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懂懂學歷史》之趙孟頫,元朝亂局

  • 懂懂學歷史
  • CX先生
  • 5953字
  • 2022-02-24 13:29:00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我本身是開書店的,每學習一段歷史,我就去書架上找來解讀對應朝代的書讀一讀,那天,讀到了這么一段,說是蒙古與金國打仗時,人口驟減,連山東萊陽、文登一帶沿海區域都成了廣袤千里的大牧場,當時我就在想,戰爭該慘烈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漢人都被蒙軍給殺絕了?

他說,這鍋,不能完全甩到蒙軍頭上。成吉思汗最初的戰略是先跟西部諸國結盟,再集中精力打金打夏打宋,把這一帶拿下,作為自己的大根據地。結果呢?半路殺出個花剌子模,他們屠殺蒙古使團后拒絕道歉,成吉思汗才決心主力暫停南下,先萬里西征復仇。這一停就是十年,這十年才是華北地區的人口驟減期。

我問,發生了什么?

他說,華北地區成了一臺大功率絞肉機,金、西夏、南宋、蒙小分隊、地方民兵、軍閥土匪,六方足足混戰了十年。

我問,蒙古為什么只進行了三次西征?

他說,三次還少?已經攪的歐洲雞飛狗跳了。

我說,我去威尼斯水城時,聽導游說,水城與蒙軍西征也有關系。當年亞得里亞海西岸的人民,為了躲避屠殺,紛紛遷移到海中多島的瀉湖,最終發展成了一座城市。

他說,大蒙古帝國的目標是統一全世界,但是蒙哥之死改變了這一切。蒙哥在重慶釣魚城病亡,皇帝掛了,在海外征戰的兄弟們紛紛調轉馬頭,班師回朝,奔喪,奪權。一奪權不要緊,出現了倆帶頭人——蒙哥的兄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分別被自己的支持者擁立為大汗。那咋弄?游牧民族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簡單直接,以拳頭說話。于是開啟了大蒙古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內戰。雖然最終忽必烈勝出,但其他幾個兄弟也不聽他的,各自扯旗獨立,整個大蒙古四分五裂,再也形成不了合力,沒人能組織第四次西征了。

我問,蒙哥沒有兒子嗎?

他說,有,但是沒有足夠的威望和實力。在站隊過程中,他們普遍支持阿里不哥,直到內戰敗局已定,才先后歸降于忽必烈。忽必烈的處理方式很有趣,他以這些人都是成吉思汗子孫為由,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卻大肆誅殺了他們的謀臣和部將,把他們都扒成了光桿司令。

我問,起初他們為什么不站忽必烈?

他說,阿里不哥屬于純正的草原蒙古派,其可汗是由蒙古貴族們選出來的,忽必烈的汗位差不多是自封的,程序上不合法。另外,忽必烈一直分管漢區,在被動接受漢化,在蒙古貴族眼里,漢化是一種恥辱。

我問,打內戰,忽必烈帶的是漢人軍隊還是蒙古軍隊?

他說,一半一半吧。

我說,半漢半蒙軍隊竟然能打贏純粹的蒙古鐵騎,說明忽必烈打仗有兩把刷子。

他說,名滿天下,有部電視劇甚至干脆起名為《打仗天才忽必烈》。

我問,蒙軍打南宋,會不會也使用漢人武裝?

他說,也用。忽必烈的勢力范圍主要是漢族生活區,這也是他的兵源渠道。

我說,幫外族人打漢族人,那些漢人不羞愧嗎?

他說,你不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民族主義,否則你會凌亂的。元末還有漢族親兵跟著元朝皇帝諸王回漠北重整旗鼓準備東山再起,與此同時朱元璋手下也有蒙古鐵騎突擊隊,他老人家帶著這群蒙古人揍元軍,那你說,這該怎么理解?對百姓來說,在誰治下,接受誰管理,不接受只有死路一條。

我問,忽必烈為什么這么喜歡漢化?居然全盤接受了劉秉忠的儒學治國方針。

他說,無奈之舉。最初可汗分配給他的管轄區就是漢族區,他若是想發展壯大,必須用心經營漢族區。怎么才能經營好?主動融入漢族文化。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徹底臣服于漢族文化了,他只是需要淮河以北的漢地作為根據地站穩腳,奪取汗位,再拿下整個中原直至大海。實際上呢?他心依然是蒙古心。在中國歷史上,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中,唯有元朝沒有實施完全的漢化。根源是什么?忽必烈上位后,想反客為主,強行推廣蒙古文化。

我說,連文字都沒有,咋推行?

