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慈悲為懷,福報自然來(1)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是為慈悲。寬容待人,以德報怨,懂得感恩,廣行布施,就是在修福。佛說,心存善念,慈悲為懷,福報自然來。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有位禪師在佛殿打坐時,有一個小偷躡手躡腳走進佛殿,小偷看到大殿上擺有一袋供僧的米,就伸手偷拿米。正當他要舉步離開時,禪師突然睜開眼睛大喝一聲:“站住!”

小偷驚詫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禪師說:“你拿走佛祖的米,不道聲謝謝就走了嗎?”

小偷一聽,轉頭向佛祖圣像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謝謝!”然后扛著那一袋米大搖大擺地走了。

不久,小偷被官府抓到了,招供之后,官差把他押來見禪師,問道:“他是否偷了寺廟里的東西?”

“沒有呀。”禪師平靜地回答。

“和尚,你不用為他隱瞞,他已經一五一十對我們招供了。”

“這個人確實到寺廟拿了一袋米,但是他不是偷竊,而是向佛陀借用的,因為他臨走時曾經向佛祖說了聲謝謝。”

這個小偷聽到禪師如此為他辯白,心里很感動,服完刑后,他就跟著恒順禪師出家,成了一位很好的修道者。

是什么力量降服了這位小偷?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可以化解嗔恨為和平,轉變暴戾為祥瑞。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么比刀槍武器、權位勢力更有力量和震撼力的話,那就是慈悲。有一首詩說:“慈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只要我們有一念之慈,萬物皆善;只要我們有一心之慈,萬物皆慶。

佛即慈悲,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釋迦表“仁慈”之意,牟尼表“清凈”之意。釋迦牟尼佛放棄了世間的榮華富貴、王位威勢,沒有武器,沒有權力,他只是憑著一顆慈悲的心,卻降服了當時的全印度。頑逆的提婆達多見到了佛陀,終于收斂了氣焰,乖乖地俯首懺悔;兇惡殘暴的狂像見到了佛陀慈悲的樣子,馴服地跪在佛陀的面前;喪智好殺的殃崛摩羅見到了慈悲的佛陀,終于放下屠刀,皈順在佛陀的座下。

慈悲的力量威猛無比,遠勝一般的武器。因為武器僅能威嚇人于一時,而慈悲的力量卻能綿延至遠,無窮無盡。慈悲不僅是撫慰人心的良方,更是救急扶危的圣藥,可以說是殺人武器的克星,人類的救星。

要激發慈悲的力量,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日常生活就有許多開放我們心胸的機會。一個老婦人與你擦肩而過,臉上帶著悲傷和寂寞的神色,手上是滿滿沉重得幾乎提不動的兩袋東西;打開電視,一個母親跪在她被殺死的兒子的身旁;一個位老太太指著一小碗湯說,這是她今天惟一的食物……

這些景象都能打開你的心眼,讓你看到世界上無窮的苦難。當慈悲心涌現的那一剎那,不要將它掃到一邊,不要聳聳肩,然后很快回到“正常”。不要害怕你的情緒或覺得不好意思,也不要覺得困惱。要保持敏感:運用那一閃而過的慈悲,集中注意力,進入內心深處,觀想它,發展它,強化它,深化它。這樣慈悲就能常駐在你心中。

人類前途的安危與苦樂,維系于人心的慈悲。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慈悲為懷,用我們善良的心讓愛傳遞下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心存感激,慈悲為懷,那么,這個世界將不再有寒冷和黑夜。

感悟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等武器,而是慈悲。因為,武器只能制伏人的行為,無法改變人內心的邪惡;而慈悲卻能震撼人的心靈,凈化人的身心。因此,佛說,慈悲是一個人最好的武器——在慈悲面前,頑石也會點頭,強盜也能被教化。

佛陀格言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

提起韓信,可以說大名鼎鼎,尤其是“胯下之辱”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韓信在還沒有成名之前,雖然很有才華,但他并不恃才傲世,目中無人;相反,他倒是謙和柔順,能屈能伸,有寬容忍讓別人的大度。

有一天,韓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擁出三四個地痞流氓擋在韓信面前。他們抱著肩膀,叉著雙腿,趾高氣揚地瞇著眼睛斜視韓信。韓信先是一驚,隨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嗎?”

其中一個人嘲著韓信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會說話,哈哈,我們哥兒們是有點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

面對此人的挑釁,韓信依然很平靜地說:“噢?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抬愛竟看得起我韓信?”

那些人都哈哈地大笑起來,剛才說話的那個人又說:“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們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揍你,哈哈哈……”其他人也跟著失聲怪氣地笑著,并且還指著韓信不停地嘲笑。

韓信看看他們,依舊是一副平心靜氣的樣子問:“各位,不知小可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遠日無仇,近日無冤,為何要揍小可,實在令在下如墜霧中,摸不著頭腦。”

那人怪笑三聲,說:“不為什么,只是聽說你的膽子很大,今天我們幾個想見識見識,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是不是比我們哥兒們膽子還要大?”

