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本華的治療
- (美)歐文·D.亞隆
- 2361字
- 2022-03-09 11:38:59
推薦序二
歡慶生命的真諦
一
我把歐文·亞隆劃歸我的精神導師之列。他對我產生的影響著實深刻。
我所讀的第一本他的書,便是《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彼時的我并未走上心理治療師的道路,但那本書對于我理解心理學的助人之道,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本書篇章短小,每章不過短短一兩頁,言簡意賅。在我做著心理雜志的日子里,亞隆讓我形成了對心理治療師這一職業的審美。
后來,他的書悉數在國內出版。無論是心理小說還是專業著作,都對讀者有著莫大的啟迪。在這些作品背后,亞隆最讓我贊賞的,就是他的誠實——一種驚人的誠實。
在他的書中,對內心活動的袒露比比皆是——那些讓他驚醒的噩夢,以及很久以來都沒能擺脫的自卑、自我懷疑。這一切從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大師。
他帶著巨大勇氣和冒險精神,以自己的真實狀態(只要是有利于治療的)去接近他的來訪者。恰恰是這些自我暴露,讓他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找到了種種嶄新的治療之路——比如他的人際關系取向的團體治療、他對精神分析的反思及其與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整合,以及你手里的這本書:用心理小說的形式去展現他對人性、心理治療師、團體、人際關系的思考。
歐文·亞隆認為,即使是弗洛伊德,這位現代心理治療的鼻祖,都會深入患者的家庭。在心理治療的發展之路上,究竟是什么樣的思潮,讓人們一點點設置障礙,不再敢于在真實的人性層面工作了呢?
具有開創精神的亞隆,毫無畏懼、堅持不懈地創造著,并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展現了他對以下議題——孤獨、意義、死亡焦慮、自由的探索。
歐文·亞隆已90歲。2019年的1月,至愛的妻子先于他去世。對他來說,痛失自青年時就傾心相愛的妻子讓他洞見了死亡的無情,但他仍不會停下創造的腳步。他說在上天也把他召走之前,自己仍有好幾本書要寫。
人生暮年,能活得如此充實,不斷為世界奉獻,這就是亞隆親身示范的一切。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對“歡慶生命”的態度。“你能活在每時每刻以至于愿意永遠重復著每一刻的生活嗎?”“我愿意。”
二
在很多年前,我就讀過《叔本華的治療》一書。今天再讀,仍令我獲益匪淺。或許是因為我人到中年,或許是因為我也進入了心理治療領域,在理解咨訪關系、同行的治療策略以及團體中的故事時,有著更切身的體會,所以這次閱讀讓我收獲頗豐。
帶著對亞隆所講故事的好奇,我一層層地跌入諸多謎團。
亞隆是如何講故事的呢?
他將自己變身成為優秀的治療師朱利亞斯。朱利亞斯因罹患癌癥、行將離世而希望回顧自己的一生并從中尋找意義,他打算從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失敗病例入手。
亞隆的故事中還有一位被叔本華“附體”的大學哲學教師——在朱利亞斯這里接受了三年治療而一無所獲的性成癮患者菲利普。菲利普稱自己被叔本華救治,從而也想成為和朱利亞斯一樣的治療師。菲利普像叔本華一樣,才華橫溢,拒絕與他人產生深層的情感聯結。和叔本華不一樣的是,他相貌英俊,很容易吸引女性。在他成功地因叔本華而戒了強烈的性癮后,他認為叔本華的哲學也能治愈別人。
亞隆很會編故事。他甚至用了協奏曲一般的篇章編排方式,把叔本華的一生與這部小說的主線交織在一起。坦率地說,這一故事設計確實引發了我對叔本華強烈的好奇。
朱利亞斯邀請菲利普進入了治療團體。理性主義至上的菲利普,切斷了與自身感受的聯系,依靠叔本華的哲學在治療團體中大受歡迎,但他卻遇到了自己曾經的學生,被他玩弄過又立即拋棄的女人,也是這個團體最受歡迎的核心人物帕姆。帕姆對叔本華的哲學從迷戀變成了質疑,她日漸相信這一哲學所帶來的人生是枯燥且沒有意義的,并且她把這種警惕也用在了菲利普身上。
團體治療會對菲利普有效嗎?除此之外,我更好奇的是,看似非常迷人的叔本華哲學會被朱利亞斯(亞隆)的生命哲學打敗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靠你自己去尋找了。
三
“我們必須先認識人的境況,然后才會考慮如何著手處理。”也許,從亞隆因躲避家中母親咄咄逼人的尖聲而坐進小鎮圖書館起,那些書名首字母從A排列到Z的傳記便激發了他對人性的好奇,開啟了他的探索之旅。人要如何活著呢?如何才能“成為他自己”?應當深入理解人的境況,這種好奇心始終伴隨著亞隆。
當父親在家中心臟病猝發時,14歲的歐文·亞隆目睹了醫生的搶救過程,他發誓自己要成為和醫生一樣的人,進而考入醫學院,又因對人性、文學和哲學的熱愛,他最終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
歐文·亞隆無法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那些名人傳記讓他明白,偉大的創造者必須懂得“打破”,他還有一位教授文學和藝術的靈魂伴侶——周圍的一切讓亞隆看到了人類心靈創造的精神巔峰,這一直是他靈感的不竭源泉。思索著人應當如何承擔起責任、獲得自由,他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歐文·亞隆的團體治療,就是這樣一種創造。他讓全體成員盡最大可能直面真實。
要理解歐文·亞隆,他的思想線索是重要的切入點之一。叔本華、尼采的哲學對亞隆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尼采比叔本華更深刻地影響了亞隆,因此亞隆的第一本心理小說是以尼采為原型的,講述了一段人們在真實的關系中相遇的心理療愈故事。這或許正體現了他對人際關系的重視,他從不認為心理治療關系就是一種單純的買賣關系。
在《叔本華的治療》中,層層謎團牽引著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答案。他借助帕姆對像蜜一樣甜的內觀的警覺,大意道出了這樣的思考:恰恰是痛苦、掙扎、陰暗,讓偉大的莎士比亞、尼采創作出了最輝煌的作品。所以,優秀的治療師必須勇于進入自己的黑暗面,才能對患者的所有幻想與沖動感同身受。亞隆借朱利亞斯之口問道:“你們希望我是完美無瑕的嗎?”
在生命意義這一問題上,亞隆的答案藏在這樣的話里:“好些人不能掙脫自己的枷鎖,卻能做他的朋友的解放者。”
我們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或許,人確實無法僅憑一己之力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只有活在奉獻與創造中,在真實、開放的人際聯結中,在愛中,才有可能悟到生命的意義吧。
王琿 十分心理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