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年的賦稅有多少呢?
最近朱高煦與戶部尚書夏原吉接觸時,有過深入的了解。
此時明朝基本上沿襲了唐中葉以后的“兩稅法”。也就是向土地所有者征田稅,按人頭派差役。
田稅分夏、秋兩季征收,夏稅限當年八月納完,秋稅限次年二月交清。
就以目前黃冊來說,大明有可以征稅土地8.5億畝,田賦近3千萬石,單畝土地按土地肥沃稅2至5斗,真正的低稅,大約是20稅1。
但這可不是明朝所有的財政收入,太祖朱元璋真正是個天才般的人物,他將明朝的賦稅調子定的極好。
像極了小農經濟+國有經濟的組合體。
組合體以農為本,兩稅單指民田納稅,就說這田地是有主人的。還有軍戶制度下的軍屯,開荒制度下的民屯,這就像是國有農業經濟體。
軍屯好理解,軍隊衛所自給自足,富裕的衛所還能救濟困難的衛所。
那民屯呢?
洪武一朝,出現了大量的百姓大遷徙,這也促使出現大量民屯,讓更加貧苦的百姓成為了朝廷的佃戶,擱現在說,人家就是為大明種田。
整體算下來,永樂三年間,田稅大約在5千萬石左右每年,完全滿足的大明運轉之所需。更別說還有鹽、鐵、茶、馬等一系列輔助制度。
但朱棣還是缺錢,他心中也有太多宏偉的計劃要實施,也曾聽聞海運賺錢,歷史上鄭和下西洋,不過是一次次由皇家全權主導的海運交易。
說點實在的,明初寶鈔濫發而造成的金融危機,便是有了鄭和下西洋才得以消弭于無形。
往后說,永樂、宣德年間當官員俸祿變成蘇木、胡椒的時候,才讓這些原本昂貴的香料有了機會進入尋常百姓家。
只是官員還得變賣香料,從而造成了損失,這就顯得皇家的吃相太過難看,才引起了官員反彈,讓下西洋終止而已。
只是這次,下西洋為大明搞錢的重任落在了朱高煦身上。
對此,朱高煦也早有計劃,他要讓自己的出航成為一股潮流!
“殿下,今日鄭和領船隊副使之后,我還見黃儼給鄭和了一個密盒。”王景宏悄悄說道。
他雖聽命于皇帝,也夠忠心,但他還服務于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大明的皇后徐妙云。
洪武年間的王景宏并不受重用,微薄的宦官俸祿差點讓他活不下去,只是有著曾經燕王妃的接濟,才讓他活了下來,他一直感激在心。
半年前徐皇后給他帶了口信,讓他聽命于漢王。
木盒?
密旨?
朱高煦馬上聯想到了一起,這不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那道找建文的密旨嗎?
老爹,不止大哥懂你,我也懂你啊!
知道你的心病!
朱高煦在自得之中,更加覺得這次西洋之行將會所獲頗多,有了密旨,他便可以肆無忌憚。
建文,建文你在哪兒啊?
朱高煦更是想到建文在占城,在安南,在爪哇,在印度,說不準,建文還去了歐洲,在巴黎,在倫敦,在柏林……
自己這便宜堂哥,可真能跑!
朱高煦內心感慨著……
“看來殿下已經知道了……”王景宏見漢王不當回事兒,內心便開始了猶豫,這事兒要不要再給娘娘說一聲呢,萬一鄭和拿密旨壓漢王……
不過王景宏哪兒知道,朱高煦壓根就沒將鄭和放在心上,而是視角已然跳越過鄭和,看向了更遠的地方。
朱高煦打了個手勢,再次示意王景宏坐,但人家可曾服侍過洪武,規矩著呢,只是頷首立在了椅子一邊,朱高煦也不強求,說道:
“孤與鄭和,暫時并無矛盾,這人不知準備了多少年的航行,又在靖難立下過功勞,不免有些氣傲,但終究還是能人,這次寶船艦隊還可以用他。”
朱高煦見王景宏還是愁眉不展,又說道:“王內監,密旨的事情不是壞事兒,咱也清楚是什么!”
“那就好,下官還真怕鄭副使拿到密旨便不可一世,畢竟他認的那位佛家師傅,即便是娘娘,也得給三分薄面。”
“那孤還真的很期待!”朱高煦輕嗤一聲,宦官對親王不敬?還倒反天罡了!
“另外……”王景宏給門口的小太監打了個手勢,便有小太監送上一件錦繡大氅:“另外,娘娘說海上風大,這件大氅便托下官帶給殿下,娘娘愿殿下平安歸來!她會在雞鳴寺為殿下誦經祈福。”
“知道了。”
朱高煦接過玄色大氅,看著上面的五爪金龍,伸手不禁一陣撫摸,兒行千里母擔憂,即便是皇家也有溫情。
徐皇后此時就像是老朱家的一根定海神針,有她在,朱棣、太子、漢王、趙王一個個可都和睦的緊!
王景宏也走了,朱高煦盯著玄色大氅不由覺得有一陣暖流從心底流出。
“玲瓏,快來,給孤披上!”
“噗嗤!”
正覺大氅舒服的朱高煦被少女的一聲笑給吸引到。
“怎么了?”
“殿下……”玲瓏本想說什么,可又戛然而止。
等朱高煦摘下大氅,自己也笑了,玄色大氅上繡著一條五爪金龍。但這龍胖嘟嘟,圓滾滾,威嚴之中透著一點兒,可愛?
這丑萌丑萌的龍怕不是他娘親手刺繡?
有明一朝,女子亦可鳳冠霞帔,親王著五爪金龍袍也不是什么大事兒。
當然,后者也就是明朝中前期的事兒,王朝越久,文官越得勢,這規矩啊,也就越來越多。建文就曾以湘獻王著五爪龍袍定僭越之罪,這純屬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逼得湘獻王自焚。
鄭和一夜未眠,親眼看著輜重、貨物、軍械封存才小憩一會兒。
朱高煦倒是睡了個渾身舒暢,最近在漢王妃那里他可是忙壞了。
可能朱棣的卦師還真頂事兒,農歷六月十五一大早,太倉劉家港晴空萬里無云。
一陣陣低沉的號角之間,朱高煦著玄色袞服來到了劉家港天妃廟中。
天妃,即媽祖。
天妃廟內,朱高煦居中,左右分別是鄭和與王景宏,眾人恭敬的朝著媽祖上香、誠懇的禱告祈福之后。
朱高煦一馬當先走出了廟門,立于天妃宮石階之上。
整個天妃廟今天被寶船團隊包場了,滿滿當當全是將要出海的船隊隨行。
“漢王,漢王!”
親衛隊長萬恒志與其麾下早就混雜在寶船艦隊人員之中,開始為漢王造勢。
有人帶頭,讓早有流言通傳寶船艦隊的人員一個個都亢奮了起來。
親王為使,出海巡洋,這可是開天辟地的頭一遭!而由親王統領艦隊,這又是多大的榮耀啊!