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昨天編完了去年的文字,取發表于日報的短論以外者,謂之《且介亭雜文》;今天再來編今年的,因為除做了幾篇《文學論壇》[1],沒有多寫短文,便都收錄在這里面,算是《二集》。

過年本來沒有什么深意義,隨便那天都好,明年的元旦,決不會和今年的除夕就不同,不過給人事借此時時算有一個段落,結束一點事情,倒也便利的。倘不是想到了已經年終,我的兩年以來的雜文,也許還不會集成這一本。

編完以后,也沒有什么大感想。要感的感過了,要寫的也寫過了,例如“以華制華”[2]之說罷,我在前年的《自由談》上發表時,曾大受傅公紅蓼之流的攻擊,今年才又有人提出來,卻是風平浪靜。一定要到得“不幸而吾言中”,這才大家默默無言,然而為時已晚,是彼此都大可悲哀的。我寧可如邵洵美[3]輩的《人言》之所說:“意氣多于議論,捏造多于實證。”

我有時決不想在言論界求得勝利,因為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會有不幸的。在今年,為了內心的冷靜和外力的迫壓,我幾乎不談國事了,偶爾觸著的幾篇,如《什么是諷刺》,如《從幫忙到扯淡》,也無一不被禁止。別的作者的遭遇,大約也是如此的罷,而天下太平,直到華北自治[4],才見有新聞記者懇求保護正當的輿論[5]。我的不正當的輿論,卻如國土一樣,仍在日即于淪亡,但是我不想求保護,因為這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單將這些文字,過而存之,聊作今年筆墨的記念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魯迅記于上海之且介亭。


[1] 《文學論壇》 《文學》月刊的一個專欄,自第二卷第一號(1934年1月)開始,至第六卷第六號(1936年6月)結束。

[2] “以華制華” 作者在1933年4月21日《申報·自由談》發表《“以夷制夷”》一文,抨擊帝國主義“以華制華”的策略,傅紅蓼等就在《大晚報·火炬》上發表文章,加以攻擊。參看《偽自由書·“以夷制夷”》及其附錄。

[3] 邵洵美(1906—1968) 浙江余姚人。曾留學英國、法國,1928年在上海創辦金屋書店,主編《金屋月刊》,提倡唯美主義文學。他和章克標是《人言》周刊的“編輯同人”。該刊第一卷第三期(1934年3月)曾譯載魯迅用日文寫的《關于中國的兩三件事》一文中談監獄一節,文末的“編者注”中攻擊魯迅的雜文“強辭奪理”,“意氣多于議論,捏造多于實證”。

[4] 華北自治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動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11月指使漢奸殷汝耕(原國民黨冀東行政督察專員)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國民黨政府屈從日本壓力,指派宋哲元與日本華北駐防軍推薦的王揖唐、王克敏等于12月18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滿足日本關于“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

[5] 保護正當的輿論 1935年底,國內新聞界紛紛致電國民黨政府,要求“保障輿論”。如平津報界12月10日的電文中說:“凡不以武力或暴力為背景之言論,政府必當予以保障。”12月12日,南京新聞學會的電文要求“保障正當輿論”和“新聞從業者之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奈曼旗| 桂东县| 沅陵县| 长海县| 萍乡市| 永登县| 鄂尔多斯市| 高尔夫| 获嘉县| 浦城县| 莒南县| 汉川市| 丹东市| 文山县| 雷波县| 南丹县| 陈巴尔虎旗| 牡丹江市| 马公市| 济源市| 太湖县| 全州县| 凤冈县| 邯郸市| 阜城县| 荣昌县| 德兴市| 大悟县| 兴山县| 平乐县| 南昌县| 北京市| 浪卡子县| 通化县| 图们市| 鄂托克旗| 夏津县| 崇文区| 资源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