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是瑪索熟悉的,他帶著他們三人直奔爺爺的所在。
鐵木蘭雖然騎射打獵不遜男兒,可爬起這山路還是有些不適應。
“瑪索,拉一下我!”
瑪索只好往前走一陣,又回過頭來拉她一把。
“蘭妹,你是故意的吧,平日里看你那野樣,今兒倒是撒起嬌來。你看我和熙弟,自個兒能行!”鐵木昆取笑鐵木蘭裝軟。
瑪索一邊走一邊叫爺爺。
“你們看,爺爺在那兒呢!”瑪索遠遠就發現了爺爺的身影。
大家揮手跟爺爺打招呼。
爺爺抱了一捆竹子從林中走出來,銀白色的頭發盤在頭頂用頭巾扎成結,花白的胡須飄在胸前,像極了下凡的老神仙。看見這幾個年輕人,開心地笑了。
大家迎上去,幫爺爺拿了竹子、工具,扶著爺爺下山去。
“不用扶,不用扶,我啊,身體硬朗著呢?”爺爺身體矯健,走起山路來比他們幾個還利索。
回到小竹屋,瑪索知道大家急著想聽爺爺講故事。在爺爺耳邊叨叨了幾句,說明了這幫人的來意。爺爺點頭答應了,愿意放下手中的活,跟他們聊聊。
瑪索趕緊回屋沏好了一壺茶,搬了凳子到院子里,圍成一桌,鐵木蘭也幫著準備茶具。
大家把爺爺請到桌邊坐下,倒上茶,都圍攏了過來。
“爺爺,這位是烏蘭城守城大將軍鐵木措的女兒鐵木蘭,這是鐵木措大將軍的兒子鐵木昆。我昨晚就是借宿在貴府上。”瑪索指著鐵木蘭和鐵木昆給爺爺做介紹。
“還有這位是來自飛狐城的宇文熙兄弟,他吹得一口好簫,是通過鐵木昆認識的。昆兄是一位樂器愛好者,家里收藏有上百種樂器呢!我們四人也是因樂器結緣!他們聽說爺爺身體不好,都想來看望您!還想聽您講講笙的故事。我就帶他們來了!”瑪索一口氣把朋友介紹完了,就等著爺爺開講了。
爺爺邊聽瑪索介紹邊打量了一番幾個年輕人。鐵木蘭活潑可愛,快言快語,最具將門魄力,氣質不輸男兒。宇文熙端莊大方,剛中帶柔,眉宇間透出幾分蘭心蕙質。鐵木昆熱情洋溢,儒雅機智,敢作敢為,是個好謀士。
“爺爺,您快給我們講講吧。”鐵木蘭就是個急性子。
“這位姑娘,你就是鐵木措大將軍的千金吧,果不其然,確有幾分將軍府千金的氣魄。看得出來,你很喜歡我們家瑪索啊!”爺爺這么一說,鐵木蘭的臉一下就羞得通紅。
爺爺雖然上了年紀,可還很會和年輕人熱乎,也會察言觀色:“你看,你看,我沒說錯吧,還害羞呢!我們家瑪索,和你也般配著呢。他雖不善言辭,可心地善良,做事踏實,細致有耐心。”
“爺爺,您怎么老拿我開玩笑啊?”瑪索見爺爺遲遲不肯步入正題著急。
“瑪索,你別急。故事就得從你說起嘛。今天,爺爺就當著你這些朋友的面,把許多一直想跟你說卻沒有說的話告訴你,你可得好好聽。”爺爺喝了一口茶,沉思了一下,繼續說。
“瑪索,實際上不是我的親孫子。那是我五十三歲那年,去烏蘭城賣竹筐,遇見一對逃難的夫婦,看上去被人追殺,那女的懷里還抱著個嬰兒。
他們碰上我,也不管認不認識,就把這個嬰兒往我的竹筐里一塞,他們自己就逃走了。我追著喊了一陣,也沒追上,又想著竹筐里的嬰兒,就放棄了。
這樣,我獨自一人把這個嬰兒帶回了家。他就是瑪索。后來,我在整理瑪索的包袱時發現,里面有一支笙,還留了一張布條。上面寫著:
我兒瑪索,巴啦族人,祖傳天笙一支,今巴啦族遭外敵欺辱,戰事不利,全族盡滅,逃亡至此,望好心人悉心撫養長大,我們夫婦倆若得生還,定當重報。瑪索爹娘叩首拜謝!
另外,還附了一張條,寫著:我們巴啦族人本還有天簫一支,與這支笙乃天生一對,在這次戰亂中被敵軍一將領奪走了。
這笙簫乃梵音仙子降生凡間時帶來。此天笙樂聲清雅和暢,能令百鳥來集。天簫樂聲深沉悠遠,能令萬獸來朝。如果笙簫合奏,必是百鳥翔集,萬獸拜服。”
爺爺說到這里,看了看聚精會神聽講的四人,還在瑪索和宇文熙的身上多停留了一會兒,又呷了一口茶。
楊兮兮聽爺爺說到天簫時,著實把她驚到了,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擔憂。自己的真相要是說出來可能要比瑪索的更可怕。
楊兮兮通過爺爺的講述,更加確定了自己手上的這支簫就是巴啦族人的天簫。它正是楊彪大將軍從巴啦族人那里得來送給楊兮兮的。
“剛才瑪索說會吹簫的哪位啊?讓爺爺瞧瞧。”
楊兮兮見爺爺提到自己,心跳更快了。裝著小心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嗯,好眉清目秀的一位小伙子,簫帶來了嗎?等一下吹一曲給我們聽聽。
自從我見了天笙,我就一直找機會在幫它尋找天簫。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年都七十三了,但愿我有生之年還能聽到笙簫合奏,看到百鳥翔集,萬獸來朝。”爺爺的眼神里充滿了期盼和渴求。
“爺爺,我帶來了。”楊兮兮應諾,但不敢透露更多細節,畢竟這簫是父親從別人那里奪來的。
“好,好,好!”爺爺欣慰地點點頭。“瑪索,你的那支笙呢?”
“爺爺,在屋里放著呢!我馬上去拿。”瑪索轉身就想進屋。
“別急,等我把故事講完。”爺爺叫住了瑪索。
“帶回瑪索之后,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他身上,又當爹又當媽,由于沒有奶喝,我就弄些米糊喂他。他哭的時候,可以一直哭到累睡了為止,很是讓我頭疼。
于是,我就拿來那支笙,自己試著吹給他聽。說來也奇怪,不管我吹得好不好,瑪索只要聽到笙聲,就馬上安靜下來了。
每次上山砍柴,我就用背簍背著他一起上山。等他長到三四歲,他就可以幫我撿柴了。
他陪我砍柴,我就把這支笙讓他自己吹著玩。瑪索這娃兒,天生就是為這支笙而來,笙一到他手上,他隨便都可以吹出一口好簫,讓我十分驚訝。
慢慢地,長到十幾歲,他吹笙的本事日見大長。我發現,在山里吹笙的時候,那些林間的小鳥,天上的飛鳥都駐足來傾聽。我就覺得這笙果然非同一般。此音只應天上有,世間哪得幾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