他說,現造!成吉思汗西征期間,找人搞過一套蒙古文,是在維吾爾文基礎上改造出來的。但是忽必烈覺得這個不夠高級,找專家重新編著,經過六七年的研究,還真搗鼓出來了,八思巴文,以藏文字母來拼蒙古語,被定為元朝官方正式文字。

我問,哪來這么個專家?

他說,八思巴文,是一個叫八思巴的西藏活佛創建的,這個八思巴天賦異稟,聰慧有膽識,被忽必烈封為“國師”。看一下八思巴的簡介能亮瞎你的眼: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元朝第一位帝師,北京城的選址者、設計者、規劃者,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建立者,他還有個更牛的標簽,第一次使西藏納入了中國版圖。

我說,咋可能?那唐朝的文成公主?

他說,那只是兩國通婚。而八思巴呢,直接跟忽必烈做了一個交換,就是我為你傳法,用藏傳佛教來幫你治理國家;你呢,把西雪區域交給我管理,允許我在西藏搞政教合一,但是西藏歸屬權還是你。落錘,成交。

我問,今天的蒙古文是哪個版本?

他說,成吉思汗的那個。忽必烈的八思巴文,曇花一現,等元朝沒了,這個文字也就沒了。

我問,忽必烈要求全國必須學這個八思巴文嗎?

他說,全國興建蒙古文學校。

我說,看來忽必烈也是披著羊皮的狼,表面上順從,實際上是想蒙化漢人。

他說,是的。表面上,他很認同儒家治國的理論,實際上呢,他最瞧不上讀書人。元朝把臣民根據社會地位劃分為十個等級,分別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讀書人排第九,甚至在娼妓之后,這就是“臭老九”的出處。

我問,那還會重視科舉嗎?

他說,重視個頭,蒙古人瞧不上只知道四書五經三綱五常的讀書人,直接廢除了科舉制。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忽必烈對“儒學治國”的建議表面好好好、是是是,內心則是去你媽的、少跟我扯犢子。

我問,滿清漢化徹底嗎?

他說,非常徹底。

我問,那還剃發易服?

他說,那是表,里則是純粹的儒學,文化精神已經漢化儒家化。康熙雍正乾隆的儒家文化水平比誰都高。

我問,忽必烈在漢人基本盤里推行蒙族文化,會不會導致架構扭曲?

他說,一定的。因為他施行雙軌制,既采取了中原農耕文明冊立皇儲的“中書令”制,又保留了草原民族貴族選汗的“忽里臺”制,這兩種制度的混合,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例如你是長子,按照中原文明應該立你為太子,但你叔叔們覺得你弟弟更適合,那能不打起來嗎?元朝的每一次權力交接,都伴隨著腥風血雨,互相殘殺和內部分裂,加速了帝國的衰亡。說白了,他們還是牧羊人,適應不了更高級的中原文明。后來,農民一起義,他們都不抵抗了,第一時間逃回自己文化發源地蒙古大草原。他們心里很清楚,自己對于中原而言,是外來人,不是主人。

我說,所以,若是我做了美國總統,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按照美國現行的游戲規則去運轉,而不是去設人大與政協。

他說,一方水土培育一方規則。

我說,有成吉思汗創立的蒙文忽必烈不用,非獨創一門,何必呢!

他說,可能是重新建立自己政權的需要吧!在語言方面,元朝是最混亂的。境內官方語言是蒙漢雙語,外交語言是蒙波雙語,波是波斯語。關鍵是,自己用的蒙語跟周圍的蒙古國家還不是一個版本。朝廷內部也亂,不僅有中原各族人,還有印度人、尼泊爾人、波斯人、敘利亞人。一開會,還要配翻譯。總而言之,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葩,揉和了中原文明、游牧文明、阿拉伯文明……

我問,忽必烈咋跟西藏活佛混到一起了?

他說,西藏那塊地,也在忽必烈最初的勢力范圍內,八思巴是西藏薩迦教的首領。幾次長談后,忽必烈覺得儒家學派太溫柔,應該來點更有凝聚力的,藏傳佛教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也多虧元朝曇花一現,否則?今天從南到北,路上到處都是磕長頭的。

我問,忽必烈拜八思巴為師了?

