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消費新形態
- (日)大前研一編著
- 903字
- 2022-04-06 09:56:56
未開發的巨大金礦存在于高齡者身上
觀察日本人人均民間最終消費支出,我們會發現,從九十年代后半開始,幾乎是停滯狀態,但人口卻已經開始減少,高齡化持續進行。這就是當前日本社會的現狀(圖1)。
日本有一千七百兆日元的個人金融資產,其中大半為六十歲以上的人所持有。安倍晉三首相不斷催促財經界提高勞工薪資,但再怎么搞錯重點,也該有個界限。如果想刺激消費、提振景氣,就應該出臺能讓富裕高齡者安心花錢的政策。
日本的高齡者就算有錢也不花,原因出自他們過去所受的教育。
日本是資源缺乏的國家,必須先從各國進口原材料,進行加工以提高附加價值后再出口,出口所得的利潤再用于購買下一次的原材料。日本只能靠這種加工貿易來生存。二戰后的日本政府抱持這樣的想法,建議民眾要有“不勞動者不得食”“不浪費、勤儲蓄”這種拼命工作、努力儲蓄的概念,這樣政府就能將這些錢以低利息借貸給企業,達成有重點合理分配的戰略。
在這種時代長大的人,骨子里認定錢只能存到銀行或郵局里,無法想象如何為自己花錢。
圖1 低欲望社會的實際狀況

資料:內閣府《國民經濟計算》 ?BBT大學綜合研究所
離題一下,農協系統的農林中央金庫被稱為世上最強基金,因為它什么都不用做,從事農業的人就會不斷把錢存進去。
有個詞叫“貧農”。住在都市里的人如果身份是農民,都會被大家誤以為很窮,事實上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他們是很有錢的。
現在從事農業的人,來自農業的收入占總收入的不到百分之十五,但只要被政府認定是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就有許多好處。首先,若從父母那里繼承到遺產,只要在二十年內從事農業工作,就免繳遺產稅。
什么樣的工作會被認定為屬于農業呢?例如在自家院子里種幾棵栗子樹,再將收成的栗子賣出去,只要一年收入達十萬日元以上,就算是杰出的農業從業人員了。
此外,還有許多費用是由政府的經費支出的,例如,只要是一輛能夠裝載貨物的車子,不論是買車費用或油錢都可以由經費支出;跟家人一起去夏威夷旅行也是,只要抽個半天去菠蘿園巡察,費用就能算到經費里。
如此這般,只要擁有農業從業人員的資格,就等于產生“有閑錢”的機制。只不過畢竟是日本人,就算有錢還是不會花,而是乖乖存起來。因此,農林中央金庫持有非常龐大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