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京口飲食新風尚
- 東晉大開發
- 太康酒徒
- 2410字
- 2022-03-13 15:45:33
張洋在忙乎的時候,他的連鎖小吃店功德林也在京口引領了飲食的新風尚。
對了,這家伙當初在自己的生意稍稍上軌道之后,非常惡俗的搶了功德林的商標。不僅僅如此,還沒少瞎扯,如果不是慧遠老和尚長個心眼兒,指不定吹出啥離譜故事呢。
豬腳還振振有詞,有兜率寺的虎皮不扯,誰傻啊?效果咋樣不說,近乎胡鬧的行為也確實打消了初期窺探者們的貪欲,只能說凡事有利有弊吧。
哼,那就是寺院的產業,至少要讓大多數人那么認為嘛,他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知。
拋開能降低自身存在感不說,如果他將來混的好,這個產業寺院多半是不會要的,即使人家要了,損失應該也能接受。如果他混的不好,那就更要找個可以乘涼的大樹啦。
而且這么折騰下來,廣告效果不錯,在正式營業時,所有的攤位都更加火爆,村民們與其說是擺攤,還不如說是在送貨。
首先就是茶油,其實我們的豬腳純屬腦補過度,就是啥都不干,隨便找個容器拎到市場上,都肯定會被哄搶一空,沒別的原因,一堆人都是市場定價的外行,賣得太便宜了。
哪怕是后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人吃油都面臨著巨大困難。而在當下,能吃飽飯就算是好日子了,有油吃絕對是地主階級的生活品質。
換句話說,茶油就是高端奢侈品。
他們定的價格卻是幾個人胡亂照著成本加幾倍定的,別人就是購買后做個中間商都能賺不少差價,咋能不去積極排隊,能不好賣才有鬼呢。
茶油的銷售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跟產量和運力有關系。
可這也就意味著在京口開始銷售時,張洋再怎么注意,還是不小心登上了古代版的熱搜。
呃,兩個和尚也是管點事兒的,只是他們一個腦子里全是佛經,一個腦子里恐怕肌肉要比腦細胞還多,總之沒有一個人去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出點差錯也就再所難免咯。
要說負責在一線賣東西的鄉鄰在時間稍長之后肯定能知道哪里出問題了,可問題是不要小看我們農民伯伯的樸實程度耶。主流想法就是人家認為差不多就行了,不能貪心。
至于某個小沙彌,普遍認為這小子是菩薩心腸,人家本來就是做在做善事。否則咋很喜歡對俺們這些窮苦人讓利,還把價格定那么低?根本沒人跟他聊這事兒。
所以,最后的防火墻也被擊穿。
其次當然是新奇的菜式啦。
如果論頂尖廚藝,不一定就是古人輸。別的不說,很多繁瑣的烹飪步驟根本就不是快節奏社會所能想象的。
而一輩子浸淫廚道,甚至往往還是家學淵源的烹飪者們,不考慮少數天才的話,怎么也比一個速成廚師水平要高。只是頂尖廚藝對于普通人和中產階級都沒啥意義呀。
他們能品嘗的,更多還是二把刀們的水平,而此時就體現出了新奇菜式的優勢。
除了一開始準備的各種小吃,還有頗為實惠的刀削面、油潑面、扯面等等面食,配上張洋半意淫,半從電視廣告中得來的各種澆頭,就是他那個傳承自后世的胃都能吃得美美的,也難怪功德林在京口站穩腳跟之后幾乎成了當地的食堂。
更難得的是以面筋作為主要輔料的各種涼菜,為兜里錢不多,又想祭祀一下五臟廟的家伙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就是被人們以訛傳訛弄出來的諢名兒整的有點頭疼。
佛陀肉,羅漢葷?
呃,但愿慧遠老和尚不知道吧。
要說最實惠的還是張洋弄出來的饅頭。是的,在生意稍稍上了正軌之后他終于能弄到穩定的酒曲供應了。只是也不知道哪個環節不對,做出來的玩意兒總是帶著一股子濃郁的酒香。
結果導致了人們對于饅頭的認知定位完全跑偏,但張洋也不在乎。
能吃誰還矯情?
當然啦,想提高利潤率,還是少不了各種油炸物品和炒雞,每當油煙飄散出去的時候,總能引來陣陣吸鼻子的聲音。也難怪,作為缺少油脂的年代,任何一種脂肪來源都是非常寶貴的。
更何況那清亮的油色,不同于葷油的淡雅清香,馬上就征服了過往路人們的心。普通人要想做飯好吃,最簡單的辦法其實就是加重油鹽而已。
鹽沒轍,油水多點,也能提升不少吸引力吶。
要說有啥缺點的話,就是店里的桌椅板凳太少,以至于好好的小吃店幾乎成了外賣專供點,每到吃飯的時候都能形成交通擁堵,賣吃食的鄉鄰幾次賄賂巡城捕快都被警告。
最終不得不全部改為每天發放固定數目的餐號,為此還催生出了最早的黃牛和外賣員們。
京口城不少人因此得到了比較穩定的飯碗。
不過張洋的管理章程被某些家伙尋摸到手后,又讓他們誤會成了軍事才能。呵呵,也不知道后世學工商管理的主兒如果跑到當下做將軍會是啥結果。
分享一下,好吃食對人們的吸引力可不是瞎說,后世有去過開封的同仁就知道,書店街的大梁包子鋪明明是早點攤位,卻總是被貪吃的家伙們堵到下午三點多。
等等,另外提示一下,他家別處的分店可沒那個味兒哈,差遠了。盲目擴張,只能說人心不古。
算了,還是說功德林這個怪胎吧。
在稀缺屬性的加成下,漸漸地,就跟某個洋快餐剛進入我國的時候一樣,現在的京口人在功德林吃一頓飯也是某種時尚。就連守城門的兵丁,都把潛規則的賄賂內容給改成了食物。
但種種因素累積之下,就是想不引起夠分量的家伙注意都不可能啊,人家是瞧不起商賈,可人家也不傻啊,一個組織度還算良好的龐大團體出現在眼皮子底下都不瞅一眼的話,到底心多大?
什么年代的社會都不像普通人看到那樣平靜。
只不過歪打正著的是,張洋的做事方式反而讓不少人在查清其背景之前不敢動了。
很正常呀,在人們的印象中,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兒通常不是牛人就是傻叉,可能做這么大,人家的智商顯然沒什么問題。但以現在的局面,他距離自己的麻煩恐怕并沒有多遠的路程。
暗處的對手已經開始在稅收方面展開試探。
收稅,好像是非常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是張洋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個小食店也需要繳稅了?別以為他沒打聽過附近官府的稅制。再說眼前杵著的基層公務員好像也沒干正事兒。
人家應付差事一般通知完之后,就開始試探張洋的底細,連哄帶嚇唬的,這是要干嘛?但為了避免麻煩事兒,他還是得陪著演戲。啥都不知道呢,就跟人家沖突真的不明智。
退一步講,不是還有兜率寺的大旗嘛。
在糊弄走那混蛋后,豬腳對于發生的事情也沒啥頭緒,他只能先把自己的視線投入到另外一件同樣重要的事情上。
但不得不說,一直習慣做一件事了結一件事的晚期強迫癥患者快抓狂了。
“真的不想兩眼一抹黑的瞎猜啊,給個痛快不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