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歲開始學投資理財
- (日)橫山光昭
- 15字
- 2022-02-24 17:04:23
第一章 與孩子一起思考消費方式
對孩子有益的零花錢給予方式
在各位家里,你們是怎么給孩子零花錢的呢?
無論是在找我咨詢過的人里,還是在研討會上見過的人里,或是學校里見到的家長們,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大體能分為三種:
· 每月××錢(每周××錢)之類的定期制
· 必要的時候給予的非定期制
· 根據孩子的表現給錢的報酬制
在我們家,從孩子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其大學畢業,我們每月都會給零花錢,錢數會根據學年的變化來變動。就這樣,每月給一次,至于錢的管理則由他們本人負責。
如果有社團活動所必需的道具,不買不行的生活用品,必須要全家人共有的物件等,我們會在每月一次的家庭管理會議中集中提出。如果孩子們大多數都愿意,那么我和妻子就會從家庭收入中拿出這部分錢。
為什么我們家會采取這種定期制呢?因為我和妻子都是理財規劃師,我們都認為,他們拿到零花錢的時候,也是我們訓練他們,讓他們學會正確的消費方式的時候。
這種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根據自己手頭的錢,思考自己對這筆錢的使用方法。每月定額的零花錢,可以讓他們在有計劃地消費方面得到訓練。
盡管如此,實際上,孩子對錢的價值產生理解一般都在他們10歲的時候,而且理解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比如,我的一個女兒在小學四年級時,得到了一筆500日元的零花錢,結果她當天就把這500日元給花完了,因此到后來,每次出門,她連10日元的點心也買不起了。
雖然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開始認識到了金錢的價值,但有時候他們還是會被想買的東西所誘惑,進行無計劃的消費。不過,經歷了這樣的小失敗,他們就會知道,一次性把錢花光是不行的。因此,在下個月,他們便學會了節制。
而且,近來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孩子們使用電子支付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在沒有電子支付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我,照樣會認識到:雖然沒有付現金,但它與現金支付其實是一樣的。然而,孩子們有沒有這種認識,我就不知道了。
正是由于這樣的時代背景,我們絕對有必要讓孩子學習一些消費的知識。這對成年人也是一樣的。缺乏金錢意識,不知不覺地就會在消費時產生浪費。
不推薦報酬制的理由
因為孩子缺乏金錢意識,所以我們一般不采取非定期制來給他們零花錢。
如果父母不對孩子的消費方式嚴加管理,我們就會對某個消費項目是否必要產生疑惑,且孩子也會產生一種“只要我求父母,他們就會給我錢”或“好好跟父母說說就行了”的想法。
在咨詢過我的人里,有很多家庭主婦,她們經常對我說:“因為我是家庭主婦,掙錢少,所以我沒什么零花錢。”可是,深入了解之后我發現,很多時候,她們都會去超市購物,利用家庭收入來自由消費。
這樣算下來,她們花了數萬日元,可是她們本人卻有著一種勤儉節約的感覺。因此,她們也有可能對孩子采取非定期制這種錯誤的方式。
另外一點,那種有貢獻就給錢的“報酬制”也是一把雙刃劍。
給予的金額要與所進行的勞動對等,這樣的原則或許很合適,可是,通過勞動來獲得零花錢,這是不是一種正確的親子關系呢?它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一些事情,父母會覺得孩子理所應當這樣去做;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很有可能會認為,得不到報酬,自己就不應該去做。
不過,還是可以細致地設定一系列規則的,比如,打掃浴室給××錢,飯后刷碗給××錢,遛狗給××錢,考試得滿分給××錢,遵守規定給××錢,等等。而且,有些父母,既會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也會按照孩子的勞動,給予一定的報酬。
這樣或許會提高孩子的管理能力,但對我個人來說,每月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零花錢就可以了,至于他的勞動,我覺得說句“謝謝”就足夠。
別問“想要什么”,要問“需要什么”
從我們一出生,就要與金錢打交道,而且要打一輩子交道,所以金錢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
另外,對孩子來說,最早的思考消費方式的機會,就是他們的零花錢。在我們家,孩子從上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得到零花錢,一開始是500日元,每升一個學年,零花錢就會增加100日元。在這個時候給孩子零花錢,是因為孩子對錢的價值產生理解一般都在他們10歲的時候。最開始,我們家長女是按照這個模式來的,后來我們就把這個方法延續了下去。
不過我們家的小女兒,最開始是每月600日元,因為她在家庭管理會議上說,自己喜歡的漫畫月刊是每本580日元,而且我們最后也認可了。雖說她買完漫畫之后,就只剩下20日元零花錢,但是文具之類的學校生活用品都是出自我們家的總收入,所以那為數不多的20日元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但是即使是這樣,她也會遇到零花錢不夠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年度零花錢補填費了。
我們把壓歲錢分開,一部分存起來,另一部分用作年度零花錢補填費,某個月零花錢不夠的時候,就從這里面拿出一些來填補,這樣的話他們每月就可以買到一些一般情況下買不起的東西了。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如果想要買某樣東西,就必須跟我和妻子匯報。
之后,關于所購買物品的使用,我們也會旁敲側擊地問:“最近你沒有使用這個東西,它真的很重要嗎?”“這東西買得值嗎?”“你還沒有收拾起來吧?”……通過這些問題,來促使孩子回想一下相關物品的使用情況。
我們沒有必要詢問所有的東西,我們只需要對那些基于其本人意志購買的東西問一句:“怎么樣?”就可以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使用情況。
采用“定期制”的話,有些父母會擔心,這樣一來孩子是不是會馬上把錢花光呢?我認為,這樣做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孩子把得到的零花錢一次性全花完了,但他們也明白,父母是不會輕易花錢滿足自己的要求的,所以他們依然有著自己的計劃。
況且,孩子們也會去思考,某樣東西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想要進行深入研究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真正的需求。
比如,你想和朋友們一起去快餐店的時候,此時你的真正需求是“想和朋友們一起度過一段時光”。因此,你或許會想:把朋友請到家里來也可以,這樣不用花錢。基于這種想法,你的行動可能就會改變。
計算、管理、金錢意識,以及通過零花錢思考自身的消費方式,都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經驗。
這種關于金錢意識的教育,是一種孩子進入社會前的準備工作。原因就在于,我們的一生都要與消費產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