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朝會

傍晚,帝辛的書房當中。

又迎來了激動人心的翻牌子時刻!

“今晚該誰侍寢了?”

帝辛隨意的問道。

侍官連忙道:“今晚該中宮王后了!”

帝辛眼中閃過一瞬的柔情與甜蜜:“王后啊。”

殷受后宮有妃嬪美女千人,但正妃只有中宮元配王后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位。

其中姜王后乃東伯侯姜恒楚之女,已為帝辛誕下兩子。

很是賢良淑德。

雖然當初結(jié)親是為了獲得東伯侯的支持,但是這么多年下來,雙方還是已經(jīng)有了感情。

奈何第一世被奸人所害,落得不好的下場。

在臨死之前,依舊苦苦勸告帝辛不要荒廢國事。

盡管第二世,帝辛已經(jīng)盡力彌補,但是還是難消愧疚之情。

想到這里,帝辛不由得對著侍官說道:“帶路!”

等到帝辛來到中宮的時候。

此時的姜王后正在和太子殷郊以及殷洪吃飯。

見到紂王進入宮殿當中。

姜王后自然是欣喜不已,她與帝辛成婚已有一紀。(一紀是十二年)

早已過了當初那個激情似火的時候。

盡管已經(jīng)為帝辛孕育兩子,但是這幾年來,殷受已經(jīng)是很少來中宮了。

除去每月十五,不得不來之外,她已經(jīng)是許久沒有見到殷受了。

這次見到又讓她如何不喜!

于是連忙招呼兩個兒子上前參拜!

“參見父王!”

兩個小男孩一左一右的拜倒在殷受的身前。

兩個小孩,一個七歲,一個五歲。

稍大一點的正是太子殷郊。

是在殷受登基的那一年出生,故而被封為太子。

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殷受連忙將自己的兩個兒子扶起。

隨后便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入座。

一邊的姜王后見到殷受居然對待兩個兒子如此和藹可親。

殊不知,此時的殷受已是大徹大悟!

姜王后心中疑惑的同時,也是不僅問道:“大王今日為何有時間來臣妾這里呢!”

殷受抬頭看了一眼面容白皙,鳳儀端莊的姜王后。

不由得說道:“想你了,所以來看看你!”

饒是已經(jīng)和殷受成婚多年。

但是當著兩個孩子的面前聽到這般話。

姜王后的臉龐也是不由升起了兩朵紅暈,不由得白了殷受一眼。

對著殷受說道:“今天還聽說大王要納妃,臣妾還以為大王是有了新人就忘了舊人。”

看到姜王后這般亦嗔亦喜的小女兒姿態(tài)。

饒是姜氏已是二十六,但是殷受的內(nèi)心不由得一片火熱。

真是歲月從不敗美人呀!

一邊的兩個兒子,見到父王母后這般,不由得面面相覷,像是沒有聽到一般,不由得埋頭干飯。

吃完飯之后,還不等殷受對著侍宮使眼色。

兩個孝順的好兒子已是乖乖告辭了。

······

深夜,姜王后的寢宮當中,殷受朝著姜王后俯身朝著那兩瓣嬌艷欲滴的紅唇而去。

其中滋味自然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今夜真可謂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翌日,龍德殿當中。

殷受身穿黑色玄鳥王袍,高坐殿上,對著殿下的諸侯說道。

“相信卿等昨日已經(jīng)是知道,本王將納妃一名,將從爾等家族當中產(chǎn)生。”

聽到殷受所說,殿下的諸侯自然是神色不一。

壽王登基七年,未曾納妃,而且近幾年,大商大旱,讓他們隱隱約約懷疑是天象有變。

納妃沖喜,自然是無可挑剔。

“陛下言之有理,我等必然傾盡全力支持。”

只見殿下的諸侯當中,走出一個身高八尺的中年男子對著王位上的殷受說道。

眾人看到此人,眼中都是露出一絲不可思議。

響應(yīng)之人正是王后姜氏之父,東伯侯姜恒楚。

則是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

畢竟他的女兒可是如今的中宮王后。

其實姜恒楚也是很不想站出來的。

奈何今天早上女兒已經(jīng)給他帶信,讓他響應(yīng)大王了。

王位上的殷受看到東伯侯第一個響應(yīng)自己。

眼中也是閃過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看來,昨晚真是大力出奇跡呀!

以后王后那里可要常去了。

見到東伯侯發(fā)言,西伯侯姬昌也是不敢耽誤。

連忙站出來響應(yīng)帝辛。

畢竟在場之中,他是最沒有資格反對的。

他可是有足足九十九個兒子,說一句西岐無一煩都不為過。

就算如今已經(jīng)年過半百,但是依舊還是年年納妃。

這已經(jīng)是貴族圈中的一件趣事了。

也幸虧他治理的西岐近年來風調(diào)雨順,不然早就被人笑話了。

見到四大伯侯當中實力最強大的兩位都贊成之后。

在場眾人心中不禁響起一道聲音。

“果真是王命難違?!?

隨后以商容為首的眾人都是紛紛表示贊同。

見到第一步計劃成功。

殷受不由得開口道:“既然卿等同意,那如何選取可是需要商量出一個公平公正的辦法了。”

果不其然。

殷受的這一句話剛說出口。

殿下的諸侯也是紛紛皺起了眉頭。

雖然八百諸侯沒有全到,但是在場的,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不是那些弱小的諸侯可以比的。

有些人想將自家女兒嫁給大王,但是有些不想。

所以這個辦法自然是需要好好商議了。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的時候。

一道雄厚的聲音在大殿當中響起。

“臣以為,不妨將各位諸侯名字寫在竹板上,再將其放入桶中,由大王選取,所選第一個,就為響應(yīng)王命之人如何?”

在場諸侯聽到這個提議,不由覺得甚好。

這個辦法也很是公平公正,而且所選之人乃是王命所向,又有何不可呢?

再回頭看去,發(fā)言之人正是費仲。

盡管心中不太瞧得起費仲,但是不得不說費仲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于是紛紛附議。

王座上的殷受見到眾人同意。

開口說道。

“既然卿等無異議,那就依上大夫所言!”

ps:看到這里的,覺得本書還不錯的,可以點個收藏,有多余推薦票的,可以投一張,萬分感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揭阳市| 刚察县| 宿迁市| 白玉县| 满城县| 揭阳市| 泰顺县| 乌鲁木齐市| 开平市| 靖西县| 新龙县| 贺州市| 巴彦淖尔市| 三门县| 延庆县| 青州市| 余姚市| 宣化县| 临武县| 桃园县| 于都县| 华池县| 长乐市| 汝州市| 蒙自县| 准格尔旗| 乌恰县| 宝兴县| 安平县| 枣强县| 军事| 庆元县| 监利县| 乐都县| 博湖县| 包头市| 定安县| 平邑县| 邵阳县|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