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言語伶俐,幾句話就說明白了漢王的優勢,像是生怕別人提出反對的意見:
“漢王雖精于馬戰,但在這一年之中練水兵于太湖之上,早已熟悉水上顛簸,可謂我朝少有陸戰、水戰之俊杰。
而且此番下西洋,咱大明以親王為使,便是給足了海外諸國顏面。王師所到之處,必然俯皆頌贊煌煌天明,奉我大明為宗主。兒臣以為,漢王為使最為合適!”
“臣附議!”
“臣附議!”
丘福、朱能二位國公先后開口,讓靖難的從龍功臣紛紛附議。
“臣等附議!”
有太子保舉,一眾觀望的文官更是爭先恐后。
只倒是苦了還跪著,開始細數自己九族的解縉。
原本他以為自己此舉是為大明長久而諫,卻沒想到,自己連九族都搭了進去,這時他腦海中才猛然響起皇帝之前的話:“難道你讓朕派個親王當正使嗎?”
這不就是暗示嗎?
“解縉,你還有什么話可說?”朱棣朝著解縉問道。
“臣……附議!”
“好!大漢將軍何在?”朱棣朝著殿外喊道。
大漢將軍,這既不是漢朝的將軍,也不是漢王的將軍,而是明朝宮廷之內的禁軍。
“拉下去,打入詔獄!”朱棣揮了揮手。
就在朱高煦還想定死解縉“謀反”之罪時,朱棣旁邊的太監夾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漢王高煦,膂力悍勇,機敏過人,處事周全,知進知退。著令領寶船艦隊正使,王景弘輔之。”
“兒臣……”
朱高煦此時也顧不得解縉,正要領旨,卻一下子怔住。
“老二,你要干嘛?”朱高熾捅了捅僵住的朱高煦。
“大哥,我的火銃?”
“給!今天晚上就讓你運出京城!”
其實哪兒是朱高煦要火銃,他現在腦海里就有一個念頭,他把鄭和,弄沒了……
沒了鄭和,這下西洋還能順利嗎?
“大哥,還有件事兒要你幫忙!”
“幫幫幫!你趕緊領旨吧,沒看見爹的臉色都變了!”
“兒臣朱高煦,領旨謝恩!”
-----------------
雞鳴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雞鳴寺該當屬第一。
明朝初年,洪武帝曾有意整理京城中的佛、道兩家,多將寺院、道觀遷往城外清靜處,而唯有雞鳴山上雞鳴寺屹立于城中,且賜日本貢品白玉佛觀音像奉于寺中。
檀香清幽,有兩人對弈于古寺羅剎之間。
“陛下,下西洋的人選定了?”姚廣孝微瞇他的三角眼,多年的禮佛倒也讓他這幅病虎相貌有那么幾分慈悲。
“定了,讓老二去吧。少師可不要怪咱不用你那記名徒兒,咱只是想著要是不讓這小子去,指不定給咱鬧出什么大亂子。
這小子的心思,現在咱也看不透了,索性讓他走遠些,也說不準能讓咱看的清楚些?!?
“陛下目光長遠,臣不能及也!只是聽說太子與漢王走的近了?”
“恩,昨晚咱給老大透了些消息,許是兩人說開了,也對,親兄弟哪有過夜的仇!咱看今天兩人勾肩搭背的下朝了?!?
“這么說,陛下已無意漢王?”
要擱別人這么問,朱棣鐵定抽刀砍了,但這人不同,朱棣心知這位,名為太子少師,實為自己人,是他朱棣的鐵桿支持份子。
“太子不可輕換??!我看老二這小子現在也回過味來了,知道那所謂“漢王類父”、“太子多疾”的傳言出自哪里,咱也是沒辦法。
少師你說說,要是沒老二這根攪屎棍,建文舊臣能一下子向著老大靠攏過去?再說了,沒了老二這根攪屎棍,朝堂就不是這般文臣武將相互制衡的場面了?!?
“看來陛下現在已經成竹在胸,即便漢王走了,朝堂之上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翻不了了,今天老大直接保舉老二下西洋,他制下那些有海運生意的文官這下要跟他有二心了,且等著吧,總會鬧出事兒。”
“陛下深謀!”
“算不得深謀,其實今天咱還挺開心,仿佛又見了洪武年間天家和睦的盛況,現在看老大啊,還有了點咱大哥的影子?!?
朱棣這聲大哥,說的是洪武年間的太子朱標。
靖難之役是朱棣這輩子都抹不去的污點了,叔叔奪了侄兒的皇位,能怎么洗?
唯有一個個巨大的功績才能掩蓋,永樂大典,下西洋,遷都,北伐……這些都是朱棣未來的計劃,但他從未想過自己的老二兒子會參與其中一項,也未曾想過洪武的天家和睦會再現。
洪武年間,朱棣大哥在時候,一幫兄弟可沒心思,也不敢覬覦大哥的位置,那是一眾兄弟對老爹朱元璋皇權的畏伏,也是對大哥的敬畏與被呵護的感激,朱標為了他們一眾兄弟可不止一次與他那個控制欲極強的爹爭論。
皇位高高在上,也只有坐上了,朱棣也只能在自得之余感慨帝王之位何其艱,帝王之道何其難。
靖難功臣、建文舊臣、武將、文官,種種盤根錯節的新舊勢力如何平衡?如何驅之如臂?這是個無比巨大的難題。
好在,從前年開始,從龍的靖難功臣皆已封賞,其余各方在他的威勢下已經趨于穩定,他朱棣總算能放開手腳了,他相信,他能比建文做的更好!
而這一年最開心的,莫過于這次老二朱高煦的退讓,倒是讓他看到點洪武初年和睦天家的影子,也讓他感受到自己老爹在時那種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
太子之位是他朱棣指定的,那就不容老二再染指!既然不想去云南就藩,那就自己去出海吧!
開國這三年,朱棣多次縱容了世子多病的流言,就是在給自己爭取時間,尋找各方的平衡點。朱家皇帝是好殺,但也僅殺雞儆猴,一個方孝孺足夠震懾了!
尋找平衡,互相牽制才是正途。
老大受文官影響太深,不扶持個以老二為首的武官集團和這群文人相抗,這世道終究會被這群嘴上仁義道德,心里偷雞摸狗的東西給弄爛了,他算是拿自己兒子當了回攪屎棍。
如今功成,老二有意退讓,甚至遠遁海外,未嘗不是一次好事兒,雖然漢王系在軍中依舊勢大,但這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