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造中國系列套裝(6冊)
- 馬兆遠等
- 1321字
- 2022-02-24 15:27:32
贊譽
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某種意義上就是追求工業化的歷史,一百八十年長路走來,今日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工業產量、最多的生產設備、最多的工人和工程師,走智能制造的升級路似乎成為政商學的共識,但共識未必是灼見。作為嚴肅學者的馬兆遠老師曾開出以俗語傳物理大道于凡人的路子,現又以物理思維和科技哲學為工業升級開出了一個新藥方,以新型工科教育架構智能制造的人才基座,無論是對行業的中觀問題,還是對個人成長的微觀問題,都能啟發幽思、開出新路。
梁在中 三一集團董事、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飛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先后經歷了“到中國來制造”“全都在中國制造”“以中國為中心的制造”的幾輪跨越,而未來,我們將對“中國以‘智慧’帶動全球制造”的新時代更加充滿期待。
周航 天使投資人
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下半場,馬教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解題思路:面向智能制造、具備工程思維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今天的技能人才工作內容,早已不再是擰擰螺絲、開開機器這種簡單的重復勞動。中國掌握高尖技術的“創新工匠”目前十分緊缺,其中的原因有培訓教育力量不足,也有近年來社會對“藍領技工”有所歧視。如何發揮中國的人力資本優勢,構建全社會人力資本向技術領域流動的激勵機制,從而引領中國技術人才培育和培訓的新潮流,將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
賈偉 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
在全球工業智能化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本書可謂是應運而生、順勢而作,為傳統工業的智能化改造撥開了迷霧、厘清了脈絡,甚至是提供了方案,對實體企業轉型升級、順勢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馬相杰 雙匯集團首席執行官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到今天正處于極其關鍵的轉型期,在這個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的時代,產業與科技的結合注定是個必然,馬兆遠教授將轉型升級中至關重要的智能制造全體系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完整地呈現了出來,為整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指導以及強有力的支撐,更是產業發展中難能可貴的寶典!
高敏 漢帛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馬兆遠博士的這本書栩栩如生地描述了21世紀初發生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AMRC的真實案例,見證了深度產學研合作的智能制造升級創新和大學教育新模式。現在中國正面臨科技創新驅動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百年大變局,我相信馬博士這本書所傳達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將在祖國大地上啟動新一輪的產學研用科技創新模式,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更輝煌的奇跡。
王樹勛 南方科技大學金融系主任、講席教授
中國是個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制造強國。目前,由于工人工資的上漲,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減少,但新的高端制造業卻還沒有實現。而一旦無法實現制造業的升級換代,就容易卡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那么,中國制造業究竟該如何升級?馬兆遠博士的新作《智造中國》提供了中國制造業升級的路線圖,公共政策制定人員和制造業的企業家們不可不讀!
鄭毓煌 清華大學營銷學博士生導師、世界營銷名人堂中國區評委
誰能在產業技術升級的過程中解決中產階級的就業問題,誰就有可能掌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密碼。物理學家馬兆遠對謝菲爾德經驗的近距離觀察,在我的閱讀范圍內為我提供了對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
梅賜琪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長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