎。見輕傷士卒的不再有之前的痛苦之色應該是方法有效。
在此期間盧植也遣人到各郡縣采購藥物,征調善于治理刀劍創傷與各類醫者進入軍隊,努力為傷兵治傷,盧植雖然不常來傷兵營,但一直都默默的盡一個主將所能做到的職責與責任。
經過劉績與眾人的努力,軍中傷兵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許多,期間有不少輕傷士卒重新歸隊。
在這個過程中,劉績救死扶傷的名聲在軍中廣為流傳,名號也逐漸的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