他說,是的!八思巴還有個弟子,前面我們剛提過,就是把宋理宗腦袋做成酒杯那家伙,楊璉真迦,當時他分管長江以南的佛教事務。這哥們變態事干的可多了,他精通風水,善于盜墓,宋朝六陵都是被他掘的,又安排人搞了不少羅漢石刻圖,全是根據自己相貌刻的,騎獅騎象,侍女皆裸體獻花,還有,他喜歡與僵尸淫媾……

我說,的確變態。

他說,八思巴真正牛的地方是什么?一般人他不收,他收的都不是一般人。皇帝是他徒弟,丞相桑格是他徒弟,大都工程總監、白塔寺的建造者阿尼哥也是他徒弟,你也就知道,為什么在北京城里會有藏傳佛教白塔了。《神雕俠侶》里面金輪法王的原型是八思巴,對上號了吧?

我說,對上了。金庸寫的故事,為什么多是宋朝以后的?

他說,金庸自己的說法是他對其他朝代的知識不太了解,寫的話會有很多不符合當時。這個說法看似謙虛,其實不無道理。宋元是個分界點,之前與之后的社會秩序、人文風俗差別非常大,宋元之后已經有今天的雛形了,翻不了車。

我問,您覺得金庸的小說有什么高明之處?

他說,金庸的創作手法和大仲馬有相像之處,會安排主角參與到歷史上的著名事件中,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各路英雄稱兄道弟,這樣很容易有帶入感,甚至給人一種錯覺,仿佛這些主角是真實存在過的。撒謊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九十九句真的,一句假的。小說創作也是如此。所以金庸一定要選大家都相對熟悉又有點遙遠的朝代作為創作底色,不能選太近的,例如讓郭靖參加抗日戰爭,我們又會出戲,武俠小說配古裝才是原汁原味。

我問,有沒有一種可能,忽必烈想在中國推行政教合一,讓八思巴在西藏做試點?

他說,完全有可能。元朝規定:每個即位皇帝均應從帝師受佛戒。但是呢,宗教之間也有競爭。阿拉伯人擅長理財,又懂經濟又懂管理,很受蒙古權貴歡迎,有些阿拉伯人甚至能干到丞相位置,如阿合馬、桑哥。他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自然會推廣伊斯蘭教。民間有道教有佛教有儒教,幾大力量也是相互角逐。

我說,感覺元朝高層像個大雜燴。

他說,是的。用契丹人耶律楚材創制度,用漢人劉秉忠建國號,用吐蕃人八思巴造文字,用阿拉伯人阿合馬理財稅。這也是忽必烈的過人之處,不拘一格,知人善用。

我問,阿拉伯人在當時地位如何?

他說,元朝,種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大范圍分為四級:蒙古人、色目人、北漢人和南漢人,色目人就是當時的西方人。忽必烈團隊中比較有名的色目人,是馬可波羅。

我說,南方人地位最低。

他說,因為是南宋人。

我問,忽必烈對南宋那些投靠的官員,如何?

他說,還算友好,后來還專門開啟了一個“搜訪遺賢”工程,搜羅遺落民間的南宋人才。提前列了清單,派人去請,你有才華,你不能蹲在家里,大宋都滅亡了,日子還是要繼續的,對不?要走進新時代。這里面最有名的,是書法家趙孟頫,趙匡胤的十一世孫,屬皇室,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也是“書畫同源”理論的提出者。

我問,前朝皇室,也敢用嗎?

他說,忽必烈擅相面,一見趙孟頫,就覺得他是個老實人,沒什么大的野心。關鍵是趙孟頫長的特別俊秀,讓人一眼就喜歡。忽必烈稱其為神仙長相,接著留在身邊了,專門寫詔書。

我問,不會愛上他了吧?

他說,你是耽美小說看多了。

我問,古代寫詔書,皇帝是逐字逐句的口述?

他說,只表達中心思想,具體措辭由秘書完成。趙孟頫非常有才華,每次他寫完詔書,忽必烈都要拍一次大腿:對,就是這個味。

我問,忽必烈搜尋這些南宋人,不只是為了他們的才氣吧?應該有政治目的。

他說,是的。漢人不好統治,尤其是江南五大家族,忽必烈甚至曾經動過殺念。后來有人出主意,去找江南有影響力的人來京城做官。于是對趙孟頫三顧茅廬,誠心打動。但趙孟頫出山第二年就后悔了。

我問,為什么?

他說,他漸漸發現,自己就是個棋子。被異族皇帝評價越高,在本族士人中間就越遭冷遇。所以皇帝越喜歡他,他越申請去外地任職。他明白,人在官場混,遭受嫉妒是活不久的。

我問,宋末那些官員,有多少又到元朝當官的?

