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心也沒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傷練習
- (美)艾莉森·萊夫科維茨
- 1134字
- 2022-02-24 09:31:29
序言
我曾和幾名心理醫生聯合執業,八年轉瞬而過,到了離別之時,我靜坐在房間一角,眼里蓄滿了淚水,心里充滿了感激。此后,我會成為一名全職的心理咨詢師,我的同事也紛紛表達了他們的祝福。我的小診所坐落在紐約市曼哈頓中城的麥迪遜大道上,這個診所就像是繁華都市中的小小綠洲,治愈著來到這里尋求幫助的人們。診所里沿襲著一個暖心的儀式,每當有成員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時,他們都會得到大家或口頭或書面的鼓勵和支持。
我很早之前就想擴大診所規模,但我一直害怕走出舒適區。我之所以下定決心走出這一步,一是得益于我的導師瑪麗的支持和鼓勵,二是診所旁邊施工的酒店。冥冥之中,從早到晚的電鉆聲似乎帶來了宇宙的旨意,提醒我離開舒適區。
大家也給我辦了一場小儀式,一起回憶過去時,一位同事說:“你感受到了那么多,卻仍繼續前行。”我注意到我的身體突然僵了一下,表情瞬間變得不自然,一種憤怒的感覺從我的胸口騰騰升起。我感受到了那么多,卻仍繼續前行?雖然我知道這位同事的本意是想表達贊美,但這句話卻刺痛了我,也讓我很困惑。我的感受是多是少有什么問題嗎?我可以“感受到那么多”,但精神沒出問題,很令人驚訝嗎?難道我應該用崩潰來表達悲傷、憤怒和焦慮嗎?
我迅速萌生的憤怒意味著什么?為什么當有人提到我的敏感性時,我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想保護自己?
幾年前,我就知道我屬于高敏感人群(HSP),我還曾在診所里開展了高敏感人群培訓。我當時不確定這種培訓是否有意義,但當我帶著隨時閃現的煩躁和憤怒坐在那里時,我意識到敏感為何如此容易遭人誤解,也意識到了我作為心理咨詢師的使命。我要幫助高敏感人群重新認識自己,克服創傷,迎接挑戰,挖掘閃光點。現在回過頭來想想,我的同事說得對,我可以感受到那么多,但仍可以繼續前行。那么,你,我親愛的高敏感人士,也一定可以。我現在意識到,此前的培訓并沒有完全展現出高敏感人群的優點、能力和價值。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高敏感人群的優點,因為在我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新冠疫情正在世界各地肆虐。
在疫情明晰化之前,我就已經感受到了周遭的焦慮;在我不得不離開辦公室,開始網上辦公之時,我感受到了強烈的恐慌。我感受到了很多,但我還在繼續感受著。我藏起了自己的恐懼、悲傷和難過,感受著我愛的人和客戶們的感受。當我和鄰居在小區里擦肩而過時,我感受到了他們眼里的悲傷,我們只能恐慌地躲在家里,而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我還想象著你讀到這些文字時的情緒。
我們都感受著,但是我們仍然繼續前行。
這本書不僅想為你提供高敏感相關的科普、資源和應對策略,更想讓你成為你自己。我向你保證,你沒有任何問題。你無須被塑造,被治療,被改變。事實上,你需要的不過是真實的生活。歡迎你和我一起開啟這趟自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