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店線上線下運營實戰一本通
- 劉珂
- 1845字
- 2022-03-03 14:26:15
盒馬鮮生,被實體門店武裝的生鮮電商
盒馬鮮生的創始人侯毅在大學時學的是計算機軟件開發,他有創業的經歷,畢業后先后在多個領域從事過經營工作。1999年,他加入了當時還隸屬于光明乳業的可的便利店,在那里工作了十年,見證了可的從20家到2000家門店的演變。
2009年,侯毅加入京東,先后擔任過京東物流的首席物流規劃師及O2O事業部總裁,是京東生活服務業務“京東到家”前身的創始人。在業界看來,京東物流體系的基礎架構就是由侯毅一手搭建起來的。
之后,侯毅遇見了阿里的張勇,此時,侯毅提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超市的概念,而張勇僅聽了侯毅幾分鐘的構想說明,就對其表示了極大的認同和興趣。之后數月內,他們兩人頻繁見面,進行一場新零售架構設計。隨后,盒馬鮮生便應運而生。
1.盒馬鮮生的整合與優化
盒馬是超市,是餐飲店,也是菜市場,消費者可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下單。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盒馬鮮生多開在居民聚集區,下單購物需要下載盒馬App,主要通過電子支付、網銀等方式付款。
從更深層次來看,除了即時加工等餐飲模式上的創新改造,盒馬鮮生的不可復制還來自其對生鮮市場的全盤整合與優化(見下圖)。
(1)全流程信息化
生鮮交易對產品保鮮度要求高,且千人千面的消費行為需要一站式的跟蹤,全流程信息化能夠讓原本C端零散的生鮮交易更加智能、透明與高效,保障消費者體驗。
(2)從源頭保證品質
盒馬鮮生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對消費端零散用戶進行畫像,以此為依據進行補貨采買,極大地保證生鮮產品的“鮮度”。
(3)創新物流環節
盒馬鮮生通過高成本投入,建立了標準化的高效配送物流體系,還將供應鏈前移,減少了中間環節,并將用戶訂單信息與物流體系串聯,確保每份訂單的品質。
盒馬鮮生通過對每一個環節的整合、改造,滿足了C端服務的標準化體驗,解決了傳統生鮮市場散亂無序的棘手問題,使得盒馬鮮生超越了其他生鮮電商。
截至2018年8月,盒馬鮮生已在全國擁有64家門店,分布在14個城市,服務超過1000萬名消費者。盒馬鮮生方面的數據顯示,運營1.5年以上的盒馬鮮生門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單店日均銷售額達到80萬元,遠超過傳統實體超市。
2.盒馬鮮生的頂層設計
為什么在“生鮮電商”這塊最難啃的骨頭上,能生長出盒馬鮮生這樣的“新物種”?為什么當傳統生鮮超市的坪效只有1.5萬元時,盒馬鮮生能做到它們的3~5倍?下面我們從創始人的視角,理解盒馬鮮生這個零售物種的商業邏輯。
在傳統零售領域,我們通常用坪效來衡量運營效率。坪效指的是每平方米每年創造出的收入。坪效做得越高,經營效率就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好。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坪效=線下收入/店鋪面積
這個公式雖然非常簡單,但是根據行業屬性不同,坪效會有很大的差異。比如,2017年來自某調研公司的數據顯示:賣手機賣得最好的蘋果專賣店,坪效是40.2萬元;賣珠寶賣得最好的蒂芙尼,坪效是21.4萬元。每個行業因為特征不同,坪效極限也不相同。
在一個充分市場化、競爭激烈的行業里,無數人共同努力都不能突破的坪效極限,就是這種商業模式、交易結構的天花板。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零售賣場的坪效約1.5萬元。其實,這已經是這個行業無數次優化的結果。而盒馬鮮生能做到坪效約5.6萬元,大約是同行的3.7倍。這是一個顛覆性結果。
有計算機背景和傳統零售背景的侯毅對坪效有不一樣的理解。他的理解是:坪效=(線上收入+線下收入)/店鋪面積。本來線下門店只能服務到店的顧客,到店的顧客產生“線下收入”。
如果線下門店借助互聯網,也能服務那些不想出門買東西,但又住得不遠的人群,將會產生一部分完全不受單店總面積制約的“線上收入”。這樣的話,坪效極限將獲得質的突破。
侯毅把這種基本思維范式的改變,叫作“頂層設計”。2015年,侯毅提出要通過數據將線上線下打通,解決生鮮行業痛點的前瞻性想法。他們一起進一步細化了這個思路,確定了四個原則。
(1)線上收入必須大于線下
其實,這定義了盒馬鮮生的主體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電商,而不只是線下零售,它的目標是線上收入占大頭兒。
(2)線上的每日訂單必須超過5000單
這定義了電商必須有規模效應,電商有基本的運營成本,只有達到規模效應后,運營才有價值。
(3)在冷鏈物流低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實現門店3公里以內30分鐘完成配送
在這個半徑范圍內,無須冷鏈運輸,又能及時響應,有助于用合理成本建立客戶的忠誠度。
(4)線上線下一盤棋,滿足不同場景消費需求
其實,這四個原則就定義了盒馬鮮生實體店的本質,它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生鮮電商,一個被門店武裝了的生鮮電商。
這就是盒馬鮮生的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