他說,據《宋季忠義錄》記錄:宋末一百五十一名進士,出仕元朝者為五十七人。大部分還是比較有骨氣的。

我說,趙孟頫肯定也很糾結。

他說,糾結了一輩子。他不是一般的進士,是宋朝皇族后裔,他本人對仕元一事也頗以為恥,多次提出辭官歸隱,只是元朝不放他。晚年他寫過一句“一生事事總堪慚”,大概就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我問,作為書法家、畫家,他的仕元“污點”會不會影響其作品藝術價值?

他說,會!他的作品一直被人拿來和品行一起品評!

我問,趙孟頫的書法有什么特點?

他說,他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一般來說,書法家都有自己擅長的書體,例如懷素擅長草書,顏真卿工于楷書與行書,而趙孟頫呢?很全能很均衡,楷書也行,行書也行,草書也行,而且還喜歡篆、隸、章草等古體書法。現在很流行“古法”這個概念,例如古法熬制紅糖,古法壓榨花生油,趙孟頫也是一個“古法”信仰者,他認為書法不應過于創新,寫篆書,就效法石鼓文;寫隸書,就仿效鐘繇;寫行書草書,就以“二王”為楷模。他算是書法的回歸,因為宋朝時書法跑偏了。

我問,偏哪去了?

他說,宋朝流行寫意,天馬行空。

我問,趙孟頫真跡,貴不貴?

他說,不輸蘇東坡。他的《致郭右之二帖卷》,前兩年拍賣了2.67億。

我問,他的畫如何?

他說,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松雪就是趙孟頫。這句話的意思是,趙孟頫是中國文人繪畫的承上啟下者。《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叫黃公望,黃公望的偶像+恩師就是趙孟頫。

我問,承上啟下了什么?

他說,他有幅畫,《枯木秀石圖》,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幅畫是中國繪畫史的一個里程碑。什么里程碑呢?標志著中國藝術開始明確融進世界藝術史的道路,這條道路也可歸納為:藝術并不僅僅為了模仿現實和表現對象而成為藝術。過去繪畫是為了畫出對象本身,自此后繪畫的目的是畫出對象所沒有的東西。

我說,我總覺得趙孟頫不出名。

他說,那是因為你不研究書畫藝術,在書畫界,趙孟頫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從忽必烈的秘書一步步干到了一品官員,封魏國公,推恩三代,晚年攜夫人隱退了,擁有開掛一般的人生。他還有個小典故,北京最早的門聯是忽必烈請趙孟頫書寫的,“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我問,趙孟頫有沒有知名的粉絲?

他說,乾隆皇帝是他宇宙第一腦殘粉。乾隆在書法方面,只崇拜趙孟頫,也只臨摹趙孟頫,他還喜歡收藏趙孟頫的作品,不僅僅收藏,還要在這些作品上題跋蓋章,仿佛跟偶像跨時空合作了一幅作品。

我問,作為宋朝皇族后裔,他能善終的根源是什么?

他說,第一、人畜無害。第二、有才華,才華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免死金牌。元朝也是需要文化自信的。元仁宗曾稱贊他有七好,簡單概括就是出身好、長得好、學問好、人品好、文章好、書畫好、佛道理論也好。放在任何時代,這樣的男子都是理想的“國民老公”。在元仁宗看來,元朝有趙孟頫,就如同唐朝有李白、宋朝有蘇軾一樣值得驕傲。

我問,這么優秀,得走不少桃花運吧?

他說,他一生未納妾。媳婦叫管道昇,是元朝有名的才女,倆人感情很好。楊絳曾經說過,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最好的婚姻,是勢均力敵,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趙孟頫與管道昇就是如此。不過呢,趙孟頫中途也開過小差,想納小妾,給管道昇洗腦,“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云暮云”?管道昇很智慧,不哭不鬧,用一首《我儂詞》回應,“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趙孟頫偃旗息鼓了。

我說,看多了這些歷史人物的生平,總覺得,沒有幾個能管住褲腰帶的。

他說,所以說,英雄難過美人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乐安县| 屏东市| 民乐县| 海丰县| 丹东市| 上虞市| 正镶白旗| 托克逊县| 乌什县| 拜城县| 中江县| 深泽县| 营口市| 苍山县| 津南区| 定陶县| 岳阳县| 望城县| 丰镇市| 开平市| 阿城市| 柳河县| 宝兴县| 宝丰县| 霍林郭勒市| 建始县| 秦安县| 沅陵县| 颍上县| 永胜县| 崇州市| 申扎县| 兴城市| 武平县| 新乐市| 南昌县| 涪陵区| 屯昌县| 基隆市|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