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
- (晉)張華 (漢)劉歆等撰
- 510字
- 2022-03-17 19:01:49
校點說明
《博物志》十卷,晉張華撰,宋周日用、盧氏注。張華(232—300),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人。晉武帝司馬炎時拜中書令、度支尚書,官至司空。終為趙王倫所害。華為人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圖緯方技之書,莫不詳覽”。他年輕時寫過一篇《鷦鷯賦》,受到阮籍贊賞;《世說新語·言語》又稱他“論《史》、《漢》,靡靡可聽”,可見他在文學和史學上都有較高造詣。
據王嘉《拾遺記》載,張華曾將完稿的《博物志》四百卷呈獻給晉武帝司馬炎看,司馬炎認為書中“多浮妄”之語,令其刪削,遂成十卷。又據史載,北魏常景也對該書作過撙節,可知原書規模很大,今本乃是它的刪節本。
《博物志》的內容,一如其名,十分廣博而繁雜。除了山川地理、飛禽走獸、草木蟲魚,還有不少神話和傳說,方術氣味較濃。本書所創之雜記博物文體,對后代產生了較大影響,出現了不少類似的仿作。有些傳說故事,如獼猴盜婦人及乘浮槎至天河見織女事,成為后代多種傳奇或小說的原始題材。
由于流傳久遠和不斷經人改動,今本《博志》脫誤甚多,嚴重者簡直不堪卒讀。現存各種版本頗有差異,這次我們選擇了訛誤相對較少的《稗海》本作底本進行標點,再參考其他版本及有關類書、正史等,據以校正底本脫誤,不出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