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1475—1564)是偉大的!他生活在一個需要巨人,又能夠產生巨人的時代,他是那個時代孕育出的文化巨人,也是屬于所有時代的文化巨人,他那偉大的藝術品經過歷史波濤的沖擊,巍然聳立于人類藝術的巔峰!意大利美術史家喬爾喬·瓦薩里說:“它是一盞藝術的燈,它投射的光線足以照亮世界!”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寫道:“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風雨吹蕩它,云翳包圍它,但人們在那里呼吸時,比別處更自由更有力。純潔的大氣可以洗滌心靈的穢濁;而當云翳破散的時候,他威臨著人類了。”
只要說起米開朗基羅,在我眼前浮現出的就是一張蒼老、消瘦的面孔,和比他小8歲的豐神俊朗的拉斐爾相比,他就像一塊被歲月風雨侵蝕的枯石,早早地褪去了生命的光澤。
1508年,教皇指定米開朗基羅重新裝飾西斯廷教堂并繪制天頂壁畫,對別人來說,這樣的委托是一種榮耀,但對米開朗基羅來說,可能是一個陷阱,此前禮拜堂的墻壁已由波提切利等大畫家進行過裝飾,他能夠超越前輩大師嗎?何況他的主業是雕塑,而不是繪畫。嫉妒他的人在竊喜:米開朗基羅去繪制已經生疏了的壁畫,注定會失敗。米開朗基羅別無選擇,接受了挑戰,那時的心態正如他在詩句中寫道的那樣:“我一個人獨自坐在沒有經歷過的道路上。”
開始畫《創世紀》時,米開朗基羅33歲,他也許沒想到此后的4年自己就是一名困在教堂里的囚徒。他設計了一個18米高的腳手架,每天用一種特殊的姿勢做畫,只能躺在地上,仰著頭一筆一筆地畫,一天干下來,筋疲力盡,人就像癱了一樣。他睡眠時間很少,睡下時往往不脫衣服,以便靈感來時能夠馬上起身作畫。與此同時,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也開始了,1年后,因為畫材的原因,已經畫好的部分開始發霉,他只好推倒重來。事先約定的酬金常常被拖欠,甚至要不到。他的酬金和達·芬奇、拉斐爾無法相比,雖然23歲的米開朗基羅就已創作出《哀悼基督》,29歲時完成大衛雕像,人們歡呼一個壓倒人類歷史上一切天才的大師誕生了,但當時教皇給達·芬奇的錢卻是給米開朗基羅的10倍,受到教皇恩寵的拉斐爾的報酬也遠超米開朗基羅。

《創世紀——創造亞當》
更讓人驚恐的是他和教皇間的緊張關系,教皇想盡早看到畫作,但米開朗基羅不知趣地回答:“該看到時就會看到。”被激怒了的教皇認為他在故意拖延時間,威脅要把他從腳手架上推下去。這是一段怎樣的黑暗時光啊!換個人,可能有一千種理由放棄了,但米開朗基羅仍然像苦行僧一樣堅持著,漫漫長夜,孤燈相伴,他在艱難地接近目標。
4年后,畫作完成,37歲的他已經孱弱得像個老頭,因為長久地保持一種姿勢,身體僵硬,關節變形,久久不能恢復正常人的姿態。眼睛也損壞了,看書信時必須要把它們放在頭頂上方才能看清楚。那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他?丹納說得好:“但在備受奴役的緘默之下,他的偉大的心靈和悲痛的情緒還是在藝術上盡情傾訴。”米開朗基羅在畫作中傾注了充滿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創世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將13.41米寬、40.25米長的教堂天篷分成9個矩形空間,一大一小交錯排列,分別用《舊約》中的故事描繪《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挪亞獻祭》《大洪水》《挪亞醉酒》9個主題,以創世紀為主線,觸摸并揭示人類心靈的美妙、軟弱和不可摧毀的意志。正如貢布里希說的“在那里,以有力的手勢喚起了植物、天體、動物和人的創世主形象,真是叫人過目難忘”。壁畫中有343個人物,其中100多個人物比真人還要大兩倍,每個部分都精確和諧、多姿多彩,構成了一曲頌揚人性與人體的宏偉交響曲。米開朗基羅決意像造物主那樣,在教堂的穹頂上創造一個沸騰的世界!也許只有創造出這樣的世界才能撫慰現實生活中漫長寂寞的暗夜。

《哀悼基督》
天頂畫中最奪目的作品是《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將最激動人心的瞬間定格住了!一個健壯的裸體男青年斜臥在山坡上,左臂自然地向斜上方伸展出,即將接受上帝賜予的生命力量,隨著那驚天動地的一觸,亞當健壯的身軀和渾身的肌肉就被注入了無窮的力量!畫家的人文主義情懷都聚集在亞當的形象上,人一旦覺醒,成為世界的主宰,是什么奇跡都能創造的!
米開朗基羅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經雙目失明,他時常摸索著走到自己創作的雕像前,長時間地撫摸它,冰涼的石頭因此變得溫潤,也許他想借此恢復自己對美的感覺,也許他在重溫生命和藝術的艱辛。有人說,拉斐爾創造的藝術品,如同置身于鄉間風和日麗的春日,讓人心曠神怡。對米開朗基羅來說,他的作品卻是從高山之巔呼嘯而下,奔向峽谷的一股勁風!這股疾風過后,萬物肆意生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