韓信一聽,這不是沒事找事嘛,故意為難自己,他心中很是氣憤。卻又忍住了怒火,面上賠笑道:“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誤傳,我韓某人哪里有什么膽識,又豈能跟你們相提并論,我沒有膽識,沒有膽識。”

那群人輕蔑地望著韓信,聽他這樣說,依然不肯放他過去。那領頭之人突然“當嘟”一聲將寶劍抽出來,往韓信面前一扔,將頭向前一伸,對韓信說:“看你老實,今天我們不動手,你要有膽識,你把劍拿起來,砍我的腦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種。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從我的胯下鉆過去。”

韓信望望地上的亮閃閃鋒利的寶劍,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頭而立的地痞頭頭,皺了皺眉,圍觀的人早已紛紛議論,都非常氣憤,讓韓信去拿劍宰了這狂妄的小子。

韓信暗暗地咬了咬牙,卻并沒有去拿那把劍,而是緩緩地蹲下身子,從那人的胯下爬了過去。眾人無不驚愕,連那群流氓也怔在那里發呆。而韓信呢?卻站起身撣掉塵土,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

從此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沒找過韓信的麻煩。后來,當韓信功成名就的時候,又提拔當年的那個流氓作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盡心盡力。

再來看下面的這個故事。

宋朝的郭進任山西巡檢時,有個軍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見這個軍校,審訊后知道是陷害,就將他押送回山西,交給郭進,讓郭進親手殺了他。

當時北漢入侵,郭進就對軍校說:“你敢誣告我,還真有點膽量,現在我赦免你的罪過,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打敗北漢軍馬,我就向朝廷推薦你做將軍;如果你打了敗仗,就自己去投河自盡,不要污了我的劍。”

這個軍校在戰斗中奮不顧身,英勇殺敵,大了打勝仗。后來,郭進真的向朝廷推薦了他,使他做了將軍。

如果你是韓信或郭進,你會怎么做?

人類有一種消極的情感叫仇恨。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著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燒毀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與原本善良的本性,仇恨使人變得心胸狹窄和冷若冰霜,使人喪失了對真善美的追求,變得自私與冷漠。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可以不原諒自己,但要原諒別人,更不能有快意恩仇的報復之心。當報復心駕馭了人的靈魂時,人就無法控制自己。從這一刻起,報復者就自己,為自己判了無期徒刑。報復是一件可怕的事,表面上看似乎是快意恩仇,但是,報復卻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將劍刺進對方身體與心理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可能導致瘋狂的報復。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人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用原本善良的本性去化解仇恨,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溫暖,才能活的輕松快樂。

感悟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可能是有史以來大多數人對待對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演繹了太多的冤冤相報和世代為仇的歷史悲劇。然而,如果人們在面對仇恨時能夠平和心態,寬以待人,能夠放棄不必要的爭斗,以德報怨,許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還會呈現一種別樣的美麗。

禪機妙語

一個和尚從學趙州禪師,剛來不多日,便急于想從師父那里學懂禪之本意。

一日,他問趙州:“何謂禪?”

趙州并不直接回答,卻問他:“你吃過早飯了嗎?”

和尚答道:“吃過了。”

趙州便對他說:“那么,你就去洗碗碟吧。”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感謝你的父母,因為他們賜予你生命;感謝你的導師,因為他們給予你靈魂;感謝你的遭遇,因為它們給了你勇氣;感謝你的幸福,因為它們給你了動力;同時也要感謝給你帶來逆境的對手,因為他們讓你更加堅強。

在一個自然保護區內,有兩種野生動物,它們分別是狼與羚羊。羚羊是一種食草動物,性情非常溫順而且動作敏捷,因此,贏得了當地居民的喜愛;而狼呢?它是一種是肉性動物,性情粗暴而殘忍,有時會襲擊當地居民,每當人們看到兇暴的狼將溫順的羚羊吞入肚中時,都感到非常氣憤。后來有人提議:“咱們不如將這些兇殘的東西全部殺光,省得以后小羊再遭受它們的氣。”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贊同。

從此以后羚羊再也不必擔心它們的天敵——狼了,它們自由自在的享受這美好的生活。可是,由于羚羊沒有了天敵,造成它們過度的繁殖,保護區內的牧草急劇下降,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更令人遺憾的是,羚羊不在向以前那樣敏捷,體型越發的肥胖,越來越笨重。

此時大家才意識到羚羊沒有天敵保持生態平衡是不行的。因此,人們又花費了一大筆錢從遠方購買了兩只狼回來。

在現實生活中,對手猶如狼,使我們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發展自我。其實,有對手并非是一件壞事,他們讓你感覺到壓力的存在,激發你向前的動力,使你不斷的超越自我,達到更高的境界。羚羊與狼的故事就反射這深刻的道理。

