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導讀

吳伯簫(1906—1982)是中國當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原名吳熙成,字簫亭,后改為伯簫。筆名山屋、天蓀等。他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吳花園村,父親是教師。后來考入曲阜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孔家做了一年家庭教師,1925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先讀理科,后轉文科。其間,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朋友一起創辦雜志,后從事教育工作。1938年只身奔赴延安,參加革命。1946年到東北參與創辦東北大學,長期從事教育工作。1954年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主編中學《文學》課本。“文革”后繼續從事編輯工作。自1925年開始在《京報副刊》發表文章算起,他的創作生命持續了近六十年,發表二百多篇散文,先后出版過《羽書》《潞安風物》《黑紅點》《出發集》《煙塵集》《北極星》《忘年》等。他的《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早”》等優秀作品,不斷入選各類大中小學教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委托鮑霽編選《吳伯簫散文選》,并于1983年正式出版。全書篇目由作者親自審定,可以說是作者多年創作優秀散文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后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良好影響。葉圣陶先生在該書《序》中曾經寫道:“我們倆經常討論語文教材的編撰,有時似乎談得極瑣屑,近乎咬文嚼字。其實絕非咬文嚼字,準確的意思和準確的記載非由準確的語言來表述不可,所以一個字也不能隨便,一處語法錯處也不能容許。”所談雖是語文教材,其實也正是葉、吳二位先生對自己作品的要求。吳伯簫的大量散文,思想性強,文字優美,正體現了這種嚴謹不茍的精神。這些作品魅力經久不衰,根源也正在于此。

吳伯簫散文的成就和影響是公認的,為滿足中小學生讀者拓展閱讀的需求,我們從本社1983年版《吳伯簫散文選》中精選了三十篇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之作,按寫作時間編排,并對其中稍顯艱深的字詞略加注釋(前加星號),以便讀者理解。

吳伯簫對生活充滿感情,他的散文自始至終都包含對生活細節的體察,但又不局限于單純的白描,而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將生活與歷史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營造出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比如他寫動物,《馬》其實并不是在描摹馬的神駿,也不是寫馬的故事,而是以馬為線索,牽扯起很多舊事、心情和典故。從孩提到成人,從姐姐弟弟到父親母親,從叔父到祖父,筆下纏繞的,其實都是對故鄉的眷戀,對昔日的懷念。于是,篇末的一句“我有點兒想家”簡直就是水到渠成。《啼曉雞》寫法就不同了,基本上沒有寫到具體的人,而是圍繞著雞展開豐富的聯想。從城市與鄉村的對比,寫到雞的各種狀貌。不僅寫了雞,還寫了狗,雞犬在傳統中國往往是分不開的。進而又引經據典,多處點染,但都一筆帶過,絕不拖泥帶水。其間透露出的是對鄉村、對傳統、對故鄉的執著與眷戀。

吳伯簫寫過好幾篇關于孩子的文章。《野孩子》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字,一方面對那些混跡于垃圾堆里討生活的野孩子進行正面描寫,寫他們隨時隨地利用各種資源的創造力,寫他們對酷暑寒冬的適應力,寫他們快樂地游戲,寫他們不接受賞錢去表演的自尊,寫他們奉養老人的品行,稱呼他們為小英雄們,對他們充滿溫情甚至敬意,使我們似乎忘了他們是一群無家可歸的野孩子。但另一方面,作者對他們的憐愛和擔心一直潛藏在文字背后,直到文章結尾,終于按捺不住:“我愿意有一天,萬年山下再沒有了垃圾堆。萬年山下再沒有了像垃圾似的那些垃圾堆上的野孩子。”前文所有的正面描寫,都在這一句話中轟然崩塌,那些苦中作樂的野孩子原本是不應該存在的,正是時代與社會造就了他們悲慘的遭遇。作者的愿望讓我們想到了唐代大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尾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不可能自動實現,只能靠人民自己的奮斗才能改變命運。作者希望這些孩子不再是野孩子,而是成為小沖擊隊。這種思想顯示出1934年在青島時期,吳伯簫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革命思想。

如果說《野孩子》等文章中,吳伯簫參加革命的思想還是星星之火的話,那么在《羽書》《我還沒有見過長城》中,這星星之火已漸成燎原之勢。《羽書》寫的是雞毛信,作者從羽書的淵源談起,但其實寫的是一次革命的記憶,更是對未來掃蕩日寇恢復中華的暢想。《我還沒有見過長城》是一篇構思精巧的文章,作者沒見過長城,但卻通篇書寫長城,通過京城其他風物的對比、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他人的講述,展開聯想與想象,暢想長城所代表的勇武和堅強。尤其動人的是兩段朋友對長城的印象,萬年書屋主人說起長城時,“從沙發椅上跳起來,豎起大拇指,藹然的臉上滿罩了青年的光輝”。而自己的歸途,“邁的是鴕鳥般的大步”。何以如此?正因為在他們的心中,長城代表了古中國的光榮,是民族的象征,是不屈的象征。讓我們不禁想起“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古老的長城一直是中華民族捍衛自身的屏障,站在長城腳下,我們都會感到歷史的沉重與悲壯,同時,我們更會感到光榮與自豪。而另一位青年畫家朋友的經歷則充分體現了“江山之助”,是長城使他開闊了心胸,提升了畫技。長城正是中華民族剛健勇武之氣的象征,向往長城,就是向往剛健、向往勇武、向往保家衛國、向往自強不息。在這種心情的激蕩與鼓舞之下,哪個有血性的中國人不會為之振奮?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具有這樣的思想,吳伯簫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選擇參軍抗日、再后來去延安參加革命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吳伯簫還寫過另一種孩子,與《野孩子》里的孩子相似的是年齡,是調皮的特點,不同的是經歷和品格。《沁州行·“調皮搗蛋”》里的王翰文才十一歲,但這小鬼卻和伙伴一起去敵人駐扎的村子里投炸彈,炸死了日本的小隊長;《“調皮司令部”》里十六七歲的孩子們都已經是成熟的戰士了,他們機智、勇敢,面對大隊敵人不急不慌,抓住戰機,打死打傷兩倍于己的敵人,最后順利撤退。“一副長坂坡上趙子龍的神氣。”字里行間,作者對這些孩子的喜愛和贊美是溢于言表的,而他們也正是中國的希望,他們正用自己的勇敢和熱情親手打造中國的未來。

