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感情成本”。年齡的增長,思想也會變得復雜。
2年的空窗期,我似乎已經慢慢習慣于世界只有一個人的感覺。總看見網上測孤獨癥的“娛樂性”視頻,所謂的十級孤獨,于我卻是常態。在那個幽邃狹隘的空間,那個被黑暗包裹著的四方維度,有個小小火苗徐徐燃著,越想撲滅,火苗卻越來越烈。時間的長河,星河般的永恒,不變的太陽定律,日日夜夜的澆灌,一點一點增長的躁動。在這黑暗的盡頭,是否還會有那少女夢中櫻花飛舞的春天,被著小小火苗照耀。
無法撲滅的火苗,是否會難忍只照亮一人之路而演練成烈焰,吞噬黑暗。帶來的,是燦爛的暖陽,亦或是灼燒的火海:誰也無法得知。
也許最后的最后,留下悔恨的灰燼,陌路的空虛,再一次,進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直到,有一位“提燈人”來到這個黑暗的空間,與火苗起舞,光暈在這里交織出鮮明的色彩,那么的溫暖,又那么的美好。
我從沒想過會如此地思念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幻想著和他在一起的畫面。雖然一開始,他沒說過愛我,沒許下承諾,卻讓我第一次不想再壓抑自己的情感。
我是回避型人格。在感情中一直扮演著“冷漠”的角色,離開對我來說最為熟悉不過。
我從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感覺,只要一有情感流露我都會先要壓制;只要一有控制不住的壓力,我都會自己默默承受。對方向我流露的情感也好,話語也好,呵護也好,我都明白,但我從不真心回應。因為我自己對這一切都產生不了依賴,甚至有時候覺得累贅:這些衍生出來的,都是那么多余。
有時候真得想發自內心哭一哭,鬧一鬧,笑一笑。可是我卻做不到,也許是時間太久,我已忘記了怎么去表達,似乎只會平靜的面對,很難起波瀾。其實對于對方的不安我都理解,但是一切的問題過渡到我這里都不成立。我不會去安慰別人,因為一直以來我都不需要別人的安慰。
為何我能自己消化,
你卻不行。
我知道這是強加,但是就是這樣的緣故我才會是“冷漠”,或者忽冷忽熱。
我敏感到極致,卻不想依賴任何人,因為兩個人共同肩負的責任和情感負擔不如我一個人來的簡單。(很多逃避型人格可能是原生家庭的緣故,然而我不是)我的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的確,從小我被教育要獨立,不要依賴別人,麻煩別人。但這都是我自愿的。現在的我更享受一切的一切決定都在于自己。
不會因為任何人改變。一段一段的感情消磨下,我的生活變成了容不下第二個人的世界。
而你的到來,敲開了我緊閉的心門。
四月的風,最為殘敗
吹來的卻是那種在心門上的種子,
吹來的卻是那徜徉虛化中的希翼,
四月,是與你相遇的日子,是春天來臨前的細細夢雨。
記得有位情感專家說過,男人的愛體現在他所給予你的“稀有品”——有錢的男人,是時間;貧窮的男人是金錢;花心的男人,是只把關愛留給你一人。
工作是你的全部。即便如此,在休息的間隙你也會陪我吃個晚飯;深夜,在我彷徨不安時都會出現在我面前,將我擁入懷中。
我喜歡你干練的模樣,清爽的臉龐,柔軟的唇。溫柔低沉的聲音,在我耳畔卻又如此遙不可及。
如果你是掛在天邊的紅暈,我就會成為泛在湖面的明月;如果你是萬里無云的晴日,我就會成為陰云密布雨天。我們的交集只存在于夢一樣的幻境里。明明你就一直在我的身邊,我的心里,卻覺得終會離我而去,不會為我停留。
我無數次說:“我愛你”
你無數次說:“你愛我”
但卻感受不到話語的力量,是那么的空洞,那么的懦弱不堪。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矛盾,但只是把抱怨埋在了心底,慢慢積累。
“你不知道我為你改變了很多嗎?我已經很累了!”
你最后的話語,卻也在訴說我的心聲。我不知道你的改變。。。。。。所以你也不知道我的改變吧。
第一次離開避風的港灣,踏上一個人的旅途,在那狹小的公寓里。因為你留下的痕跡,我才沒感覺那么落寞;因為有你殘留的味道,我才可以那么堅強面對每時每日的苦與酸;因為有你的陪伴,我才可以暫時逃離那一天天重復的單調乏味的日子。
再一次,失去了能夠照亮的光芒,再一次,熄滅了那黑暗深處的小小火苗。
春天離去了,種子沒有發芽。
四月的風,最為殘敗
帶走了,那落在嫩草上的點點露珠;
帶走了,那開在峭壁間的朵朵繁花。
明明已經習慣別離的我,這次卻無法抑制那“多余”的情感。淚水沾濕了我的衣襟,哭紅了的雙眼,不會再由你為我擦拭;靜得只聽到自己心跳聲的房間,漆黑的夜晚,不會再由你輕拍我的后背哄我入睡;細雨綿綿透著陰冷的空氣,在街道上踱步躊躇的我,不會再由你騎士般,打著傘出現在我身旁,牽著我的手為我抵擋風雨。
抱歉,沒能告訴你我心底的愛意;抱歉,沒能留住你想給予我的溫存;抱歉,在你鼓起勇氣做出承諾時,我卻退縮了。。。。。。
不知何時能再出現這夢中的場景,不知何時熄滅的火苗能再次被點燃。
只是現在,我必須重新習慣這黑,這寂,這樣一個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