有了對手,才有了壓力;有了壓力,才有了動力。因此,在你春風得意之時,別忘了感謝你的對手。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在無形中會激活你的生命,激發你的潛能,讓你越來越亮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英勇。可以這么說,每個出類拔萃的人物身邊都有一個或幾個對手。

學會感謝那些給自己帶來逆境的人,不管是什么樣的原因,也不管是怎樣的結果。如果你想要變得更加堅強,就要學會笑對他們、笑對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超越他們、超越自己,才能真正變得越來越成熟、勇敢和無畏。

對競爭對手心存感謝,其實是一種懂得自我認識、自我改正、自我提高的奮斗者心態,是樂觀、向上的進取之心,也是能“笑到最后”的必經過程。感謝對手,更會使你的精神在孕育中成長,在成長中釋放,在釋放中升華。

感悟

從一定意義上講,逆境有時就是催化劑,它能引發你的斗志,挖掘你的潛能,并且取得更大的成績。因此,我們要學會感謝,感謝對手,感謝逆境,感謝一切給我們帶來逆境的人。

佛家典籍

《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又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地修行證道;般若為梵語妙智慧一詞的音譯;波羅意為完成(舊譯:到達彼岸);蜜意為無極。全名是指按照此經修持能成就金剛不壞之本質,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達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眾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薩,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都要經過金剛經的真修實證,開悟而后成就。《金剛經》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

寬恕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榮耀

官渡之戰前,袁紹擁有中國北方最強大的勢力,公元199年,袁紹統率十萬大軍,進逼許都,當時曹操駐守許都。因為袁強曹弱,眾寡懸殊,曹操的部屬惶恐不安,關中諸將皆中立觀望,許多人惟恐自己性命有危險,便暗中與袁紹聯絡,以謀退路。

后來曹操用奇計,出奇兵,以少勝多戰勝了袁紹,不可一世的袁紹率領殘兵敗將渡過黃河。曹操繳獲了袁紹丟下的所有輜重、地圖、書信和珍寶。在袁紹的往來書信中,曹操翻到許多下屬暗中寫給袁紹的信。有些人建議曹操嚴厲處置這些暗中勾結袁紹的人,曹操卻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不僅沒有把這些信曝光,沒有揪出與袁紹勾結的下屬,而且把這些書信全部當眾燒毀,并說:“袁紹強大的時候,我尚且擔心性命難保,何況我手下的那些人呢?即使他們暗中與袁紹聯絡,謀求退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曾經想投奔袁紹的人都暗自羞愧不已,又贊嘆曹操有如此寬容的胸襟,從此對曹操忠心耿耿,萬死不辭。

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懂得寬恕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廣闊;一個懂得寬恕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實;一個懂得寬恕的人,他的心靈一定純潔;一個懂得寬恕的人,他的靈魂一定美麗。

寬恕來自一種善念。這善念成就了一個美善的世界。原諒別人的過失,就是“寬恕”。“寬恕”往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要我們去寬恕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尤其更難,因為人性的自私讓我們非常的愛我們自己,容不得別人侵犯我們半點,所以寬恕的前提必須是你能夠先放下自我。要做到寬恕別人,首先你要做到釋懷,要放得下,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曾經發生的事情,給別人一個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如果你不肯原諒他人,那其實是阻礙了他人認識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錯誤的道路。促使他們不斷地為自己的錯誤尋找理由,加深了他們的錯誤。

其次,要用自己的意志去寬恕別人。靠感覺去寬恕曾經傷害你的人是很難的,因為感覺會讓我們永遠不會原諒別人,所以寬恕別人要用意志,要告訴自己:雖然寬恕他們很難,但是不寬恕他們、用怨恨來對待他們,會更傷害自己,會讓自己更不能夠解脫。

要寬恕別人,只有心胸開闊的人才做得到。心胸開闊的人,承認人人都會犯過失,連自己也不例外。自己犯了過失,心中難免懊悔,總希望別人能原諒他,使他有改正的機會,從此不再犯錯。自己是這樣想,別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想。如果你能根據自己渴望得到寬恕的心境,去體會別人渴望得到寬恕的心境,你就能領悟到“寬恕”的意義和價值了。寬恕不但能祛除不小心犯錯的人心中的悔恨和不安,而且也提供了補救的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望都县| 武清区| 唐河县| 新兴县| 贺州市| 万载县| 镇平县| 深圳市| 高密市| 壶关县| 深泽县| 永善县| 贵港市| 房山区| 吉木乃县| 新民市| 天祝| 浪卡子县| 五指山市| 枣强县| 岑溪市| 呼和浩特市| 芮城县| 西乡县| 永新县| 富平县| 本溪市| 石首市| 砚山县| 夏河县| 五华县| 延长县| 清水县| 集安市| 驻马店市| 区。| 辽中县| 岢岚县| 同仁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