如果以延安時期為界,吳伯簫散文大體上可以分為前后兩期。延安之前的散文整體上呈現出一種詩意的追求,對于辭藻的刻意加工,對于表達的別出心裁,都可以看出一位文學青年在自覺地追求散文形式的創新。但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詩意追求的背后,蘊藏著作者對于生活的厚重情感。無論是寫人、寫物還是寫事,都飽含感情,在上天入地、打破時空的聯想中,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娓娓道來。他對故鄉對家人對兒時的眷戀,對祖國對民族對社會的反思,都令人感到一種由衷的真誠,全無為文而造情的弊病。由于當時作者處于文言寫作和白話寫作共存的時期,其中有些表達與當下的語言習慣或有不同,但不能看作是誤用,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注意。

吳伯簫的古典文學修養很好,因而我們常常看到他的文章中征引古典作品。由于古詩文的浸潤,他的散文也追求一種詩意的美,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對語言的錘煉上。比如《山屋》,開篇就是詩的語言,“屋是掛在山坡上的。門窗開處便都是山”。這簡直就是兩句詩,古人也的確有過類似的詩句,像南宋陸游《山行》中的“南出柴門即是山”,明代張鼐《野竹》中的“誰家茅屋掛青山”。《山屋》書寫了作者在山屋中生活的種種體會,清晨、鳥鳴、陰雨、愁緒、閑聊,看似漫不經心,信馬由韁,其實處處透露出一種熱愛生活的情趣,正如作者自己所提到的陶淵明的“逸興”。文中有些描寫極富畫面感,如“你的夢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絲綠瑩瑩的微光么,像東風吹過經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邊”,“那窗外像笑著似的處女的陽光,一撲就撲了你個滿懷”,這些句子都飽含詩意,但已經脫離了古詩的范圍,分明是新詩的意象和味道了。《山屋》不僅在語言和意象上極具特色,其內容也頗值得關注。

我們似乎可以這么看,吳伯簫前期文字的核心意象就是山屋,因為對時代、對社會、對都市的失望,他的心中潛藏了一個山屋一樣的理想所在,這個理想的山屋是自然的,是避世的,是符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思想的。但事實證明,在一個黑暗的時代,這種避世隱居的生活不容易實現也不可能長久,更不是出路。吳伯簫最后選擇了參加革命,自己動手去改造這個時代、這個社會。

吳伯簫后期的散文,風格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相比前期而言,后期的生活氣息更濃,而文字也更加平和老道,有一種漫天煙霞歸于平淡的氣象。相比前期的山屋,吳伯簫后期文字的核心意象變成了菜園,雖然看起來與山屋類似,但重心已經發生轉變,菜園代表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面對、積極建設。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從道家到儒家的轉變吧。《菜園小記》是吳伯簫后期文字的代表作,從藝術風格上看,他汰去了前期散文中雕琢文字的痕跡,返璞歸真,更臻勝境。文章雖然仍然充滿詩意,但卻顯得自然從容,并不著力,但卻力透紙背,尋常字句,卻透露出濃濃的情懷。“種花好,種菜更好。”開篇就有味道。隨后作者以濃墨重彩去書寫菜園、果園、花園三者合一的美好圖景,更值得紀念的是,這是親身勞作的結果。作者用輕松的筆觸,娓娓道來,如聊家常,那花的色彩、菜的色彩、田圃的生活、勞動的愉悅,都躍然紙上。文中說,“老圃種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詩?”這文章也正如一首清新的詩。

吳伯簫還有一些歌唱革命的文章,與具體生活融為一體,非常動人。比如《歌聲》,寫延安不同時期的歌聲對比,過去的歌聲多是歌唱愛情、訴說別離、控訴舊社會剝削壓迫的,而新時期的歌聲是解放的歌聲,“歌唱革命,歌唱領袖,歌唱抗戰,歌唱生產”,人們不是單純在唱歌,而是在歌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運。歌聲直接變成了解放的先聲,變成了革命的語言。再比如《窯洞風景》,窯洞的條件當然是艱苦的,但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身在其中的革命者們樂觀積極地努力奮斗,將窯洞變成工作場所、戰斗堡壘和美好花園。延安窯洞的燈火,激勵了無數參加革命的仁人志士。

王明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绥江县| 井研县| 巴东县| 西畴县| 亚东县| 德令哈市| 沛县| 柳州市| 惠来县| 信丰县| 兰溪市| 吉安市| 宿州市| 郎溪县| 民丰县| 和硕县| 界首市| 德令哈市| 小金县| 西宁市| 南阳市| 昌吉市| 巴彦县| 华蓥市| 榆社县| 于田县| 澳门| 海兴县| 永昌县| 如东县| 海阳市| 当涂县| 利川市| 上林县| 内黄县| 灵山县| 久治县| 万山特区| 特克斯县|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